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70阅读
  • 0回复

[猎奇]日本有进屋脱鞋的习惯,那脚臭又该怎么办?当地人:办法有很多![5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38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31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9-09-06) —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旅行,除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外,偶尔也会想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风情。而出国旅行的话,大部分国人会首先选择相邻的国家,除了花销相对低一些之外,还不需要在出行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如果是短期旅行的话邻国便是很好的选择。

而日本就是热门的旅游国家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的国家,日本有着很多礼仪文化。小编曾去过日本旅游过,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在日本很多场合都需要脱鞋才能进入。在日本人眼中,脱鞋这种行为是有礼貌、讲卫生的行为。而且这种礼仪在日本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不管是去别人家做客,还是在一些日本餐厅,都是需要脱鞋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传统的民宿中,日本人大多习惯采用最为传统的“榻榻米”设计,而穿着鞋子踩在榻榻米上面的话,就很容易踩坏榻榻米。加上鞋子常常携带很多细菌和灰尘,所以为了出于对别人的尊重,“脱鞋”文化就在日本一直流传到现在。

但是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脚本来就很容易出汗,有的人也会面临一个“脚臭”的烦恼,去别人家做客尴尬不说,去餐厅的话更是影响食欲,日本本身又是一个很讲究,又怕影响到别人的国家,遇到这种状况的话又该怎么办呢?其实小编之前也就这个问题问了一个在日本结识的当地人,她告诉我,这种麻烦的确有不少人会遇到,尴尬是会尴尬,但解决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日本人因为熟知进屋脱鞋的习惯,因此对自己的脚也会格外“用心”,除了经常洗脚外,还会购买一些治脚臭的药剂或者喷雾。当地人告诉我,在大多数日本家庭中,都会备着一些治疗脚气的用品,如果出现了很严重的脚臭问题,他们也会马上去接受治疗。

那突然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的话,脚臭又该怎么办呢?有的日本人会在包包里常备一双新袜子,然后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就会给自己先换上新袜子。但即使碰到那些脚臭的客人,主人家也不会表现出来,而是默不作声,装作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样子。

也有的日本人会在自己家门口放上一些香薰或者空气清新剂,这样也有助于遮掩一部分的异味,避免场面太过“尴尬”。而且很多日本房子在设计上也会充分考虑通风问题,就算是有异味,也可以死打开通风设备,把异味给吹走。日本“脱鞋文化”根深蒂固,所以如果作为游客在日本旅游的话,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文化习惯,多带两双袜子避免尴尬。

日本的色情行业发达想必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个其他国家都避免涉及的产业,却在日本发展得风生水起。这是为何?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特殊行业”影响十分广,涉及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影电视、书籍漫画,可以说无孔不入。

而另一方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些从事“特殊行业”的女孩心理状态如何,会有羞耻心吗?
答案颇有些意外。大部分从业者并不对自己从事特殊行业而感到羞耻。英国BBC曾发表过一个纪录片《日本未成年色情交易》。该纪录片中提到日本有一种交际成为援助交际,也就是从一开始吃饭聊天演变成性交易。
在日本很火的JK咖啡馆就是那些女学生的交易场所,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和里面的女生聊天,当然不局限于此。
躺着就能赚钱的活,这些人也就越做越上瘾了。

那么这种盛行的色情文化究竟能给日本带来什么?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色情的衍生产品占全日本GDP总额的5%,色情产业可以说已经发展成分日本的一大支柱产业。
但是发展至此,日本色情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个日本人的生活里,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增长了。

日本色情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知道,日本人口老龄化在持续加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色情文化的发展。
据调查,在日本今年高二女学生中,有32.3%有援交行为,高三女学生的比例是44.7%。
50岁以上的日本男性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没有结婚。对于同一年龄段的日本女性,每7个人就有1个是单身。

