“我会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进行审核,审核政策始终没有变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周五称。
这一表态正是对近期有关IPO申报盈利门槛“潜规则”的回应。今年以来投行界口耳相传一条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口径——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申请首发上市,申请人最近一年净利润至少分别要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否则“免谈”。
该口径并未从监管部门直接证实,但是发审会审核否决率高企,申报企业纷纷撤回,使得市场各方多有疑虑,今年以来申报企业数量也大幅减少。
不过,高莉解释称,前一段时间有部分首发企业未能通过发审会审核,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业务经营不合规;二是内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但她也对证监会将严格把握上市公司“入口”做出明确表态。她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是发行监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下一步,证监会还将继续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有序推进首发审核工作,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从源头上保证上市公司质量。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除否决率较高之外,今年以来IPO还呈现另外两大特点——申报企业数量锐减、终止审核数量激增。
从图中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蓝色条柱维持低位,黄色条柱则较高。这意味着新申报企业数量较少,但存量排队企业消化速度较快。截至5月10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15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28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79家,中止审查企业7家。从申报情况来看,如图所示,蓝色条柱为预先披露数量,企业递交IPO申请,证监会予以受理之后会在证监会官网进行预先披露;黄色条柱为预披露更新数量,排队企业在上发审会审核之前会对申报材料进行更新,这一程序完成也意味着即将上会审核。
新申报企业比去年明显减少,但是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却更多。2017年共有146个IPO项目申请撤回,但今年不到5个月,已经有129个企业终止了IPO审核。其中1月份12家、2月17家、3月79家、4月17家、5月至今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