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1-24
- 在线时间75792小时
-
- 发帖11670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851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45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707
- 金币
- 8851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45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57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4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0-04-23)
—
临海并不临海,这是我打开地图的第一个发现。 台州的海鲜有名,这两年更因米其林的青睐而蜚声在外,但台州古老的府城临海却并不在海边。老城坐落在灵江畔、北固山下,一道古城墙沿山势盘踞、顺江岸逶迤,将千年历史与春日光景围绕其中。 临海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建城史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1994年,台州市政府迁移到更靠近东海的椒江区。 但说起台州,古老的临海才是当仁不让的文化中心。现今的临海新老城区分明,钱暄路以东是新城,于北京、上海摘了数颗米其林星星的新荣记总店就在新城的灵湖畔。老城则靠西,府城的格局、古建、古街等几乎被完整保留,在国内的众多古城中也属难得。 车从浙东的青山中穿过,江南春天的风都是轻柔的,携带着野花与青草的气息。 我们从东边驶入临海老城,首当其冲的便是东湖的一池碧水。将车停在湖畔,我们沿着湖岸漫步,碧色垂杨柳簇拥着小小亭台,娇艳的碧桃花下有小船划过的涟漪,茂林修竹之间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楼阁。
东湖亭台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东湖开凿于北宋,由当时的郡守钱暄疏浚拓建成湖,湖中洲渚与湖岸都修建有曲径通幽的园林。钱暄还为此写了首诗,有“疏就湖山秀气浓,华林茂列景争雄”之句,描摹出秀丽山水。后来,东湖几经堵塞和疏浚,现在留下的古建基本都是清朝的。 有文人赞叹东湖堪称“小西湖”,虽然规模、名气都差距甚远,但草木繁茂、幽榭小桥也确实颇有意趣。
从东湖南岸眺望,可以看见揽胜门、白云楼和山林中隐约的城墙 东湖不大,十分钟不到就从北岸走到了南岸。 一座爬山虎蔓生的城楼矗立在旁边的路中央,这是崇和门,北宋时台州府城的9座城门之一,当然眼前的这座是后来重建的,孤零零地在车水马龙中,让我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几个老人家坐在东湖南岸的石头上垂钓,水波沉静也看不出鱼儿游动,倒是由此朝北方望去,一道山岭葱翠横亘在我眼前,有高楼建于其上,楼阁之间隐约可见城墙蜿蜒,这便是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
形如长城的台州府城墙 从地图上看台州府城的地理位置,背倚山岭、扼守海岸,是江南的海岸线上一处颇为关键的城池。因此,自东晋起,府城便建有城墙护卫。 北宋时,在钱暄的修整之下,台州府城墙形成了固定的格局:城墙北段随山势起伏,最为险峻,西段和南段顺着灵江岸修筑,东段则与东湖相邻,府城被包围在山环水绕之中,灵江和东湖都起到了护城河的作用。 我们从东湖北岸开始登城墙,穿过写有“雄镇东南”的牌坊便是一段又高又长的楼梯,198级阶梯通往高处的揽胜门。楼梯和揽胜门都是现代修建的,真正的古城墙与楼梯平行向上。 春天万物生发,古旧的石阶缝里也荒草萋萋。游人费力攀爬到山樱花盛放的城楼旁,气喘吁吁地朝眺望远山如黛,东湖的旖旎景致一览无遗,如同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
198级阶梯通往揽胜门 穿过揽胜门,有座戚继光的塑像,从旁边可走上真正的古城墙。脚下的砖石,多是明朝的。彼时实施海禁政策,东南沿海又常遭倭寇劫掠,台州从繁华熙攘的海上丝路港口变成了海防的前沿。明嘉靖年间,台州府城墙经过了大规模修缮。戚继光在台州驻守抗击倭寇期间,进一步增高、加宽、加固,提升了城墙的防御力度。
在揽胜门俯瞰东湖全貌与临海市景 沿城墙往前不远,便到了一座两层空心敌楼。这是戚继光仿当地渔民石屋的建造原理设计的。方方正正的石块,垒砌成一座坚固的碉堡,门窗都很窄小,向外瞭望的视野却非常宽阔,便于瞭望、防守、传达信息,内部空间还可常驻大量兵力。
空心敌台 台州府城墙共建有13座空心敌楼,而敌台的设计则一路从江南传到了北方,影响了北方明长城的建设。因此,这座江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得了“江南长城”之名,还被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是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再过一座空心地台,城墙的走势逐渐升高,直到最陡峭的百步峻。阶梯几乎笔直向上直冲云霄,我仰头看得脖子疼也只望见树木中露出的一点檐角。
百步峻 登百步峻比登揽胜门更费力气,上方的白云楼就是城墙的制高点,从这往下看来路,可见地势险要。往西看去路,则见城墙如长龙匍匐在苍翠古木之间,雄浑壮丽不输北方长城。 路过西北角的望天台,城墙转而向南,与水波淼淼的灵江并行。离开北固山后,城墙一路平坦,走起来轻松许多。 因在江岸常受洪水侵扰,台州府城墙在军事防御之外,又多一重防洪功能。元朝时各地曾大规模拆除城墙,台州府城墙则因有防洪用处,而免于被毁的命运。各朝修缮城墙时,都采取了多种防洪措施。走在城墙西段,可以看见供守城士兵御敌的马面被做成了圆弧形,这是全国独有的,可减弱江水冲击。 城墙西段和南段的朝天门、镇宁门、兴善门、靖越门都有保存完好的城门,城门外的附属建筑瓮城也还在。清朝设置瓮城,本是为了围剿攻城的敌军,而台州府城的瓮城都建造成半圆形,为的是减轻洪水冲力。
重建的崇和门矗立在马路中央 全长5公里的城墙到东南方向的靖越门为止,东段的城墙早已被毁,只有崇和门等重建的城门标识着曾经的城墙走向。 既然沿着江南长城绕台州府城一周是不可能实现了,我只走到巾山脚下的兴善门。传说这座山是位古代道士得道升仙的地方,山上遗留有众多古迹。我站在城门前眺望,几座高塔插在山峰之上,相映成趣。
在兴善门下观赏巾山塔群 穿过兴善门厚重的城门洞,就踏进了古城。石板铺成了狭窄的街巷,南北走向的紫阳街贯穿府城,全长1080米,自古一直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如今依然保留着古代里坊的格局和青砖垒成的坊墙。
台州府城内的街道和坊墙 大概是名气不大的缘故,古城内虽兴起了旅游生意,但当地人还是安闲地生活其中,纪念品店和棉絮加工店比邻,老式理发店还用着木门板和木窗板,晚饭的香气从不知多少年历史的老屋飘出来,精美的木雕、石雕就藏在老街旧巷的不经意处。
紫阳街上的老式理发店
一位老人骑着三路车穿行在古街巷 紫阳街游人最多、商业气息最浓,但古城其他的街道却一片宁静古朴。薄暮时分,我关掉手机里的地图,跟着一位慢悠悠骑三轮车的老人拐进了不知名的石板路,开始了一场尽情迷路的古城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