那年,我在去希腊途中曾一度途经伊斯坦布尔,就像平时飞机经停中转在机场候机楼要闲逛一样,在伊市逗留的48小时里,算是“开门见三”,我也参观了伊斯坦布尔闻名遐迩的三个“圣地”: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和土耳其老皇宫。
与此行目的地希腊相比,只能说是留有印象,当时还没有要留下笔墨印痕的冲动。
今年由于有家人专程去土耳其旅游,与之微信交流,照片互动,不禁又勾起了当年途经伊斯坦布尔时的些许记忆。
拿破仑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记得在伊斯坦布尔两天的游览中,数次往返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跨海大桥(也叫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整座大桥宛若一条长虹飞架在海峡两岸,沟通了欧亚两洲的交通和运输,方便了两洲人民间的交流。同时,以桥为界,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两边的建筑群,明显地呈现出一个奇观:一边是欧洲建筑风格,一边是亚洲建筑特征。

为了近距离观赏,我们挤出时间乘船游览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黑海的唯一出海口,博斯普鲁斯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不仅从世界地理上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也从大众心理上把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
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是伊斯坦布尔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
像乘船在巴黎的塞纳河、莫斯科的伏尔加河和墨尔本的亚拉河等历次游览一样,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端头,依然是放眼远山近景,瞭望海阔天空,最关注的不外乎是城市的轮廓线和海河的天际线。
此时此刻,感觉完全不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这条天际线,不仅仅是一望无际,更是记录了从东罗马到奥斯曼的漫长历史,还留下了从奥斯曼建筑到哥特式建筑色彩斑斓的双重建筑群。

受职业性和好奇心驱使,我特别关注的是构成海峡两岸两条优美曲线的古堡、皇宫、红瓦白墙的别墅群和玲珑别致的小木屋,在绿树的掩映衬托下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如果简单的分门别类,有拜占庭式的城堡,有奥斯曼式的木屋,有大教堂的圆顶,有清真寺的宣礼塔。
毕竟是第一次“游离”在欧亚大陆的交界处,真有点目不暇接,不知所措,新奇与好奇全部分享在视觉空间中,存贮在相机里。
游览观光结束,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两个晦涩难懂、拗口难记的名字,连同她美丽动人的容颜一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先后游览了计划中的三个旅游目的地,每一次走进对我来说这似梦非梦的“圣地”,心灵总觉得有一种震撼。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实在是留有难以抹去的印象。

五月的土耳其阳光和煦,海风吹拂,神清气爽。从船游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陆游托普卡珀宫的游客成群结队,熙熙攘攘。
据说土耳其老皇宫曾是拜占庭的卫城,在五百多年前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手中便开始规划重建,此后经历了无规律的扩建和变动,以致造成建筑不均匀的布局,有别于欧洲相近时期建造的规制严格的凡尔赛宫。
尽管如此,遗存下来的托普卡珀宫仍是一个博大的综合体,各式低矮的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建筑环绕庭院,以回廊及通道互相连结,这都是历代君王随心所欲的印痕,好在与建筑物相融合的树木、花园及水池散布其中,整合了资源,和谐了氛围。唯其如此,现代参观者在老皇宫游走,面对历史厚重的建筑与艺术环境,仍给人以耳目清新,轻松愉悦的感觉。

老皇宫还是瓷器艺术的博物馆,馆藏上万件价值不菲的瓷器精品,几乎所有开放的空间里都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瓷器。据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也经常在此巡展,是啊,人类艺术的审美价值何等奇妙!
依稀记得老皇宫里的两件特殊“宝贝”:一是宫廷的墙面随处可见被称为土耳其蓝的蓝色花纹图案;二是向游客们展示老皇宫悠久历史的一块几平方米的古老地面。虽然仅存的是极其寻常甚至是支离破碎的文物,但也给了我们在保护利用历史遗存方面些许启示。
其实老皇宫最迷人的还是她依海而建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仅体现了先后25位苏丹在此君临天下的皇权之尊,而且由此而来的风景秀丽,风光无限也让现代参观者享受了一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家特权。当我们走进后花园时,这种感觉更达到了极致。
有了这种感觉,应该就没有枉来老皇宫一趟吧?我想。

索菲亚大教堂,全名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时期的杰作。
对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能说不熟悉,特别是她的中央穹顶太出名了。我是带着回忆和梦想走进教堂的,回忆的是教科书里有关教堂的经典“台词”:直径32.6米、高15米,最高点离地面54.8米的中央大穹顶……;梦想的是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参观中,导游的讲解精彩有趣,原来圣索菲亚教堂的“信仰”在历史的更迭中,曾经“几易其主”:从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再恢复到教堂兼博物馆。虽然“功能”在变,但是我看到的历史印痕却依然如故:象征伊斯兰崇高地位的神圣尖塔,集中荷载的支撑圆柱,镶嵌精美的基督教圣像,优雅高贵的马赛克装饰,栩栩如生的耶稣壁画……

