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东城区,有一条近800年历史的古老胡同——东堂子胡同。其中的75号院,尊敬的蔡元培先生从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现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德高望重,但他的生活却是非常俭朴的。他一生清廉,始终没有购置私人房产,一直租房居住。从1890年为参加会试首次从浙江来到北京,蔡元培先后进出京城10余次,先后在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等不同的几个地方居住过。但住得最久的一个地方,就是东堂子胡同的这个院落。早在1986年,这里便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因为蔡元培住得时间长,而且这个地方与五四运动还有直接的联系。
说到蔡元培,人们习惯称其为“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以有“蔡校长”而自豪。其实,蔡元培并不是北大的首任校长,在他任校长之前先后有严复、章士钊(由马良代理)何燏时、胡仁源四任校长;而且,他担任校长的时间也不很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却非常大,说到北京大学校长,人们自然想到蔡元培,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韵味。
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北大组织了“进德会”,认为“私德不修,祸及社会”,意在以改变士风以影响社会风气。蔡元培指出,入会的效用有三:一,可以绳己;二,可以律人;三,可以止谤。他感慨于“北大之被谤久矣,而止谤莫如自修。”
进德会会员分三种:
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
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
丙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
有趣的是,有个叫做陈独秀的家伙,就是因为嫖而被蔡先生从北大开除了。
北大哲学系教授韩水法在《世上已无蔡元培》中感叹:无论想做而做不成蔡元培的,想寻而觅不得蔡元培的,或者简单地想以蔡元培来论事的,都面对着一个不乏讽刺意味的事实:时至今日,就中国大学(内地范围)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世上已无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