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4-11-27
- 在线时间74372小时
-
- 发帖11655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6523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39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551
- 金币
- 6523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39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43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7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5-30)
—
文章来源于网络 侵删1998年,塔利班扬言一旦他们攻入巴米扬,必以火药将两座大佛夷平,巴米扬的这座古人类文明的遗迹,才又重新唤醒人类的记忆。1999年4月,他们攻陷了巴米扬。2001年3月,他们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有网友曾经对此做过这样一个备忘(一了《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 举世震惊》):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塔利班掀起“毁佛像运动”。3月2日:塔利班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摧毁境内千年佛像的头部和腿部。3月3日:塔利班官员声称,阿富汗境内2/3的佛像已经被毁,余下将在两天内毁灭。3月4日:塔利班外长声称,毁佛是“内政”,巴米扬大佛无论如何要被毁掉。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使前往阿富汗营救佛像。3月5日: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声称,摧毁佛像是阿富汗国家的“光荣”。3月6日:塔利班声称,国际舆论改变不了佛像被毁的最终命运。同日,塔利班官员透露,巴米扬大佛的1/4已经被毁。3月9日:古尔邦节结束,塔利班毁佛暴行再度开锣。3月12日:塔利班外长告诉安南,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已灰飞烟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确认阿富汗的佛像已被摧毁。如此,历经千年风霜的巴米扬古佛,最终在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的炮火声中化成了灰烬。然而,为什么要摧毁古佛呢?我们在当时的相关资料里找到了穆拉·奥马尔这个名字,和他当时就此说过的一些话:“我们拆毁的只是一些石头而已,除了自己的信仰外,我什么也不在乎!“真主是唯一的,那些佛像存在于此并受到敬奉是错误的,它们应该被毁灭,从今以后永远不会受到敬拜!“我们的行动是为确保阿富汗境内没有一个人再信别的宗教。“炸掉佛像,我们这是在扬善抑恶,弘扬伊斯兰文化。“我对伊斯兰教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没兴趣,凡是有悖伊斯兰教的东西都应该被销毁。”理由在这里已经很简单,成了几句话的概括。我们在众多的资料里找到了曾是阿富汗政坛的神秘人物、塔利班武装的领袖,也是“灭佛”始作俑者穆拉·奥马尔的一些信息(《“灭佛”的始作俑者—穆拉·奥马尔华商网 2011-05-23》):1962年,奥马尔出生在阿富汗西南部乌鲁兹干省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笃信伊斯兰教。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伊斯兰教表现出非凡的虔诚和执着。为对伊斯兰教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奥马尔后来专程远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学校学习。然而,学业很快被打断了,阿富汗伊斯兰革命党领袖迈哈迈德领导的反抗苏军入侵的伊斯兰革命“圣战”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报名参战。在那里,他与后来大名鼎鼎的“恐怖大亨”本·拉登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战斗中,奥马尔身先士卒,表现勇猛,被提升为副司令。奥马尔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失去了左眼,并由此得名“独眼将军”。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面对混乱的政局,决心做出一番事业。1994年,以塔利班(波斯语,阿富汗伊斯兰学校的学生)为主要成员,建立了一支800人的队伍,提出铲除军阀、重建国家、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口号。塔利班队伍不断壮大,奥马尔击败了众多的反对派,控制了阿富汗全国90%以上的领土,掌握了政权,成为阿富汗政坛的最高领袖。1994年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直到下达毁灭阿富汗境内所有佛像的命令。我们在《新唐书》找到了“帆延”这两个字,其《西域传》中说:“帆延者,或曰望衍,曰梵衍那。居斯卑莫运山之旁,西北与护时健接,东南距罽宾,西南诃达罗支,与吐火罗连境。地寒,人穴处。王治罗烂城,有大城四五。水北流入乌浒河。”“帆延”即是指巴米扬。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说,梵衍那国就是巴米扬的对音。又说:“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巖。”巴米扬,现今多称巴米安(Bamian)、巴米央、巴米羊,这个名称初见于公元5世纪的中国文献。比玄奘更早的是法显,他曾于公元400年左右曾访问巴米扬。