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4阅读
  • 0回复

[猎奇]全中国最内卷的马路,在上海[2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51
金币
652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9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37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8-09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09) —
“来上海,不去武康路,就无法感受上海的脉搏。”小红书上的网红如是说到。

武康路,能是简简单单的一条马路吗?不,那是上海的腔调,是最小资最文艺的打卡圣地!没在武康大楼前比个剪刀手,没拿杯%牌咖啡散散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到过上海。

背靠网红小店,头顶法国梧桐,来顿美美Brunch,再举起网红冰淇淋对着天空咔嚓一下,这些还只是武康路网红打卡的基本操作。

武康路上的网红小店,只要节假日就人满为患
如果有幸在节假日经过武康路,你会惊叹,现在的网红打卡,都已经这么卷了吗?
人山人海
人流量堪比打折卖场
节假日的武康路,人流量不逊于南京路外滩。在这里,能看到最密集的人群和最壮观的拍照场景。尤其是淮海中路武康路口的武康大楼,高峰期大概每天能有5万多人。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只为找到一个没有人的最佳机位。
不知不觉,就有人跑到马路中间拍照。没有体验被交警大吼一句“覅到马路上去,当心车子”,这趟打卡之旅都不算完整。

长枪短炮
二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在武康路,拿手机拍照,只是最初级的方式,自拍杆、三脚架也只能算基础操作。
天气好的时候,走在武康路上的本地青年,相机是人手一个。老法师爱用索尼,文艺青年偏爱富士,女孩子们更爱佳能。毫不夸张地讲,逛一圈武康路,能见到的相机型号,可能比小数码城还齐全。

设备是硬件,可以不拼,但自己的发挥,一定不能输。
在某红书上搜“武康路拍照”,跟着下面的词条一条一条学,“姿势、技巧、穿搭、动作、构图、教程、文案、风格、背景、软件、道具”,全面覆盖关于拍照的一切。

夏穿棉袄冬穿短裙
治好你的潮人恐惧
在武康路,西洋建筑是景,文艺小店是景,打扮时髦的潮男潮女,也是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
“美式复古”、“轻熟休闲”、“法式文艺”、“日系清新”。想要了解潮流资讯,不需要时尚杂志,也不需要去巴黎看秀,只需要在晴天来武康路逛一逛,就能收获时下最新流行趋势。

凭借得天独厚的潮人氛围和网红滤镜,武康路成为了街拍博主和淘宝模特的免费摄影棚。
如果你以为早上的武康路没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天刚亮,淘宝模特们就纷纷拎着大包小包,抢在人流高峰前拍摄产品照。
中午下午的武康路,则是街拍老法师的主场。他们大多是上海本地爷叔,拿着价值不菲的相机,逮住合适的潮人就是一顿狂拍,甚至还能教你摆pose帮你找角度,热心程度和朝阳区大妈有的一拼。

图片来自博主“也不怎么H”,已授权。(下午3点-5点是偶遇老法师的最佳时机!)
如果你有潮人恐惧症,建议多去武康路溜达溜达,说不定就习惯了呢。
不过武康路,能这么火,是有原因的。
吐槽归吐槽,抛开这层人造的网红外壳,武康路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积淀,确实挺嗲额。
如果你在周中人不太多、天气也晴朗的时候,去一次武康路,你会看到浪漫的法式建筑,红色的砖石和浅黄色的围墙,太阳穿过碧绿的法国梧桐,在柏油马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就会理解,武康路,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游客和潮人。
短短1.2km的长度,光是优秀历史建筑就有14处,保留的历史建筑更是多达37处。
再加上法租界历史留下的西洋风情,难怪武康路被大家当作上海一定要打卡的圣地。

有风情的马路千千万,为什么武康路能成为上海顶流?
那是因为,除去外观的华丽,武康路也有着深厚的内涵。
从福开森路到武康路,从法租界到解放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上海近代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上海近代的风云变幻。武康路上的51处历史建筑,和众多名人留下的足迹,就是最好的见证。

所以,如果你来武康路,在打卡拍照的同时,别忘了巡礼这条路上的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这才是它的正确打开方式。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最能代表武康路底蕴的几处建筑。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武康路打卡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彼时的中华民国仍然处在兵荒马乱之中,第一次北伐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上海的租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日益扩张的人口居住需求,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买了淮海中路武康路口的地皮,用来兴修公寓,这便是武康大楼的由来。

