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可以称得上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然而,对于A股入摩的进程,却显得并不轻松,甚至有一些曲折。对于多次闯关MSCI失败的A股市场而言,久经考验,终究成功入摩,这本身具有不一般的影响意义。
今年6月1日起,A股成功纳入至MSCI新兴市场指数,且自今年6月起MSCI将纳入中国A股的初始因子提升至2.5%,而三个月后的9月份,将会把纳入因子提升至5%。由此可见,从大趋势、大方向来看,随着A股纳入MSCI的持续加快,未来将会加快外资的流入速度,而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门槛也将会有所降低。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A股成功入摩带来积极的新增流动性补充,这确实是一项长远性的利好消息。
A股成功入摩,外资加快步入A股市场,但这似乎并未给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上涨动力。反而,在A股成功入摩的首月,股市却出现了大幅下挫的表现,这似乎出乎了市场的预期。
随着6月份的过去,A股市场最终交上了一份并不如意的成绩单。截至今年6月底,上证指数单月暴跌8.01%、深证成指单月暴跌8.90%。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则分别录得8.73%以及7.86%的单月跌幅。
A股入摩首月,股市出现非理性大幅下挫的表现,外资步入国内资本市场之际,却并未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预期。然而,对于刚刚过去的6月份,或许对于外资来说,也算不上吃亏,而对于此次股市非理性大跌,还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影响。
实际上,对于外资而言,虽然6月份属于A股入摩首月,但并非意味着外资资金立马大举进入A股市场,而对于外资资金来说,可能需要考虑到不少的因素。
其中,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仍不够充分,而在外汇管制以及市场化程度不足的背景下,实际上对于外资而言,更关心外资资金的准入门槛以及赎回限制等因素,而对于外资资金来说,即使有强烈入市的需求,但在对规则不熟悉、赎回限制等约束条件不完善等背景下,外资投资A股市场仍显得比较谨慎。
最近一段时期,从北上资金的净流向情况分析,入摩首月净买入的规模有逐渐提升的趋势,而对于外资资金而言,即使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仍然会看到A股市场的基本面、企业盈利能力等问题。换一种角度思考,对于近期股市持续非理性大幅下跌的走势,实际上A股市场的基本面、估值优势也在逐渐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跌至14.02倍、深市平均市盈率跌至25.13倍,而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降至17.12倍。至于之前平均市盈率水平偏高的中小创业板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也下降至阶段性的新低位置。
纵观历年来的6月份A股市场,往往容易创出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新低水平。然而,对于今年而言,一方面是金融市场去杠杆力度的延续,而从资金端去杠杆到资产端去杠杆,股市非理性波动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则是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陆续引发,而股市跌破3000点之后,A股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问题却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冲击。此外,则是外部环境的不明朗预期,而股市内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由此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风险。
A股入摩首月,股市大幅下挫,外资资金未必会吃亏,反而给了外资资金一个抄底的契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A股入摩的事件,本身具有双刃剑的影响,而作为一个更具敏锐性、更具信息渠道的资金,外资资金对股市的抄底逃顶,可能会更具些许的优势。站在投资者一方思考,随着外资资金的加快入场,未来国内投资者可能会遇到更具实力优势的资金对手。受此影响,却或多或少影响到A股市场的去散户化过程,而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也有望加快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