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23
- 在线时间26443小时
-
- 发帖7084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6444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976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845
- 金币
- 16444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976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44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23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0-05-29)
—
龙兴古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南,距主城30余公里,在江北红旗河沟汽车站每天有班车往返。这个农历鸡年春节乘温暖和煦的太阳,到镇上闲逛喝茶小住一宿,去过过古镇人的日子。【初识古镇】龙兴古镇历史悠久,据江北县志记载:元末明初该处已有小集市,清初商品经济发达,置隆兴场。民国初改为龙兴场,2003年6月合并天堡寨镇等六个村,既现在的龙兴镇。从高处鸟瞰古镇,场内12条大小街道纵横交错,一条条狭长的街道迂回蜿蜒,长长的青石板街道两边,是青砖黑瓦的典型巴渝民居,窗格雕有精致的木刻花纹,细腻含蓄。镇里居民日子过得恬淡悠闲。由南龙门进入龙兴镇左侧有一条小巷子,巷门两侧有对联一副。上联是:仁君避难一龙兴镇;下联是:里手积德二甲逢春。横批是: 仁里二甲。查史料得知:龙兴镇古有龙藏寺。龙藏寺位于龙脑山,清时属江北县仁里二甲。君指明建文皇帝,避难时挂单的小庙即后称龙藏寺,龙兴场因此寺而兴。对联中将龙兴场的来历予以说明,并巧妙地将龙兴场所在的地理位置仁里二甲放在了其中,真是妙哉!这附近和镇上多处可见明朝时留下的石水缸,雕工精湛,大多用于镇上的“消防”用水。水缸上的精美石雕反映了当时宫廷场景和人们的生活。穿过百家姓来到集市上的“米市”,这里有卖菜、赶场、游客、古庙融汇而成的风景 。寻发财、问感恩的合福源周末没开门 ,观墙上的彩雕:百年仙鹤、喜鹊闹梅活灵活现。跨过御临河上的石桥就离开赶集的乡场,然后去踩踩老街。汉阙中间的风雨廊直通老街。饱经风霜的风雨廊为古镇的人们挡风遮雨。首先步入祠堂街——保存完好的华夏宗祠又名大夫第,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寻根祭祖祠堂,这里可以细品寻根的文化。参考墙上的简图,可以对龙兴古镇的线路有个大致了解。这是高大华丽保存完好的明氏祠堂,旁边是包氏祠堂,今天没开门,门前的石狮很威武。气派的刘家大院:原名“瑞祥号”、“登吉堂”,处老街藏龙街80号,据现场介绍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三开间门脸,四层进深大院,深褐色的中国漆,白色粉墙,窗小,窗棂密。12米高的封火墙围绕,别致的建筑是重庆地区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大地主庄园。原来的主人名叫刘登吉,他是从四川夹江逃难来龙兴做针线生意,逐渐发迹成为当地的富豪而建此院作为其府邸。有些沧桑感的雕花木门述说着那段历史。在凉亭歇歇,准备午餐后继续行于老街之上,去见证历史。吃饭前先介绍两家老字号豆花馆,陈记“义胜园”和离凉亭不远处的“逗一味”豆花馆,供参考吧。简单点:古井豆花、红薯粉蒸肉、盐煎肉、清炒菠菜,吃了继续逛。(不好意思,豆花被我吃了一部分了才想起拍照)【三教融融】吃罢午餐,稍微休息一下,就继续去见证历史,陶冶性情。整个街区深邃曲折,民居建筑都保持了传统风貌,极富历史文化底蕴。龙兴古镇有两大古庙,分别是龙藏宫和禹王庙,还有一座外来的基督教堂。值得欣慰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教共处一街,而且和谐共存、其乐融融,构成了小镇的一道别样风景。这也许更体现了这个重庆小镇的容纳、大度之心吧,三大教的并存也伴随着龙兴镇的繁荣兴衰。走过历经沧桑的凉亭,左手边就能看到龙藏宫了。龙藏宫原名龙藏寺,现为道教信徒活动中心,得名据说与明朝建文皇帝朱允文有关。这是有史记载的:相传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为防后患连年四出侦缉建文帝。1406年,建文帝取道太洪江直奔邻水途中,夜宿江北隆兴场一小庙。黎明起身,行至场外桥边,察觉后有追兵将近,便返回小庙,藏于神龛下石洞中得以脱险。后世将小庙培修,命名为龙藏寺,命名小桥为“回龙桥”,隆兴场因此更名为龙兴场,太洪江更名为御临河,场镇也因此而兴旺起来。龙藏宫旁狭窄的民居巷道名副其实的高香龙藏宫里的古戏台古朴的三清殿顺着这条石板老街下去,就到回龙桥。这就是当时建文帝折返处的回龙桥及后建的古龙兴牌坊。真可谓:流金雕刻,画栋飞檐,古色古香,质朴典雅。过了回龙桥,将去3里路外的贺家寨遗址参观。可步行也可在镇上花十元钱乘摩托车前往。贺家寨当年号称“打不垮的条石古堡”。建于大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年间,是重庆府江北厅仁里二甲龙兴场首富贺家修的一个城堡,又名三星寨,也是贺氏的宗祠。