因为地处法租界,入住的又多为上层侨民,所以武康大厦最初以法国半岛诺曼底命名。整栋建筑,也充满了浓郁的殖民地色彩和西洋风格。
独特的开放式外廊、3层和8层向街道凸出的长阳台、交错的黄褐色砖石贴面和仿水泥石质墙面、以及航空母舰般的雄伟造型,让武康大楼脱颖而出,成为武康路口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这栋大楼也曾经住过许多名人,尤其是当年上海滩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比如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等等。
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空间。一楼有著名书店,楼上也保留了民居的性质,由不同的租客和来往的人潮,书写着武康大楼新的历史。
巴金故居
巴金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坐落于武康路113号的这座花园住宅,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这里见证了巴金先生后半生的喜悲,也见证了他不朽名作《随想录》、《团圆》、《创作回忆录》的创作过程。
这座洋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为一个法国侨民居住,解放后成为办事处。巴金先生1955年搬入后,保留了其简洁、质朴的特质,连屋内的装修也非常简单。
书,是巴金故居最突出的风景。一楼的客厅中,最显眼的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国文学书籍。二楼除了卧室以外,其他房间更是书的海洋。此外,三楼和车库也都被巴金先生用来藏书了。

走入花园,可以看到鹅卵石墙面和碧绿的窗棂,与两边挺拔的广玉兰交相辉映。庭院的花草和广玉兰都是巴金先生亲手种植,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经亭亭玉立,似乎诉说着一代文学巨匠的过往。

来到武康路,一定要去巴金故居看一看,感受一下文人风骨。
开普敦公寓
开普敦公寓,虽然不像武康路那么宏伟,也不是名人旧居,但却是建筑结构最独特的历史建筑。

建于1940年的它,具有突出的现代派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栋公寓有四层楼,并没有按常规的立方体来设计,而是进行了一个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即三棱体外形。所以从侧面的一条棱来看,公寓呈现出向两边延伸的视觉效果。

流畅的线条明快流畅,让这座大楼像一艘向前行驶的大船,气势磅礴又简约大方。
密丹公寓
密丹公寓是武康路上又一座地标性建筑,由一战时来华避难的Arthur Kruze设计。他于1933年来到上海游学,之后加入了当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赉安洋行。

当时的赉安洋行风头正盛,设计了位于茂名南路上的法国总会(今日的花园饭店),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和带有Art Deco特征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密丹公寓融合了Art Deco风格与现代式特征,立面装饰简洁但别致,粗粝的墙面搭配云朵装饰,狂野中又灵动秀美。

同时,为了在有限的六角地基上扩大建筑面积,Kruze运用了向外突出阳台的手法。这样一来既添了面积,又不至于头重脚轻,这便是密丹公寓的建筑魅力所在。
除了上面提到的历史建筑,武康楼上的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美感。收好这张图,不要错过!

逛马路逛累了,可别再去排那些网红咖啡冰淇淋了。
过去的法租界街道不止武康路一条,值得探访的咖啡和冰淇淋,也很少开在武康路,为什么?租金贵啊。本来上海市中心的房租就高得惊人,更别说人潮涌动的武康路了。附近的长乐路、富民路、复兴西路等等马路,它不香吗!

还有那些美美Brunch,真的是只剩下“美”了,花个大几百就为了拍几张图,真的不值。还是那句话,上海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但是,真的不在武康路!
其实,武康路的爆火,也不过是最近两年的事。
自从地上电线被转移到地下后,武康路口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再加上影视剧和社交媒体的造势,它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大家喜爱它的异域风情,喜爱它的华丽绚烂,那是所有人心中的上海梦。

说到底,武康路也只不过是上海众多马路中的一条。在白天,它的确风华绝代,受到万人追捧。到了夜晚,人潮散尽,一切归于寂静,才是它百年沧桑的底色。
到武康路,别光顾着打卡网红拍照地,好好看看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也许你会理解,这份独一无二的上海情结。

武康路的确是最具代表性的,但不一定是最嗲的,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们之后再讲讲,上海那些最嗲最灵光的小马路。
1条评分金币+30
wowoni 金币 +30 - 2021-08-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