可惜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索菲亚大教堂的好多建筑传奇没来得及“细嚼慢咽”,只有留待来日了。

蓝色清真寺,原名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由于时间关系,也因为蓝色清真寺与索菲亚大教堂和托普卡珀宫紧紧相拥,遥相呼应,所以对蓝色清真寺主要是远观。
远远望去,建于17世纪的蓝色清真寺,也如麦加清真寺一样有着至高无上的6座宣礼塔,据说是设计师疏忽违规导致,恰恰成了蓝色清真寺特殊的规格;仔细听听,在高耸云端的宣礼塔多边行宣礼台上,仿佛穆斯林宣礼员还在用悠扬的声音在向城市居民发出祷告提示;认真瞧瞧,清真寺建筑的中心大圆顶与4个较小圆顶、30个小圆顶,大圆小圆,拱卫一起,煞是好看……

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悠久城市,对于一个辉煌了几千年的经典城市,对于一个影响了世界历史几千年的不朽城市……不要说用N年的时间和精力去游历,就是用毕生的心血和毅力去体验,也难知其所以,更不要说是一个来回的中转观光式游览了。
最近的北欧芬兰之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怎么那么爱喝酒!每天从中午开始喝,从街头的露天酒馆,喝到公园的长椅,甚至商店门口,有三五成群的,也有独自一人的,安静的占据一方,面前一杯香槟或红酒,幽幽的喝一下午。

我去的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城市不大,有波罗的海环绕着,是个安静悠闲的港口城市,完全没有想象中首都的忙碌和气势,更像个安静的古城。

我是周五乘坐芬兰航空去的赫尔辛基,在飞机上时,空乘们就不停的问我要不要喝香槟,喝完香槟,他们又问我要不要换种红酒试试,然后,不胜酒力的我整个飞行过程都是晕乎乎的微醺状态,那感觉确实很好!

下了飞机恰好是下午2点,当我迫不及待的走出酒店想看一看当地的人文时,我发现,很多街道都特别安静,几乎没人,但偶尔你会遇到一个敞开的小咖啡馆或酒馆,门外坐着1个喝香槟的人,真会享受!

第二天,我在市中心逛街拍照,从中午一直逛到下午6点多,我观察到更有趣的事情,市中心最热闹的街道上有很多咖啡馆和酒馆,店主把桌子、椅子统统搬到门外一字排开,而所有客人都不喜欢坐室内,纷纷坐到室外的位置,他们并不介意热烈的阳光撒在脸上,也不介意身边人来人往,他们慢吞吞的喝酒、阅读,眼前的热闹放佛与自己无关,但又能证明自己生活在人间。

他们仿佛有喝不完的酒,有挥霍不完的品酒时光,但他们喝酒很优雅,不贪杯,不吵闹,而是一边喝一边轻松聊天,或者安静的享受阳光。他们的桌前除了酒之外往往只有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另外,不管是午餐或晚餐,必然会有饮酒的时间,我们去的几家餐厅除了主食外,服务员都会让你点一杯酒、咖啡或者软饮,吃完饭后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芬兰人对此似乎乐此不彼,整顿吃下来,总是要花费2、3个小时。这也是让我不解和不习惯的地方,总感觉好浪费时间。

在赫尔辛基玩了4天,天天都能看到当地人街头喝酒的盛况,我对此既羡慕又奇怪,他们都不用上班吗?为什么每天下午都只有时间出来喝酒?我问当地朋友,原来芬兰冬长夏短,夏天弥足珍贵,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单位都开始放假,人们便有了更多私人时光去度假、喝香槟,享受生活。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成都,也如此这般悠闲自在,成都人每到假期,便各种泡茶馆,而且也喜欢坐在室外晒着太阳喝,成都的茶馆比赫尔辛基的酒馆多了很多,不过成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想来,成都人和芬兰人的秉性喜好一定有相似之处,你觉得呢?那么,这样的生活你羡慕吗?如果给你一个暑假,你想用来干什么?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9-09-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