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28
- 在线时间25648小时
-
- 发帖6990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160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79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900
- 金币
- 1160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79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6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8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01)
—
苏州 是繁花似锦的红尘富贵风流地 是温柔恬静的小桥流水百姓家 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 烟雨朦胧的古城 描画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 风雅现代的新区 显露着摩登都市的鎏金繁华 吴越山水温存,吴侬软语酥入骨髓 粉墙黛瓦静谧,姑苏美人婀娜生姿 苏州的钟灵毓秀 苏州的精致风情 大抵中国城市中 无人能出其右 千百年来 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写尽了中国人对它的向往 可园门厅,四时风雅 01 云埋虎寺山藏色 月耀娃宫水放光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 东依上海、濒临东海 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 北枕长江,南接浙江,紧邻杭嘉湖 是苏南门户,上海咽喉 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 更是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宝地 富庶江南的中心腹地 亿万年前 整个长三角都还是一片汪洋 燕山运动使陆地褶皱隆起 形成一系列山丘和断裂 此后海水逐渐褪成海湾 沧海桑田,陆地生长 长江、钱塘江的泥沙不断冲积 三角洲向东延伸 泥沙淤积成坝将一片海面围堵成湖泊 经过河水和雨水的冲刷稀释 海水逐年脱盐淡化 于是便有了明珠般的太湖 太湖边诞生了明珠般的苏州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曾经的一湾海水吞吐潮汐 纵使千百年过去 今天苏州辖境内 依旧水网密布 2万余条河道纵横交错 300多个湖荡星罗棋布 超过40%的地表被水域覆盖 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马可·波罗赞誉苏州为“东方威尼斯” 山塘河 古城西隅,三万顷太湖一望无边 地势低平,古称“平江” 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 湖水烟波浩渺,万般柔情 天目山脉连绵至此也变得平缓下来 只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 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 市内最高峰穹窿山也仅有342米 虞山、玉山等孤丘 矗立于江湖之间的平原上 古城西南的天平山 泉清石奇,枫林遍布 深秋时节,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 天平山,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发源自太湖的河流 一路蜿蜒流淌 北泄入江,东进淀泖 娄江、松江、东江 自北向南依次排列 人称“太湖三江” 独墅湖,北连娄江,南接吴淞江 地势一马平川 水流自然平缓 涓涓细流遇到洼地 小者为塘、大者成湖 东有淀山湖、澄湖 北有昆承湖 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 如同颗颗珍珠 串起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 阳澄湖晚照 来自海洋的季风吹拂 大江大湖调节气候 苏州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春夏之际,烟雨连绵不绝,水汽萦绕 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加之丘岭起伏,土壤适宜 洞庭东山,三面环水,盛产好茶 不得不说是天地造化对吴地独有的宠爱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既得大自然馈赠,世代苏州人在东西山开发茶园 除了茗茶,苏州更是鱼米之乡 素来“苏湖熟、天下足” 茭白、莲藕、水芹、芡实 慈菇、荸荠、莼菜、菱角 “水八仙”地方特色鲜明,享有盛誉 杨梅、枇杷、蜜桃等水果 亦是汁甜味美,口感上乘 江鲜湖鲜肉质细嫩,闻名遐迩 