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29
- 在线时间10681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686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686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9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19)
—
秦岭以北是西安,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一定是大唐至今保存最好的古城。站在西安看秦岭,一道屏障式的铜墙铁壁。
作为世界级的历史名城,它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一座活着的历史名城,又怎能不留下一段不朽之史呢?有塔为证,名为大雁。西安的大雁塔至今竖立了1369年。是地地道道的唐风唐砖技术砌筑而成,其建筑技术敢称世界一流。如今名牌大学专业土木工程的院士,估计也承揽不了如此看似简单却如此恢弘的方形塔式建筑,堪称大师传世经典之作。对于西安的大雁塔我早就有所耳闻,只是远远瞩目,早期也去过几次大雁塔只是在门前匆匆一扫而过。没有深度接触。而这次的西安之行,与大雁塔也是有着不解之缘,所以,零距离接触之后,为塔折服,为塔惊叹!先说大雁塔的建筑风格。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按照我对早期塔的建筑工艺和施工技术理解,按照当时的建筑水平,应该是一层层的土芯垒砌式的施工方式,外围是砖混结果,一层层起高。可见当时在施工这座塔的时候,耗尽了人力物力之辛。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显示建塔历时多长的工期。更有许多网友质疑,这座塔命名竟然用大雁为名,是不是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为何其名用“动物大雁”为名呢!还是传说解读了其名,但历史都是靠后人编写而成书,编写的过程既顺从了朝政,也顺着民意,自然就有了传世的下文。这座始建于唐永徽三年的大雁塔,记载是由西行归来的玄奘主持修建。塔是在古代寺庙的标配。来源于佛教之理。“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 这是《僧祇律》的一段敬白,都与修行有关。《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借用佛说解读塔说:“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遶,塞地狱门,开菩提路,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卫护,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日月五星,幢云卫星昼夜护持。”这也许就是最初塔从无形到有型的延伸吧。中国应该是佛塔大国,有四大名塔、十大名塔之说。但纵观中国古代的各种塔,以动物命名得非常罕见,大雁塔也显得十分殊荣。这塔名称的由来,与玄奘西行求法有关。当年,玄奘在古印度那烂陀寺学习,空余的时候便外出游历。有一次,玄奘来到了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山的东面有一座塔,叫亘娑塔,翻译成汉文就是大雁塔的意思。玄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座塔会用飞禽来命名,于是就请教当地的高僧求解。古印度的僧人都修习小乘佛教。按照佛教教义,并不禁止僧人吃肉。因为早期的僧人都是靠乞食为生的,所以人家布施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但是,佛教允许吃的只是三净肉。什么是三净肉呢?就是没有亲眼看到动物被杀、所吃的动物不是为自己所杀、没有听到动物被杀时的惨叫声,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僧人才可以吃。正是对于吃肉有着比较严苛的规定,所以三净肉很难搞,僧人也不是常能吃到。入秋,高僧在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修行,天空飞过一群大雁,雁叫哀鸣时有一只大雁飞行掉落而死。这个僧人感到非常惊奇,心头掠过一丝震惊,莫不是这是天意,一时为无肉而食的寺庙,却晴天化日之下空降一只大雁,这是菩萨有意向的考验我们啊!故意化身坠亡来点化我们的。所以,我建议我们今后应当修习大乘佛教,以使修行之路更加圆满。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这片区域内的僧人开始改习大乘佛教。为了纪念这件事,僧人们在大雁埋在坠亡的地方,又在上面建立了这座亘娑塔。玄奘回到中土,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同时也是为了藏经的需要,便在慈恩寺建造了大雁塔。但值得一提的是,大雁塔这个名称在建塔初期只是这座塔的俗称。一直到武则天重修该塔时,才正式命名为大雁塔。而那时,玄奘大师已经圆寂了。正所谓,活着之时不立名,死亡名声震天下。这也许也是大雁塔的正解。本文为斩云剑旅行独家原创,部分章节参考了文献,并感谢大雁塔景区的鼎力协助拍摄。历史记载找那个的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据载,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本文为斩云剑旅行独家原创,部分章节参考了文献,并感谢大雁塔景区的鼎力协助拍摄。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见证了大雁塔内部的结构,整个的雁塔墙厚如西安城墙,有两米左右。现在每一层都有工作人员和监控双层管理,每一层都陈列着代表历史和古迹的文物,见证了这座塔鲜活的生命延伸。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约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