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4阅读
  • 0回复

[猎奇]中国风老动画——它是你的童年回忆吗?[2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711
金币
8969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51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8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27) —



最近,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天书奇谭》的4K修复版重新上映了,不少网友都表示,要去补上这张三十多年前的电影票。
早年间的中国动画,可谓百花齐放。壁画、水墨画、木偶、剪纸、古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土壤上,中国动画开出了极绚丽的花,给当时的孩子甚至大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动画长片,也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哪吒闹海》(1979年)动画电影尚能等到修复重映的机会,让如今早已成人的观众从大银幕上回顾童年时光。而那些同样精彩,且承接了中华千年文化的动画短片,则不知何日才能再现在大众视野里了。
《天书奇谭》(1983年)
今天就一起来回顾一番,记忆中的中国风老动画(短片)吧。(暴露年龄啦!)
敦煌余韵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宝库,积攒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的壁画、塑像、典籍不仅让学者大为震撼,也启发了中国早期动画人屡创佳作。而在众多脱胎于佛教经典的动画中,《九色鹿》是当之无愧的C位。
《九色鹿》(1980年)
《九色鹿》的故事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佛教故事区分传送门:常 见 佛 教 故 事 识 别 指 南)
北魏·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临摹) 图源:常书鸿
除了将鹿王身上的点状花纹换成月牙形,动画几乎完全还原了壁画——整个画面以人物为主,土红色的大地衬以山石树木,有浓厚的装饰风格。甚至于路边的花草,也都一模一样。
《九色鹿》剧照
《鹿王本生图》(局部)敦煌壁画在刻画人物时,好用硬朗的修容,使人脸上的高光形成一个“小”字。
(佛教壁画修容传送门:修容大 法,从佛像绘画开始)在描绘反派调达时,动画组也特意放大了这一特点。
本片不仅将鹿王的灵动、调达的贪婪刻画得淋漓尽致,也将佛教里“善恶有报”的思想传达到位,是一次对佛教故事改编的成功尝试,曾于1986年在加拿大汉弥尔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
与它“师出同门”的还有1985年出品的《夹子救鹿》和1993年出品的《鹿女》。三者都在不同程度地传达、普及了敦煌元素,将这西域的瑰宝带进普通观众的视野。
《鹿女》(1993年)水墨传情

《小蝌蚪找妈妈》,一部登上过历史课本的动画。咱都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在中国和世界动画史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你知道吗?画面中的蝌蚪鱼蟹,都是取材自中国最会画虾的那个男人——齐白石的作品。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为作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虽然画面中看不见一只青蛙,但通过顺流而下的蝌蚪,观众们也能想象出青蛙妈妈在下游的呼唤。倒是异常契合《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
《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水墨动画虽是当时的新兴技术,但其制作过程中也用到了不少“古法技艺”。著名文学家茅盾在看到此片后评价道:“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
所谓“荣宝擅复制”,是指荣宝斋的木板水印复制画技术高超。木版水印字画是一种复制工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小蝌蚪找妈妈》中正是运用这种技术,大量复制场景,才让小蝌蚪们能在水草间丝滑地游动。
当然,除开这些个技术、意义不谈,《小蝌蚪找妈妈》也是一部非常可爱的动画。
角色种类虽多,但在水墨画风之下,丝毫不显杂乱,反而异常可爱。
接下来介绍的这部水墨动画,是没有台词对白的动画。
你想问是不是动画里的“默片”?不不不,虽无台词,可它的配乐却相当讲究!
《山水情》(1988年)
《山水情》近19分钟,无一句对白,却被认为是国产动画中几乎不可超越的经典:由国画大师吴山明卓鹤君作画,古琴大师龚一配乐,唯美得无与伦比。相较于前文提到的其他动画,《山水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它所获得的成就可一点不低——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六届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等11项国内外奖项
故事讲述了老琴师收渔家少年为徒,教授古琴的故事。最后,老琴师将古琴赠与少年,独自消失在茫茫山野中。少年则接过他的衣钵,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抚琴。
剪纸印象
发行于1959年的《渔童》,是少有的故事背景在近现代的动画。其导演就是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
影片改编自鸦片战争后流传于渔民间的传说,讲述了老渔民爷爷从海中网起的汉白玉鱼盆中出现了小渔童,帮助渔民们惩罚当地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渔童》(1959年)这部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在今天的观众看来,难免觉得人物形象、动作生硬,但其中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含义,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当然,人物形象、动作生硬,多半是源于动画的表现形式——剪纸。剪纸动画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
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及贴在玻璃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分层布光。
拍摄时,将纸偶平放在玻璃板上逐格拍摄,跟今日的定格动画类似。(建议眨眼补帧。)
我们所熟知的《葫芦兄弟》,也是一部剪纸动画。瞧瞧这主角的形象,是不是还有几分相似呢?
《葫芦兄弟》(1986年)木偶人生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更是百年中国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部影片——《神笔》。该片奖项多到仿佛“报菜名”:该片国内获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影片编剧一等金质奖章;国际获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八至十二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南斯拉夫第一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波兰第三届华沙国际儿童片电影节特别优秀奖等等等等。
《神笔》(1955年)
动画编剧也是原著《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亲爹”操刀改编,保证动画精确表现了主角马良的特质——智慧、勇敢、正义。而木偶戏的形式虽在今日不多见,却也是当年动画的大宗。仅1955~1964年的十年间,中国就有22部木偶动画问世。
在《神笔》大获成功的同时,导演靳夕也并没有抱着成功经验吃老本。
1963年,他执导的《孔雀公主》问世。这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改编自傣族叙事诗《召树屯》。该片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国动画的形式和内容。
《孔雀公主》(1963年)作为一个90后,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些动画中度过的。虽然家里早就没有VCD了,但仍保留着不少老动画的碟片。
感谢上世纪的动画人,在经济、技术皆有所欠缺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新时代的动画短片愈加丰富,无论是反战题材的《打,打个大西瓜》,还是以古诗词为蓝本的《中国唱诗班》系列,都给我带来过不小的惊喜和震撼。
未来,又会有哪些题材、哪些形式的动画佳作呢?我非常期待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1-11-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