太湖三白、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 让无数食客趋之若鹜 阳澄湖蟹田 山水相依,风景旖旎 物产丰饶,人杰地灵 造就了“天堂”苏州的百世繁华 02 吴越千年奈怨何 两宫清吹作樵歌 水道纵横交织 湖塘星罗棋布 利农耕,兴交通 地形据“三江五湖之险” 低山丘陵又可御敌防洪 是建都筑城的上佳选址 这块令人向往的江南繁华地 却并非天生而成 海侵时期,苏州尚为“洼地” 泥泞稀松,湖沼遍布 经常海水倒灌,洪水滔天 太湖湿地国家公园 3000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避位让贤 从岐山千里南奔 来到荒芜的江东 带来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 他被当地越人拥为首领,建立勾吴国 但由于当时苏州一带水患频发 勾吴民众主要活动于地势较高的无锡梅里 直至吴王诸樊时 同为“泽国”的楚国传来治水技术 吴人逐步南迁 不断治水围田、开垦荒地 用双手与自然“抢地盘” 美人腿风景区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继位 大夫伍子胥奉命修建都城 在太湖以东的广阔平畴间 构筑起一座气势雄伟的城邑 名“阖闾大城” 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理念 理水为河,垒土为坊 建有水、陆城门各八个 胥、盘、蛇、匠、娄、齐、平、阊 引进八条河流,贯通全城 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生态城市 也诞生了2500年从未迁址的苏州古城 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 祖先们通过对环境的改造 打造出一片水网纵横的沃野 “蘇”有草、有鱼、有禾 象征鱼米之乡 吴王便用“姑苏”为自己的城池冠名 城西的灵岩山也改名姑苏山 一首《枫桥夜泊》让姑苏之名流传千载 是带着人间烟火的雅致称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 吴越之争,勾践灭吴 苏州并入越国 战国时,越王为加强对吴地的控制 再次迁都苏州 后越亡于楚,吴越之地尽属楚囯 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江东 苏州遂成为春申君封地 待到秦始皇横扫六国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吴地设会稽郡 郡治在吴县,即今之苏州 东汉末年,纷争乱世 孙策平江东、领吴郡,并以此为都城 北方流民为避战乱南下 人口增加,手工业进步 江南日渐繁盛 作为都城、治所的苏州占尽先机 从两汉至六朝 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慈云寺和禹迹桥 隋唐时期,苏州已相当繁荣 水稻培育不断优化,粮食高产 “原田腴沃,常获丰穰” 也正是自隋朝始,撤郡建州 因姑苏山而改吴州为苏州 此为苏州得名之始 这座城的命途也迎来了转变 同里古镇 隋炀帝开通江南运河 凭借这条黄金水道 丝绸、稻米运往全国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苏州成为东南沿海水陆交通要冲 南北货物在此集散 甚至远涉重洋,沟通内外 政治地位上升,经济稳步发展 苏州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在进化 水陆相邻,河路平行 水陆双棋盘格局逐渐成型 “城中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 至唐中叶 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已成为仅次于国都的第二大城市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唐末五代乱世 钱谬、杨行密、孙儒先后夺取苏州 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遭祸甚酷 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纳土归宋 北宋政和三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 故苏州又有“平江”之称 南宋立国江南 苏州社会经济更得天时地利 范成大《吴郡志》有载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可见这一时期,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平江图碑 元末明初,时局动荡 苏州府望族在群雄争霸中力挺张士诚 并且,工商业氛围浓厚的苏州 商家巨子众多 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价值观相差巨大 于是明太祖建朝后 下令强逼苏州名门氏族外迁 填充到贫困的江淮一带 以图分散张士诚残部的势力 同时让皖北、苏北尽快恢复生产 《明史》中明确记载 从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五年的半个世纪里 苏州人扶老携幼 北迁凤阳、淮安等地 