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5阅读
  • 0回复

银行股票质押业务风险调查 警惕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78
金币
35398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36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6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25
一天内市值暴跌约80%的港股公司佳源国际,其母公司佳源创盛刚刚公告实控人几乎将全部持股质押给大连银行,时隔没几天,又公告该部分股票已经解除质押。对此现象,某城商行行长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慨叹:“市场对于信用风险是否向银行传导,是多么敏感。”

出现股票质押风险的企业通常为大型企业集团,而股票质押融资只是其融资方式的一种,当这部分融资出问题时,往往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整个集团负债的风险。“这才是对银行、对金融系统最大的风险。”某资深银行界人士表示。

然而,已经披露2018年业绩快报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其不良贷款比率并未明显上升,甚至还略有下降。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参与股票质押的绝大多数是银行理财资金,属于‘表外’资产。表外资产的情况是不纳入银行的财务报表的”。而作为表外资产的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股票质押业务,其不良情况怎样、投资者面临怎样的风险,目前各方多语焉不详,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日解质押

继辉山乳业后,又一只暴跌的港股佳源国际(02768.HK),加深了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1月17日,浙江商人沈玉兴(又名沈天晴)持股55%的港股公司佳源国际股价出现深幅跳水,下午开盘后跌幅一度接近90%至1.4港元/股,收盘报2.52港元/股,跌幅达80.62%。

2019年1月15日公布的《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2017年2月,沈玉兴将其持有的98.83%的佳源创盛的全部股权质押予大连银行上海分行,为子公司23亿元的银行贷款提供融资担保,质押期限为3年,质押期至2020年2月27日。这份说明书签署于2019年1月3日。

佳源创盛为佳源国际母公司,实控人均为沈玉兴。

1月22日,佳源创盛紧急在中国货币网发布《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解除股权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沈玉兴,于2017年2月27日将其当时持有的价值8.6亿元股权(占当时公司注册资本总额8.8亿元的98%)质押予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述股权质押系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23亿元银行贷款融资提供担保,该笔银行贷款所融资金全部用于青岛项目的股权收购。沈玉兴将上述质押予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的8.6亿元股权全部办理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手续,股权出质注销登记日期为2018年12月29日。

对于股权质押情况前后矛盾的问题,佳源创盛方面的解释是“忘记更新股权状态所致”。

实际情况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某城商行支行长分析,按照佳源创盛公告,实控人质押股权是为其贷款提供担保,这应该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股票质押属于增信手段。

大连银行官网显示,该行2018年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15.69亿元,较二季度的10.43亿元大幅增加5.26亿元。而该行一季度的资产减值损失为5.95亿元。

某券商固收部人士分析,股价大幅下跌的公司,通常是债权人发现了上市公司潜在的违约风险。“例如银行停止向企业放贷的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风声一走漏,就引发股票抛售潮,影响巨大。”

大公国际2018年9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佳源创盛借款余额为303.18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2017年末净资产147.22亿元的43.76%。

不良下降玄机

令人不解的是,已经披露2018年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同比有所下降。

例如,兴业银行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不良贷款比率1.57%,较期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浦发银行公告称,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上海银行表示,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称,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1.59%,与上年末持平。

这与市场预期不太相符:2018年是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较多暴露的一年,企业的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风险,为何没有传导到银行?

穆迪金融机构部分析师、副总裁尹劲桦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不良贷款率”这个名字可以看出,这个指标是反映贷款质量的。如果银行通过券商资管通道参与股票质押融资,并不会体现到“贷款”科目里。“资产减值损失”这个指标,更能反映银行的风险。例如前文所述大连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2018年每个季度都有大幅提升,就比较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外,市场上最先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应当是对自己的资产质量比较有信心的。小型非上市银行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大。

某城商行行长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参与股票质押融资的资金绝大多数为银行理财资金。这部分资金属于“表外资产”,银行并不予以披露。

据了解,股票质押回购分为场内和场外两种。通过券商、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被称为场内股票质押;不通过券商、交易所,直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股票质押融资的,称为场外股票质押。场内股票质押的直接主体是证券公司,银行直接参与的仅是场外股票质押。

银行直接参与的场外股票质押业务,是把股票作为质押物,作为贷款的增信手段,因此应当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但这块业务规模多大,资产质量怎样,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数字。“银行的财务报表不会单独列示这一项。因此也无法统计。”穆迪金融机构部分析师、副总裁尹劲桦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表外资产风险几何

对于场内股票质押,银行只能通过证券公司间接参与。参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信托计划对接券商打包的股票质押受益权;二是通过认购券商资管产品的方式参与,包括“一对一”与“一对多”等交易结构。在“一对一”模式下,银行以理财资金发起单一信托计划或基金专项计划,认购约定好的券商定向资管产品;在“一对多”模式下,银行以理财资金认购券商小集合优先级资金,由券商自有资金或让其他社会资金担任劣后层作为安全垫。

信托网分析师郭验菊介绍,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做“通道”,进行场内质押融资的,一般会做成单一信托计划,基本上不在市场上募集,外界很难见到,更难掌握其具体规模。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018年12月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国影子银行构成中,理财产品对接资产的规模为24.8万亿,是最大的影子银行组成成分。其中,理财产品对接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规模为9.0万亿。尹劲桦指出,银行理财资金从事股票质押业务的部分,就在这9万亿当中,但具体占比很难判断。

不过,尹劲桦认为,股票质押融资规模与银行上百万亿的总资产规模相比非常小,即使出现风险,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也有限。“不像券商,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行业总资产只有6.2万亿,股票质押融资出现问题的话,对券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

某资深董秘认为,银行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主要是场内质押这一块。“我和券商、银行的人士交流过,场内质押规模大概1万多亿元,可能是银行的资金占比比较大。按30%-50%超过平仓线估算,应该有4千亿到7千亿左右面临风险。目前纾困基金的规模大概是4千亿到5千亿左右,应该可以初步覆盖风险。”

有银行界人士透露,某国有大行理财产品截至2018年三季度的不良率已经达到1.6%。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接近4万亿。照此估算,发生风险的理财产品规模不容小觑。

与尹劲桦的观点不同,上述董秘指出,股票质押风险只是企业信用风险传导的一环。这个环节出问题了,说明有更大的债务问题在后面。“股票质押风险对银行是严峻的挑战,就好像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应该引起足够警惕。”
1条评分金币+6
wcg112233 金币 +6 感谢参与 2019-01-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