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4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乙肝新型中药物开发,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潜在活性化合物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668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10-22) —
近几年以来,全球科研人员正在寻找乙肝方面具有新的结构与作用机理的抗病毒药物,而天然产物或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是鉴定潜在新型抗HBV药物的来源。
来自:ACS Omega
乙肝新型中药物开发,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潜在活性化合物
一、乙肝药物开发和传统中医药(TCM)潜力
尽管HBV领域已有几种有效、安全而且耐受性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尤其是指核苷(酸)类似物(NAs),但它们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等长期使用后常导致耐药。
除了人们熟知的乙肝病毒进入抑制剂、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小干扰RNA分子、衣壳抑制剂、TLR7/8受体激动剂和治疗性疫苗外,几种草药或天然产物,主要是传统中医药(TCM),也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兴趣。以外,一些制剂会导致肝脏和其他器官毒性,包括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沙特国王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系等研究人员在ACS Omega上,发表了大戟及其槲皮素和山奈酚衍生物的新型抗乙肝病毒活性潜力。大戟属 schimperi C. Presl,有着多样的体外生物活性,例如抗细胞增殖、自由基清除和抗微生物的潜力。研究人员介绍,在沙特生长的E. schimperi 甲醇提取物表现出促进体内伤口愈合特性,几种生物活性化学成分,如木犀草素、东莨菪碱、山奈酚、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已从 E. schimperi 中分离出来;
此前,在拉丁美洲生长的E. cotinifolia、E. cestrifolia 和 E. tirucalli 的提取物,已显示出体外抗单纯 HSV活性。此外,从E. pulcherrima 和 E. tirucalli中分离的凝集素,已被证明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潜力。有趣的是,沙特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 E. humifusa 的黄酮类化合物,已通过下调细胞培养模型中的乙肝病毒抗原分泌显示出其抗HBV活性。
因为乙肝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制机理相似,抗 HSV药物在慢性乙肝患者中也可能具有一定效用。基于上述发现,研究人员使用了HBV报告细胞评估了E. schimperi 和分离的黄酮醇槲皮素和山奈酚衍生物的抗 HBV 潜力,并通过分子对接描述了它们的作用模式。
处理后第1、3和5天,对未处理对照,E. schimperi衍生的Q3G、Q3R和K3G(每个 27 μM)对HBsAg表达时间过程抑制
二、早期发现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结果
E. schimperi 及其黄酮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向,虽然 E. schimperi 甲醇组分 (ESF) 在 100 μg/mL 时无细胞毒性,但在 150 μg/mL 及以上时显示出显著毒性(CC50:136.25 μg/mL)。测试的化合物在高达 50 μg/mL (CC50: 72.53–78.25 μg/mL) 时未显示任何细胞毒性迹象,并在 12.5 μg/mL 及以上浓度时促进细胞生长(数据未显示)。
来自:ACS Omega,对 HBeAg表达的时间过程抑制
在治疗后48小时,估计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最大抑制为100 μg/mL ESF(~38%)和 12.5 μg/mL K3G(~48.7%)、Q3G(~46%)和 Q3R( ~43.8%),包括作为阳性对照的槲皮素 (QRC)。由于在较高浓度下观察到 ESF的细胞毒性,因此不包括超过100 μg/mL 的剂量。对分离的化合物,由于12.5 和 25 μg/mL 的浓度具有相当活性,因此使用相同的摩尔浓度 (12.25–13 μg/mL) 进行进一步分析(简单来讲,就是该类化合物对HBsAg表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
还进一步对活性黄酮醇化合物(每种 27 μM;IC50:22.3–23.5 μM)进行了时间进程研究。与治疗后第 1 天和第 3 天相比,第 5 天的 HBsAg 产生被 K3G(~70.2%)、Q3G(~67.8%)和 Q3R(~63.2%)显着抑制(对HBsAg表达的时程抑制)。
通过分子对接分析的E. schimperi 衍生六种化合物的二维结构
三、研究人员给出了哪些有意义的药物开发信息?
我们简单说明一下,三所科研院校即沙特国王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系、日本东北大学药学研究生院、苏丹Al-Neelain大学药物化学系科研人员描述了,大戟及其槲皮素 (QRC) 和山奈酚衍生物的潜在抗HBV活性作用(以上都是在说明这些)。
他们通过对 E. schimperi的抗HBV活性甲醇部分进行了色谱技术分析,在通过1H 和 13C NMR 光谱确定其结构以后,分离出了三种黄酮醇,并使用HBV HepG2.2.15 细胞来评估这三种黄酮醇的细胞毒性和抗乙肝病毒潜力!结果表明,这三种被鉴定出来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 (Q3G)、槲皮素-3-O-鼠李糖苷 (Q3R) 和山奈酚-3-O-葡萄糖苷酸 (K3G) 的分离化合物,对HepG2.2.15 细胞无细胞毒性。
通过计算机分析,结果支持它们具有体外抗HBV潜力,它们早期被发现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乙肝病毒的 Pol/RT和核心蛋白而具有基于结构的活性。三所科研院校的研究人员还强调,这是全球首次关于E. schimperi衍生的quercitrin-3-O-glucuronide、quercitrin-3-O-rhamnoside 和 kaempferol-3-O-glucuronide 的抗HBv活性报告,它们最有可能是通过干扰乙肝蛋白。
四、药物靶点-HBV-Pol
干扰HBV-Pol会带来什么呢?相信我们都想知道这些,通过干扰HBV-Pol,其抑制作用可导致HBV复制停止。研究人员主要将这三种黄酮醇拿来和LAM相比,结果发现,三种黄酮醇对 HBV-Pol具有更好的亲和力(HBV-Core 也是有希望药物靶点,就不详细说明了)。
小番健康结语:这是一项国外的药学、药物化学科研人员利用中药来描述抗乙肝病毒潜力,科研人员的工作,其实是在告诉我们,E. schimperi,它的生物活性槲皮素和山奈酚衍生物,包括槲皮素-3-O-葡糖苷酸、槲皮苷-3-O-鼠李糖苷和山奈酚-3-O-葡糖苷酸的体外抗乙肝病毒潜力。研究人员还通过进一步计算机分析发现, 槲皮素、山奈酚及其衍生物,能够通过干扰HBV-Pol 和HBV Core蛋白来显示它们的抗病毒活性作用,这些早期试验数据支持对E. schimperi 做扩展研究,以鉴定出新型抗乙肝药物。研究已发表在ACS Omega上。
1条评分金币+18
砂锅吊子 金币 +18 - 2021-10-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