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4-11-26
- 在线时间74359小时
-
- 发帖11654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6498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39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547
- 金币
- 6498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39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4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6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1-01-20)
—
如果问城城「最喜欢广州哪条街」?那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同福路。有历史又有文化,有浓浓人情又有美食的同福路,还有着我心中地道的“广州味道”。有人说这里“美得像一幅画”,让人有“归属感”,是一个“比西关更西关”的地方。所以同福路也被人称为“广州最美的转角”。这里有不少开了几十年的广府老字号。也有很多类似“炸加姨”这样的网红老板,是吃货们的“私藏美食圣地”,来广州必打卡的地方之一。图/网络当然,还有最最最著名的骑楼街。同福西路骑楼街的旧骑楼(部分)。01广州人口中的“河南”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有历史,有人文,也有建筑“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这句广州人的俗语,经常会引起一些外地朋友的误会。在老一辈的时代,珠江还被称为“珠江河”,广州也分为了南北两块。他们口中的“河南”,并不是指河南省。而是珠江以南的海珠区等地,珠江以北的地方则叫做“河北”。这句口头禅,说的其实是广州经济中心变迁的一段历史。图/公众号“广州笋嘢益街坊”在很久之前,广州的对外交流便已十分频繁。甚至可以说,有一部分文化是受到了舶来文化影响而逐渐融合而成的。同福路,与以前的十三行商行只有一江之隔。老一辈的广州人都知道,同福路曾经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当时,现在广州最繁荣的天河区还是种田的乡下地方。有了商业,则代表了会有人气。在民国时期,同福路成为了河南地区最火的商业街。骑楼两旁鳞次栉比的小商铺,钟表店、理发店、锁匙铺、凉茶铺……地砖、木柜、布满铁锈的推拉门和泛黄的玻璃窗,仍然维持着数十载前的模样。如今同福路的骑楼,是海珠区现存最完整的骑楼群之一。城城走在同福路上,每走几步都能看到骑楼。从斑驳的墙面与建筑风格来看,很容易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感。和北京路、上下九更“商业”的骑楼相比,这里的骑楼以中式风格为主。墙壁和楼柱装有花雕和浅浮雕,图案多为彩云,寓意吉祥、多福。且大多数是两三层高,墙上并排着2~3扇窗,窗格里镶嵌的是彩色的玻璃,这就是具有中式特色的满洲窗。这些特色和岭南文化融合后,也多了一分“岭南特色”。到底何为“骑楼”?楼上住人,楼下可以行人和开店铺的房子,就是骑楼。早在19世纪,新加坡就有类似于骑楼这样的建筑了。当时的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所有建筑物前都需要有一道宽约五尺,带有顶盖的走廊。骑楼,曾是新加坡的标配。新加坡的骑楼建筑。图/网络骑楼的建造,最初是出于方便。既能住人也可经商,路人还可以在楼下行走,可遮阳、防晒、防雨、防风。这种建筑带来的好处,令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纷纷效仿。其中就包括广州。也这成为影响广州最深的舶来文化之一。而广州骑楼门前留八尺的好处,是使得路更宽敞,几个人并排走不会觉得狭窄。以前有骑楼的地方,曾被誉为“河南富人区”。当时能住骑楼里的人,大多是十三行商人或是归国华侨。一代华南棋王冯敬如,岭南画派大师李雄才,北洋海军舰长邓世昌,都曾住在这里。连曾经的广州首富潘振承和富商伍秉镛兄弟,也在附近安了家。当时,广州迎来造市活动,需大量拆除城墙和旧房,逐渐建起了骑楼。不少归国华侨建设家乡时,也热衷于这种好处多多骑楼。于是,那时候起广州便开始流行建造“骑楼”。图/网络但真正将骑楼引入广州地区的,是当时的粤系军阀陈炯明。他作为广东都督,下令拆城墙、开马路,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铺屋,均应在私地内留宽八尺建造有脚骑楼。这是“骑楼”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上。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骑楼这一建筑风格在广州风靡盛行。