共有18次之多 拙政园,踏雪寻梅 尽管在明初备受朝廷冷眼 但区位优势突出的苏州注定不会沉沦 富饶的太湖平原,植桑养蚕盛行 有最精湛的丝织、染整技术 得一时风气之先 苏州的手工艺品质量最为精良 品种最为丰富 宫廷皇室所用衣料器物多出自苏州 苏州织造局,与江宁(南京)、杭州并称“江南三织造” 同时,在陆运不发达的明清两代 大运河是钱粮运输的动脉 作为抵达杭州前的最重要中转站 苏州很快恢复元气 那些出走的富家大户留下的空白 也逐渐被新兴的各地商人工匠填补 到清康熙年间 又是“郡城之户十万烟火” 运河两岸,商铺鳞次栉比 “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 列肆招牌, 灿若云锦” 此时苏州已初具大都会气象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生活豪奢放逸 《红楼梦》开篇说 “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巢林笔谈》亦有记 “天之生财,未尝靳之,而亦未尝不惜 吴俗奢靡为天下最,暴珍日甚而不知返” 从清人徐杨所绘《姑苏繁华图》中,得见明清苏州的盛世风采 / Wikimedia 然而物至则反 鸦片战争,海洋文明强势地击碎国门 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交通方式 海船运力更大,铁路速度更快 运河作用减弱,渐被取代 那些有港口、有铁路的平原城市 在近代化浪潮中迅速崛起 而依赖内陆水运的苏州不免失意 其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 原本发达的财富基础 古城繁荣的商业街市 遭受严重损毁,退化为战争堡垒 在繁华大上海的映衬下更显黯淡 虎丘云岩寺塔 03 阊门晓严旗鼓出 皋桥夕闹船舫回 清末,洋务运动如火如荼 1895年,张之洞任命陆润庠创办苏纶纱厂 成了苏州民族工业的基石 也是在这一年,苏州开埠 因苏州靠近上海,水系通达 外商、华商纷纷开辟苏州航线 发展内河航运业 东至上海,南达杭州 西过无锡、常州抵达镇江 北经常熟接长江 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 苏州境内有了第一条铁路 加强了苏州与沿线城市的联系 1936年,苏嘉铁路通车 江浙之间运输时效大大提升 给这座城市又一次带来生机 沪宁铁路开出第一趟列车,摄于1908年 今天的苏州火车站 轮船公司选择码头众多的阊门作为停靠点 铁路由城北经过 车站与城区间的阊门 成了人流货物的中转枢纽 曾被战火摧残的阊门商业街再次繁盛 首先是旅社业的兴起 “商贾游客往来不绝 利昌、苏台、惠中等客栈先后创设” 洋货店、饭馆、茶馆、酒肆随之发展 带动整个商市 1912年,阊门石路地段已有 各行业商号320余户 英美法日等国洋行、公司10多家 蜚声沪宁线 阊门,摄于1930年代 1927年,苏州市政筹备处整顿城区道路 修路沟通起观前街和车站码头 自此,铁路、轮船客货不必再绕行阊门 可直接入城,抵达观前街 立即吸引众多商号迁入,地价飞涨 随着城市的近代化 照相馆、电影院、西装店、洋镜店等 新商业行业也出现在观前街区 苏州经济持续恢复发展 吸引了上海金融业的注意 北四行、南三行均开设于此 玄妙观里,小吃、杂耍、游艺热闹非凡 北局广场,遍布戏院、剧院、书店 “观东”汇聚传统零售、服务、餐饮业 “观西”银行、高档商号林立 观前街取代阊门 成为苏州的金融中心和多功能商业区 现今的观前街商圈依然热闹非凡 历来以商业见长的苏州 近现代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初期 苏州发力第二产业,兴建厂房 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 1952年,工业增加值1.06亿元 1958年,苏州办起最早的社队企业 涉及农机、纺织、粮油、化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率先出现乡镇企业萌芽 19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苏州县域经济进入高光时刻 浦东开放带来产业和技术外溢 苏州近水楼台 苦于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的乡镇企业 迎来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 他们利用周末为民企提供技术指导 在上海的辐射和助力下 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 经济迅速腾飞 常年占据全国百强县前十 “苏南模式”名满天下 成为中国发展样板 “苏南模式”提出者费孝通访问吴江县开弦弓村,摄于1987年 1994年,中国、新加坡合建工业园区 享有“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 此后十年,农田蜕变为新城 吸引大批成规模外资 世界五百强近1/3都落户苏州 涉及机械、纺织、食品 医药、建材、冶金 工业园区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更成为造富神话 2005年《商周刊》曾计算这里 “一天创造1个亿GDP 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政收入 