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带给我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青团,每逢此日之前一个月左右,大小超市的食品柜上就摆满了由各个厂家生产的青团,除了出产地,日期不同外,面孔,身材基本一样,都是塑封小包装,扁扁的,一口一个,清一色的碧绿.不过我已经差不多有20年左右没吃过青团了,不是不爱吃,是不敢吃.记得在我刚结婚时,过第一个清明节,在超市里买东西,看见有卖青团的,老婆一时兴起,想买几个尝尝.我因为看见这青团的颜色像油漆那样绿,而且发亮,有些不大放心,就劝老婆不要买.但老婆不听.买回来后我才吃了一口,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就涌进了我的鼻腔,挤满了我的喉咙,感觉非常的不舒服,连豆沙的甜味都尝不出来了.我立马把吃剩的青团扔在一旁.老婆心疼钱,硬着头皮咬了几口,最后实在是塞不下去了,只好把余下的青团都丢进了垃圾桶里.老婆还怀疑是超市的进货有问题,特地在休息日里与我赶到市中心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商店里去买青团.到那一看,里面的青团和我们买的青团几乎是一模一样,不但绿得发亮,而且已经没有那团子的圆模样了,都像烂泥似的一坨一坨的软瘫在塑封盒子里,吓得我们是立马打道回府,从此再也不买青团了.许多年后,沪上发生了著名的染色馒头事件,许多正规的超市,商店也被牵涉其中.我们更是连带有颜色的面制食品也不敢再买了.现在,每次我看见青团,顶多是咽一口唾沫而已,吃是坚决不吃了.不过愈是如此,愈是回想起儿时吃青团的情景.
记得我第一次吃到的青团是在我还上幼儿园时候.一次父亲去上海出差回来,从拎包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来,打开一看是二个绿色的圆滚滚的大团子.父亲把团子放在饭桌上,把我们兄弟俩喊过来,说这可是非常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尝尝.我记得那时的青团没有现在这么绿,颜色有些发白,比我们的小拳头还大些.当时我还纳闷怎么汤圆还有绿的,而且不用放在盛满汤水的大碗里.想归想,吃归吃,我先拿眼睛一瞄,瞅准了一个心理上感觉最大的青团,跑上去一把抢了过来,直往小嘴里塞.是豆沙馅的,非常的甜,青团也是十分的软糯,也很粘,吃完后二只小手上粘满了青绿色的糯米粉,不得不再拿肥皂洗掉.完事后,一抹小嘴,飞奔出门找小伙伴们玩去了.父亲静静的坐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吃.这一幕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晰.
以后又吃过几次青团,总感觉都不如第一次吃到的好吃.因为我这人平时就不大爱吃汤圆之类的面点食品,所以也就基本上没再吃过青团了.婚后偶尔尝了这么一次,又被大倒了胃口,就更是碰都不去碰它了.听我师傅说,正宗的青团应当是用蒿草汁来染色的,这种青团带有一股特殊的草香味,这才是最好的青团,但成本较高.一是蒿草成长有时间,产量,价格的限制,储存又不易.二是用蒿草汁染色并不是非常的绿,卖相不好.除了在农村家庭里自作自食外,一般厂家和店家早就不用蒿草来做青团了.有良心的用青菜汁来染色,差一点的拿食用色素来染色,没良心的就用工业染色剂直接涂上去了.更有那黑心的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把糯米换成了劣质的杂米,那青团还能好吃吗?故此现在的青团已远不能与过去的青团相比了,这些事都是他那在食品厂里工作的哥哥告诉他的.怪不得不好吃了,原来是变味了!
清明节在江南还有二大著名的食物,一是长江刀鱼,二是螺蛳.十几年前的清明,我随父母送祖母的骨灰回老家江阴落葬,在亲戚的家里品尝过正宗的长江刀鱼.肉质非常细腻,鲜极了.就是刺特别的多,得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咪,否则鱼刺就会卡在喉咙里.好吃但难吃.现在由于环境恶化,这刀鱼像咱这样的草民根本是连问一下价都不敢了,早就涨到足令小老百姓望而生畏的程度.自然,受此影响,市场就不乏出现以海刀鱼冒充长江刀鱼的事来了.
清明是吃螺蛳的最佳时分.与刀鱼相比,这螺蛳的价格还能让普通大众接受.只是吃过好几次,感觉味道不如以前那么鲜美了.而且尽管我放在家里让螺蛳吐了一天的沙了,但吃的时候还是觉的有满嘴的沙子,不知何故.在公交车上听二位老太太聊天,说现在卖螺蛳的商贩都坏透了,摆出来的螺蛳上面尽是泥沙,骗她们是刚挖上来.可买回来一洗,有一些竟已经发臭了.听了她们的话,不由得感慨不已.记的我眼前买的螺蛳个大饱满,青翠碧绿,放在水盆里半天,就没啥泥沙了.哪像现在,个小,沙多.不干不净的.如今出现的这许多大不同以往的怪象,乱象,真不知道这究竟是环境造成的,还是人造成的!
真心希望有朝一日,这清明的青团,长江的刀鱼,河浜里的螺蛳还能保持和过去一样的口味,但愿吧.
本文由寡人有疾于2014年4月8日12:18分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