短短十年,就建造出了北至今东风路,西至龙津路,南至河南同福路,东至东华东路这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但因过于密集的建造,引来部分市民与业界人士的反对。在1932年颁布的《广州市修正取缔建筑章程目录》里,还专门公布了“市内不准建造骑楼的名单”。1932年颁布的《广州市修订取缔建筑章程》。图/网络于是,建楼停。那短短十年,成为了老广心中骑楼的黄金年代。在大榕树的左右陪伴下,看似风格不一的老骑楼,藏了广州的半部悠久历史。城城走在路上,边喝着燕塘牛奶,边站在路边拍照。有个开商店老板在旁边坐着看报纸,问我小朋友在拍照啊?在拍什么呢?城城:您这家店是不是开了很久啦?老板:开了快二十年了,当时这里很热闹的,有酒楼,有商铺,还有几家银行咧。城城:我看到很多商铺都关门了,为什么啊?老板:我的店算开得久的了,差不多十年前发展重心移到了河对岸,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生意的也淡了。住得不远,就当每天找点事情做。城城:那你有住过骑楼吗?就是楼上啊,对面的这些骑楼。老板:小时候住过,以前骑楼几威水啊,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觉得啦,毕竟人几十岁,楼也几十年了……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很多人都搬出这些旧骑楼,就连小时候住在骑楼里长大的老广,也搬去了远处的新房子里。剩下的楼下商铺,有的随机出现在沿街骑楼中,有的散落在旁边的短街窄巷里。至于楼上,现在有些还住在里面的人,要么是老一辈,要么就是来到广州的租客。一般的年轻人,很少会住骑楼里了。那些长大后的人,以为旧骑楼与留守的老人是“困难”。殊不知,也许这就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和牵挂。虽今非昔比。但你来到这里依然可以见到旧时的广州:一半是历史沉淀下来的骑楼,一半是它们背后耸立的高楼,兼具上世纪的生活气息与商业气息。这是这里日常的画面,与生活的气息。02老旧的店面与建筑藏着老广深爱的美食以及这里浓浓的街坊人情味中午时分,原本挺少人的同福路上,人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即便是有大量商铺搬离的情况下,这里依然是吃货们的“私藏美食圣地”。芬芳甜品芬芳甜品,是一家1982年开业的甜品店。也是来到同福路,一定一定要打卡的甜品店之一。图/小红书@272004456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在广州那么多家甜品店里,它家深得城城欢心。小吃、甜品、正餐……芬芳甜品里有将近200个品种的美食,就算是一天吃一样,也要吃上个三个多月。人均十多块,就能喝到一碗正宗的糖水。安乐炖品在马路的对面,有一家安乐炖品。招牌不大,店铺也小小的,如果不是别人介绍或者老客,那很可能就会错过它。图/撸猫少女老板坚持每天坚持亲手制作,每盅炖品都是炖足几个小时才卖。因此,开店时间比一般店铺都要晚一些,从早上11点营业到晚上11点。每日供应的炖品,都挂在门口,上面还写了每种炖品的功效。如果是空白的牌子,那就是售罄了。图/撸猫少女天冷了,城城点了一份椰奶竹丝鸡。老板说,这些可是用椰子肉打烂后加上椰青水炖煮的。鸡肉熬到入口即化,汤喝起来还有浓浓的椰奶香,上面那层浮着的香香的鸡油,奶香加油脂的香味,真的一级棒。图/KaseyAu炸加姨奶茶美食同福路上的网红,还有这位炸加姨。在附近长大的本地人,谁会不认识炸加姨呢?炸加姨。图/网络她的这家小吃店有21年历史了。每天开门就会挤满人,附近的学生也总会在下课第一时间去帮衬。图/网络走到店面,就会闻到一股很香很香的味道!店面不大,座位也不多,但从里到外全部贴满了餐牌。图/网络为什么叫炸加姨?是因为这家店主打的美食,就是自制炸物。炸加姨,一炸就炸了20多年,无论是荤素,在她手里都能变成惊喜。图/废柴爱秘捞排队的小伙伴,大部分都是在附近住,从小吃到大的街坊。去到这里,一定要吃茄瓜和鱿鱼。这是店里最火的单品,外酥里嫩,轻轻一咬就入口即化了,很多人第一次吃过之后都会多加几份。图/废柴爱秘捞还有多春鱼、包菜、私伙奶茶、碗仔翅,都是值得一试的单品。图/废柴爱秘捞林氏凉茶在同福路漱珠桥的一侧,有一家凉茶铺,一般人很难留意到它。喝凉茶?在广东地区很正常嘛,但她家的凉茶嘛……老板娘会先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者咳嗽,会根据你平时的习惯来给你「配凉茶」。没错,就是配凉茶。她家的凉茶种类有很多,但却会「专门」配一杯合适你的凉茶。在凉茶店的旁边,是一个人气很旺的市场。它有些像那种街边的临时店面,各位摊主都把自己货物摆出来,现在临近新年的时候走在里面,甚至有了一种正在过年的气氛。过年时要贴的对联、门神、爸妈逼着你穿着厚厚的家居服……开了十多年的理发店、钟表修理铺、老式手工打金店……这里应有尽有,人声鼎沸,川流不息。你甚至可以窥见以往的繁华景象。远处是慵懒悠长的叫卖声,几个阿婆阿叔的唠家常,旁边则是犄角旮旯的小巷。市场的背后,是龙溪首约社区。在狭长的走道里,偶尔会出现几家在排队的美食店。你还可以看见市场里一些老板的“小聪明”:兼职。在平日闲下来时,做做生意赚点小钱。最常见的就是中介。省时间,房源也在附近,做得轻松。“全新房,一房一厅,30平方,有空调,租金1500/月。”“有空调、床,阳台,一房一厅,45平方,阳台好,通风好,租金1300/月。”甚至,还有“单间,有床,400/月。”