一天引进400万美元外资” 同时,苏州企业从为外企做加工开始 一步步修炼内功 恒力、沙钢、波司登、亨通光纤 本土巨头逐个崛起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 新时期,随着外贸环境转变和“智造”浪潮 苏州也在谋求转型 超微半导体、液晶显示器、集成电路等 高科技新兴产业开始代替传统制造业 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 2012年,华为在工业园区布局芯片研发 2016年,阿里云计算与苏州合作的大幕拉开 2019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体量破万亿 占全国电子产业产值规模的9% 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展示的智能机器人 苏州经济发展一路高歌 新城建设仍保持水清天净 金鸡湖畔花繁锦簇,垂柳吐绿 湖光天色和林立高楼交相辉映 建筑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树、枫林 公共设施也蕴含巧思,颇具园林意味 李公堤、月光码头、博览中心错落有致 新地标“东方之门”是古城通向新城的门户 在建的中南中心将成为苏州新高度 东方之门,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 / 蘇一品 苏州既非直辖市也不是经济特区 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甚至不是江苏省会 计划时期未得钢铁、军工等重要工业布局 凭借开放红利和创业坚守 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 常年与一众声名显赫的城市比肩而立 超过天府成都 直逼一线广州 夜幕降临,湖西CBD 04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因河而兴的苏州城 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是水乡风光 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 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 河街交错,便有了形形色色的桥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桥赋予水乡别样的生命 有了千丝万缕的连接 有了驻足送别的回望 有了顾盼守候的寄托 也有了你来我往、走街串巷的烟火气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苏州就此诞生 周庄古镇 除了桥梁,交织的河道间 也少不了往来穿梭的船 “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是苏州出行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河巷中家家户户仍留有小船 船,不仅便利了出行 历史上也为苏州运来滚滚财富 更带来了才子文人和南北文化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起,北方人南下 宗教文化盛行于江南 寒山寺 报恩寺塔 唐代,吴中人口增加 苏州经济日趋繁荣 也迎来了三位“诗人市长” 韦应物在苏州为官三年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勤于吏职,简政爱民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故而百姓敬称他为“韦苏州” 另一位诗人白居易 上任苏州时已是天命之年 他主持疏浚河道,修筑山塘街 东至“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 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奠定了阊门百世繁华的基础 白刺史在苏州的日子也过得惬意舒适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山塘街之于苏州如同王府井之于北京,是游客的打卡地 而刘禹锡在任期内就没有这般逍遥了 当时苏州适逢水灾,饥鸿遍野 他施行开仓赈饥、免赋减役 人民重迎安居乐业 皇帝褒奖他的政绩,赐他紫金鱼袋 苏州百姓将他与韦应物、白居易 并称为“三杰” 宋朝开始,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文人雅士也迁居吴中,大量营建园林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 园林也成了苏州最有特色的一张名片 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和街坊市井的喧闹不同 园林更像一片片城中山林 亭台楼榭,无不临水 太湖山石,玲珑精巧 花木繁盛,诗情画意 冠云峰,江南四大奇石之一 苏舜钦的沧浪亭 王献臣的拙政园 史正志的网师园 造园家们匠心独具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行游园中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 