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数所佛教寺院,为一宗教、哲学、艺术中心,自2世纪起,至9世纪伊斯兰教徒入侵时,为佛教的一个宗教地点。梵衍那国位于健驮逻往睹货逻、臾那之通路,其大都城依崖跨谷,生产宿麦,宜于畜牧,气序寒烈,风俗刚犷。隋炀帝、唐太宗时曾来中国朝贡。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遣传道师布教时,佛教传入梵衍那国。其后,迦腻色迦王建立伽蓝,佛教渐盛,建造了很多洞窟与佛像,被称为巴米扬石窟。在这中间最有名的是巴米扬大佛。是全球最著名的佛像。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镇东北郊不远的山崖,山崖对面是全长约1.5千米的巴米扬山谷,为东、西两座巨佛,东大佛沙玛玛高38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塞尔萨尔高55米,两尊大佛相距400米,着红色袈裟。远远望去十分醒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指出,东西大佛建立之前这里已存在先王所建的伽蓝,并记载“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在《隋史》《新唐书》中都记载了巴米扬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这些文献明确了巴米扬东西大佛和王城的繁荣时间,不过没有记载大佛的建造时间。2001年大佛被毁后,德国和日本的科研机构对东西大佛塑像内的木棒等进行碳-14检测,得到东大佛在公元580—620年建立、西大佛在公元620—650年建立的科技检测结论,这个结论渐渐被国际学界采纳,也成为现在统一的说法。巴米扬石窟包含大约6000个大小佛窟,玄奘说:“其王每此设无遮大会,上自妻子,下至国珍府库既倾,复以身施。群官僚佐,就僧酬赎。”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间,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讲经,信徒则围聚在佛像前聆听。那时候,没有麦克风,建造者将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扬声器,讲经者的声音可被放大数倍,清晰地传到听众耳中。这是巴米扬大佛的一个秘密,也向人们述说着当年巴米扬大佛的繁荣。现在,阿富汗有巴米扬省、巴米扬市。阿富汗全国划分为34个省,省下设县、区、乡、村。巴米扬省为阿富汗32个省中的一个省,居全国中心。巴米扬省的省会巴米扬市是哈扎拉贾特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当地占多数的哈扎拉族人的文化中心。但只要提到巴米扬,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巴米扬镇、巴米扬石窟、巴米扬大佛。古时的中阿富汗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是往来于古罗马帝国、波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商队必经之地,因此巴米扬的艺术融合着希腊、波斯和印度佛教的成分,形成独特的古典的艺术风格——希腊式佛教艺术。人们对比研究发现,巴米扬西大佛的壁画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也很相似,巴米扬东大佛更接近于犍陀罗风格的佛像。这是因为巴米扬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当中,是连接阿富汗南北地区一个主要通道。阿富汗南部靠印度较近,主要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北部则受希腊伊朗文化的影响,因而巴米扬东西大佛融合了两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这些,都在述说着丝绸之路上的阿富汗曾经是一个佛教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巴米扬城饱经战乱。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这里,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阿富汗逐渐也变成了一个伊斯兰国家。从821年,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霍拉桑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北部、河中、阿富汗地区,至1215年左右古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王朝所灭,这里大约经历了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等等。公元1221年,巴米扬城被成吉思汗摧毁。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尔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突厥人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西亚的土克曼人的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人手中。在多年的战乱中,巴米扬大佛逐渐被“冷落”了下来,1840年,巴米扬成为第一次英阿之战的战场,大佛虽已是千疮百孔,但巴米扬山谷山上还可见僧侣修行所用的岩窟,似同僧寺,并藏有2世纪的壁画等美术品,以佛教美术遗迹而闻名。巴米扬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但在众多的史料里,我们更多关注了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历史学家指出,它只是一场遭遇战,对唐与大食(阿拉伯)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然而不能不说的是,在这场战役之后,佛教和西域便渐行渐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