很多刚来到广州的朋友,都会选择住在海珠区。因为这里的房租真心低。不管你是想拥有独立空间,或寻找暂时的落脚地。这里都会是你的好选择。不远处,是南华西街。在同福西这一带中,它是改革面积以及程度比较大的一处社区。但大多也是从旧房子翻新而来的。走在里面,你就会发现「非常广州」的一面:晾衣服在门口。谁小的时候,没有被门口滴落的水珠子砸过呢?这水,一滴就是很多很多年。如今仍然有不少家庭不买烘干机而一直在沿用这个方式晾衣服。在老一辈人的心里。太阳晒过、风吹过,衣服穿着才舒服,才干净。刚吃完饭的街坊们,已经开始在家门口搓麻了。看到城城走过,还问要不要来搓两把。在这里,还能看到老式的趟栊门,在广州其实已经很少见了,就连西关一带在使用的房屋也不多了。这里虽然大多数房子外面是新了,但内里还是旧的,比如旧窗户、旧门、旧阳台……这也许是老一辈人最后的倔强。也是他们坚信不疑的“信念”。在这些房子的旁边,城城也见到了很多“人去楼空”。房子仍在,人已经不在这里住了。有些就连门也封了起来,不再打开尘封的记忆。逛着逛着,城城看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社区——栖栅街。这里有与众不同的一面:一墙之隔外是喧闹的马路。而社区内的路,笔直宽敞,也很安静。还有一间音乐教室。站在路口,安静得能听到教室里的音乐声与对话声。“老师,寒假拜托你啦,我每天都会送他过来。”“现在报名的人不多,早来能省点心教他。”走到十字路口,左边是一幢有别于其他地方矮矮平平房子的建筑,很抢眼。斑驳的墙面上,有个铭牌:广州市历史建筑,栖栅南街6号民居。对面也是一幢民居,在墙面上挂了一个指示牌: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南华西路敬和里18号。巷子深处,有一处风格大不同的屋子。它是一间舞蹈训练室,放的是欧美音乐。仿佛与这个社区格格不入,但又说不出来奇怪的缘由。在栖栅街社区一带,有非常多流浪猫,比如这只大橘和小白。旁边住的老大爷说,大橘是家养的,小白是流浪猫,但它们从不打架,小白也天天来找大橘玩。多希望大橘的家人也能把小白给收养了啊。03人、事、物是街坊们最熟悉的就好了福安社区。是联排式的民房,里面住了很多户家庭。有个爸爸载着女儿从走道上经过,车头的铃铛叮叮作响,路灯也亮了起来。经过城城身边,还看到车头的篮子里放了一把刚买的菜心。嗯,一看就是本地人。这里的房子有些旧,也有点小。很多老人住在这里,把大衣挂在房梁上,从房子的角落里伸出一条狭窄的,伸缩式的楼梯。也有的老人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有的家庭坐在空间不大的客厅里吃饭,用笔记本电脑看新闻;有的则在门口坐着,等待家人的回来……这就是很细碎又平凡的生活啊。小时候在社区里的长大的生活印记,慢慢浮现在眼前。这些生活在老城的街坊,可能不如生活在高楼大厦的人光鲜亮丽,也没有见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旧城区的小房子里,品味着平淡且日复一日的回甘。走出福安社区,已是灯火通明的黄昏夜。看着骑楼和背后的新式建筑,有种同住一片地,却不同感受的感想。有个阿姨,拉着“很本地”的拉篮车一路小跑穿过骑楼。城城觉得很有意思想拍下来,没想到她走得比城城还快,跑了一小段路才追上她。人们早出晚归。白天为生活,夜晚为家庭。天越来越黑了,那些回家的路也显得有些赶。那些沿街开店的人们,吃完了饭,就会叫集几位老友,来到店门口打牌消遣。嘴里念叨着“我就出这张,我看你还教不教我打牌”。店铺开了几十年,许多老街坊都搬走了,有的住得远,有的住得近,联系并没有因此中段。钟叔边打牌边说,“像今天周末嘛,我们就在群里约好回来打牌。”“住得远又有什么所谓呢,坐半小时公车就到了,也不远的。”一旁休息的麦叔说,“这家店都开了几十年,没有生意也不想关。悠闲自在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那份街坊情怀”。时间走过一年又一年,街坊和旧骑楼的彼此守护也度过了无数个365天。为何选择“留守”?骑楼就像他们的家,如果“家”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走在蜿蜒的石板路上,追寻历史留下的印记,收获街坊的热情,最重要的是一个字:慢。当然。按着同福西的节奏走,你就能发现这里的市井气还浓,老字号还在,不离不弃的街坊情也依然亲密。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那个阿姨对城城说的话:“人们说的旧,其实也的确是旧。那么多新店铺开下来,一些老店根本没人记得住它,店不大,也不干净,有时候坐都没地方坐。不就是为了求个安心,舒服自在。”“我们老了,跟不上年轻人,追不上潮流。我们也需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和自己节奏匹配的地方,人、事、物,是我们最熟悉的就好了。”“我在同福路长大,也在同福路老去。”城城想问,有多少人记得同福路,以及那里的美食、历史和街坊? 参考资料:1. 第1000万次澄清:同福路不是一条美食街!公众号“广州印象”2. 广州骑楼 细说骑楼的沧桑历史,公众号“岭南知多D”3. 1条同福路,57栋骑楼,居住了900多个广州人。公众号“广州笋嘢益街坊”版权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