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高点3587.03点调整以来,A股市场基本上呈现出跌跌不休的走势,而步入今年6月份以来,股票市场更是开启了加速下跌的走势,近期还一举跌破3000点、2900点以及2800点的关口,距离前期2638低点,仅有一步之遥的空间。
3000点以下,对于A股市场来说,也是非常敏感的区域,而对于此次A股市场的非理性调整,却以非常迅猛的速度跌破了3000点整数关口,并至今未能收复在3000点之上,而如今的市场疲软表现更是非常突出。
与几年前A股市场的“2”时代不同,如今A股市场处于3000点下方位置,却显得并不平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身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陆续引发的状态,而市场越往下调整,涉及到的股权质押平仓压力也将会愈发明显,容易加剧市场局部性的系统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则在于如今股市身处“2”时代,却并未减缓IPO高速发行的状态,而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常态化现象,仍然延续着,这对本已疲软的股票市场构成不少的压力。
如今,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正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如果让A股市场跌透,让其实现市场自我调节功能,恐怕市场指数仍有一段下跌空间,而这时候可能将会引发更多不确定风险的产生,而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或将深刻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另一方面,如果此时选择及时救市的举措,可能市场风险得到阶段性的缓解,但这更可能把风险后移,而并非消除风险,而对于存在多年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问题,将会又一次把解决时机后移,影响到金融市场去杠杆的进程,不利于后续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资金端的去杠杆,到资产端去杠杆,而后到全方位多领域的去杠杆动作,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压力也并不轻松,而在“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动作却显得非常谨慎,不敢大举发力,担忧引发系统风险的集中爆发。
不过,对于存在多年的遗留问题,终究还是需要合理解决,而金融市场去杠杆力度的迅猛与否,政策环境的宽松与否,无疑直接影响到市场资金的投资信心。然而,站在今年6月份这一敏感时间点上,却是多个问题的集中爆发,并由此引发金融市场股汇双杀的风险。
截至今年6月28日,沪市指数最低点位2782.45点,距离16年1月27日2638点仅有不到150点的空间。或许,对于市场而言,目前正处于熊市末端加速寻找市场底的过程,而对于最终的熊市底部,似乎仍在市场各方的猜测之中,没有人可以说清楚本轮熊市的调整最低点会是多少。
但是,从整个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盈利能力状态等方面来看,A股市场的市场底应该不会遥远,除非国内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实质性的恶化、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坏,否则并不支持股市持续非理性大跌的走势。
不过,在金融市场加速去杠杆的过程中,仍然不可忽视杠杆的双刃剑力量,而在熊市非理性杀跌背后,杠杆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小觑,而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资金的敏感度更高,从而促使资金抛售压力、套现压力的持续增强。
对于急跌之后的A股市场,让市场完成自我调节的功能,未必是坏事。但是,让市场选择自我调节,并不意味着政策层面上就可以置之不理,甚至继续高速发行新股,而不顾股市自身的承受能力。
实际上,对于非理性急跌后的股市回暖走势,往往先经过政策环境的逐渐回暖,而后再到市场环境、资金环境的回暖,而对于熊市市场的见底回暖,确实是一个颇具复杂性、艰巨性的过程。
时下,虽然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经比较低,且去泡沫过程已基本步入尾声,但金融市场去杠杆的负面影响仍然比较明显,而此时在IPO发行节奏、IPO募资规模上,确实需要有所考虑,不能够为了加快IPO堰塞湖泄洪任务,就忽略了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由此可见,在非理性的下跌过程中,若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的抛售压力,加速资本外逃风险,而内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反而会让空方更加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