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网师园 留园 飞雪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这些文人塑造了苏州城的骨肉 而赋予苏州文脉灵魂的人 当属郡守范仲淹 他迁文庙入学校 首创官学文庙合而为一的办学格局 创办中国第一所州府级学校,苏州府学 故曰“天下有学自吴郡始” 又聘请大儒胡瑗执教 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盛况空前 当地富家大户纷纷效法,兴资办学 于是有了斐然的办学成绩 苏州成了人才渊薮、翰林之乡 有谚“海潮过昆山,苏州出状元” 自宋以来,吴中“登科者逾百数,多致显” 共出文状元45人 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赢得“苏学天下第一”之誉 苏州文庙孔子圣像 学脉延承至今,未曾断绝 成为今天的苏州高级中学 近现代在此求学的校友,璨若星河 史学家胡绳、顾颉刚 教育家叶圣陶、匡亚明 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钱伟长 苏中培养的院士就有31人之多 如果说园林是天堂的书房 那这些知识分子则代表了天堂的精神内核 祖籍苏州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05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无论造园还是治学 苏州都做到了极致 这种对精致细腻的追求 渗透在每个苏州人的血液中 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气质 精致水乡 诚然 苏州气候温润、田广粮足、户户小康 巷子里晒着太阳 品一杯碧螺春 听一段评弹 如此适意的苏州人 哪里需要去争抢、去闯荡? 因此苏州自古出才子,却不出帝王 比起为功名奔波 苏州人更愿意沉下心来 把日子过得讲究 苏州评弹 缂丝和苏绣是精致苏州的集大成者 苏州自古盛产生丝,品质上乘 盛唐,通经断纬的缂织技法 沿着丝绸之路从西方进入中原 再被带到江南落地生根 自此,苏州家家有缂机,户户闻杼声 世代传承不绝 千里而来的织造艺术 在苏州织匠们手中焕发勃勃生机 一幅幅写意山水、花鸟画作 被匠人完美复刻在织品上 甚至能表现晕染等难度极高的画作细节 一拨一梭之中 缂丝艺人编织出精致的古典江南 一寸缂丝一寸金 而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 是指尖在一针一线间的修行 更是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 绣娘需潜心修炼10余载 掌握12大类122种针法 才成就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的双面绣 远山疏朗、花鸟娇艳 莫不栩栩如生,深得画稿之神韵 丝线波光粼粼 苏州的温柔则藏在风情万种的昆曲里 南宋以来,经济的繁荣带动戏曲文艺发展 从苏州昆山发源的唱腔剧种 吴侬软语,咿咿呀呀 缠绵婉转,柔漫悠远 逐渐风靡江南乃至全国各地 曲折的情节、文雅的唱词 顿挫的节奏、讲究的咬字 凝聚了中国文人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创造 牡丹亭 至于苏州人的饮食 是地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口味随季节变换 春鳜鱼、夏菱角、秋芡实、冬塘藕 不时不食,是苏州人的生活圣经 水八仙 但无论是何时令 餐桌上永远少不了湖鲜 初夏时节,太湖虾肉肥黄满 一道三虾面 指的是虾仁、虾籽、虾黄 精髓全在浇头和汤头 需要一双巧手将虾腹轻轻挤擦 取出虾子漂清 然后在将虾头和虾身分开,剥出虾仁 摘下的虾头入沸水煮滚 再去壳,小心挑出虾黄 旺火烧油,倒入虾仁 五成熟后,加入虾黄虾籽 淋入黄酒,三者气息充分融合 虾黄混着油膏,虾仁弹脆爽滑 虾子浓缩着鲜,占据鼻子,溢满唇齿 难怪贝聿铭会说 “看不厌的苏州美景,吃不厌的苏州虾” “虾仁”和吴语里“欢迎”同音,让苏州人和虾更多了一种缘分 大闸蟹绝对是湖鲜中的“头牌” 吃大闸蟹,起于寒露时令 要等到“桂霭桐阴坐举觞” 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吃到立冬 清蒸的阳澄湖蟹 蟹肉有太湖白鱼的香味 蟹钳的肉质如干贝 蟹脚似太湖银鱼 蟹黄蟹膏则满口绵密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苏帮菜的细致 除了对食材的挑剔,对时令的考究 更体现在华丽繁复的刀工 名菜松鼠鳜鱼 刀贴着鱼骨片开,剔除腹部鱼刺 再斜剞打成菱形花刀 腌制和裹粉炸制 要求手法轻柔又不失力道 再捏住鱼尾,一遍遍淋上热油 鱼肉像花瓣一样展开,极富观赏性 松鼠鳜鱼 极致刀工典范,文思豆腐 / 纪录片《风味中国》 苏州的“匠心” 不局限于精美的丝绸 细致的苏绣 考究的花刀 更体现在对水乡生活方方面面的打造 定要吃过了阳澄湖的湖鲜 看过了运河上的烟波起落 才能体味苏州人刻在骨子里的精致 和这份精致背后专注如一的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