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于中国央行购买股票ETF的可行性引发市场的关注。1月9日接近央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
近日,对于中国央行购买股票ETF的可行性引发市场的关注。1月9日接近央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
一份《央行购买ETF的可行性如何》的研究报告近日引爆市场,普通投资者得到的信息是“央行要直接买A股”。虽然接受采访的众机构人士纷纷表示“不可思议”,但龙头券商的研报还是让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在考虑购买ETF的可能性至少“大于0”。
1月9日接近央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
按照目前的中央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包括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但是,并不包括购买股票。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的基本面和现实条件都不具备,中央银行法也不支持,理论上看全世界只有日本这样做,但是结果弊大于利。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回顾全球货币政策历史,为什么2008年危机这么严重,欧美国家也不去买股票?央行的目标是支持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三大部门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股票市场并不是一个实体,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的角度,并没有理论基础。
2008年以来,尽管以伯南克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概念,提出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央行要怎样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界定,如果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股市下跌会导致实体恶化,那么央行应该支持股市,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家明显没有到那个时候。”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实体经济有一些下行压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的。今年财政、货币等多个监管部门的政策都在做调整。不管是从历史来看,还是就看我们这一年,目前这个时点都不支持。
另外,从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来说,是不是支持股市了,实体经济就会提振了?明明表示,这里面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欧美的股市财富效应比较明显,股市上涨的时候,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会明显增加,但是中国从历史数据来看,股市对总消费、总需求的刺激并不是特别明显。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实体济的传导也走不通,这也是货币政策不应该支持股市的原因。当然,资本市场只是整个金融环境的一环,对于央行来说,更多还是应该关注总需求,比如通过定向的政策支持三农、小微,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这些才是货币政策主要的方向。”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位机构投资人也分析,央行购买股票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要全民一起共担风险。这对于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逻辑上站不住脚。即使是对于已经购买股票的日本央行,这一做法也受到业界极大争议。而且,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来看,也不支持央行购买股票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