一作祠堂,二作库房,以预防“棒老二”(土匪)的袭击。贺家寨高大坚固的城门(西门遗址)至今仍然存在,门洞顶壁上“大清宣统三年”等字仍清晰可见。 贺家寨位于一山丘顶,依山就势而筑,呈西高东低状。寨子用条石扣起十米高的围墙围护着,开有东、西两道寨门。前凿七八米宽的护城河,背临笔陡的悬崖,地势险峻,俨然一坚不可摧的城堡。这是东寨门:石砌的城墙、箭垛、高大坚固的寨门,至今风貌犹存;城堡内戏楼、蓄水池、沼气池、防空洞、碾米槽、粮仓等保存完整。堡内建筑之宏伟壮观,保存之完好,堪称少有的重庆古城堡之典范。好了,我们再扯回到老街,去看看镇上的另外两大教派。这是基督教福音堂:没有开门做礼拜,墙上遍布空调外机。看来基督耶稣也需调节,说明他知人间冷暖,自己也需保暖降温。阿门!跨过牌坊,前面就是佛教龙兴寺,龙兴寺是为纪念大禹而修(原名禹王庙),与龙藏宫相距260余米,基督教福音堂位于二庙之间,他们与老街串连为一体。龙兴寺于清乾隆24年开始筹建,嘉庆9年初建成正殿和乐楼,道光25五年及光绪年间相继培修。寺庙规模宏敞,体制巍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乐楼、耳楼、牌坊都有鲜活生动的人物木雕,衣冠楚楚、活灵活现。车马雕刻线条流畅,极目凝视,似在纵横驰骋,极富动感,呼之欲出。庭院回廊曲折幽深,古朴典雅,庄严凝重。龙兴寺也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八大古建筑群之一。随着龙兴场镇的发展、三教的其乐融融,信徒增多,商家客栈也日趋繁荣,使之成为重庆原江北县(今渝北区)有名的旱码头,是民间流传“五马归巢”的宝地......【民风民俗】在龙兴古镇长约1500米的青石板老街上,贯穿着古镇600多年的历史,整个街区深邃曲折,民居建筑都保持了传统风貌,老街两侧8大建筑群和70余处文化遗址高低层叠、乌瓦白墙,突出显示了古镇的民俗风情,让人回味。古镇的传统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川剧坐唱、茶馆评书精彩依旧;老店商铺酒旗招展,吆喝叫卖不绝于耳。古香古色中俨然一幅明清巴渝旱码头的商业盛景。和我一起走进民俗街,深入体验龙兴的民风民俗吧。由此古石板路步入民俗街颇有年代的长春古井,井水至今可饮用。作出的井水豆花也是古镇的特色美食。这是龙兴居民用糯米制成的阴米,具有滋阴补肾的健身疗效。古镇的阴米还创立了品牌,比如陈氏阴米、李氏阴米。镇上茶铺特多,老茶馆里,喝盖碗茶,打小麻将的人比比皆是。这是辅仁茶社,门拴都很古朴。清心茶园的这幅对联很有意思,诠释了茶园游乐的益处。镇上喝茶、聊天晒太阳的乡民现钱馆,不赊账哦。这个老人听说在老街上20余年了,每天都在做他的自编纸制花瓶出售,已经是一道风景了。小镇的淳朴和古香古色也被电影电视剧组瞄上了,当然群众演员必不可少,当地居民就自发组成了“龙兴古镇影视拍摄群众演员协会”,既娱乐也创收,你想参与一把吗?!以前打更的“更楼”还在,不过现在已是学校的入口了。城南小学校的大门很有年代了哟。老街上蹒跚散步的老太,她一定感悟了古镇的变迁。第一楼,是我们晚上住宿的客栈。第一楼原名“天下第一楼”,其名古已有之,相传是明建文帝御题。它是古镇最古老的茶楼、酒肆、客栈。其木构造营造工艺已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德必寿,题得好!古香古色的柜台,雕花精湛、古香古色的福寿屏风,带给人更多的历史回味。最后再来闲聊一下镇上到处可见的水缸吧:大宅内或者寺庙里,到处都能看到用石头雕刻的精美的缸,里面盛满了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平缸,从古至今,人们生活中离不了防火,上至故宫,下达百姓,但凡口袋里有点光洋都会在房前屋后安置一两口大缸,以示可太太平平,因为那时可没有消防车!你别小看这水缸,上面也是很有文化的,这个“缸文化”说深点,与陶瓷等古玩一样,除了造型及功能以外,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只是太大,不易搬动,就没多少人去关注这个东东而已。其实这个缸文化经口口相传,已成为一美观大方的实用艺术品。现在的太平缸,也经常作为中国古典元素呈现。拿老百姓的喜事举个例子吧——图1:媒婆到女家,凭三寸不烂之舌,把女家说得高兴,头都笑歪了!图2:媒婆在一旁,添油加醋的鼓吹男方家境如何好、官场通达。图3:老母亲与女儿述说婚事,女儿听了眉飞色舞 。图4:好日子到啰,媒婆带路,新娘羞答答上轿了。图5:进洞房喽,媒婆叫新娘赶快去更衣,接待夫婿。图6:洞房里的第一动作,解衣摸乳,汉啊,要娘子打扇解热哟!哎哎以下就18岁以下人士不宜了......跳过啦洞房三天花烛夜后,牵着马儿,扶着媳妇回娘家,回拜老丈人、老丈母娘大人去......古代的这类男女之事,一般讲述得很含蓄,前奏详细繁琐,洞房后就点到为止了,让你慢慢自想品味到老。不像现在的网络人士,先是饭局,后是床局,完事儿就各走各路咯。这些我也是晚上住下来对着片片听镇上老的居民描述的,这缸上的文化还不止这些,要慢慢的品,我在老街上拍水缸都花了两个小时呢!好了,龙兴这个昔日旱码头、今朝民俗街——古人谓之“五马归巢”之宝地,现在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初识”的古巴渝小镇。很多重庆人和外地客喜欢去主城的磁器口,而我独爱龙兴古镇,因为在这里,她可以让我感受时光驻足,使我的心灵沉醉。我爱龙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