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3阅读
  • 0回复

[攻略]43年来首次!建筑界“诺贝尔奖”颁给玩泥巴的非洲设计师:我和一群看不懂图纸的人造房子![4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68475
金币
12168
道行
36009
原创
1879
奖券
3904
斑龄
126
道券
13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314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3-2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2-03-27) —



这两天,

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同一个男人给刷屏了: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

2022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也是获此殊荣的 首位非洲建筑师



年近40岁才获得人生第一个建筑学高级学位,

此后在哈佛、耶鲁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

曾获阿迦汗建筑奖、谢林建筑奖等多项业内大奖,

设计的学校被《纽约时报》评选为“二战”后

全球最重要的25座建筑之一……

尽管他身上的光环让人膜拜,

获奖之前却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而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为人一样,

谦逊、大胆、创新,充满力量。

关于泥土的“巫术”

1965年,凯雷出生在布基纳法索的甘多村。

这儿地处撒哈拉南面,

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45度,

雨季虽短,却来势汹汹。

不少人因为炎热、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疾病等原因悲惨死去。

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

更别提教育和建筑了



作为村长的儿子,凯雷是幸运的。

7岁那年,他带着“全村的希望”,

远走20公里去隔壁的滕科多戈上学,

成了镇上第一个识字的人。

当时的教室却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水泥墙无法很好地散热,光也照不进来,

每天150多名同学挤在一起,

简直就像一个蒸笼!

我要建一所舒适的学校”,

从那时起,凯雷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1995年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建筑后,

凯雷便开始设计甘多小学的草图,

后来又辗转筹集到5万美元。

可当他把消息告诉村民的时候,

却受到了大家的嘲讽:

粘土房屋不可能经得住一整个雨季的折腾,

而凯雷竟然要用它建学校?

粘土这种材料祖祖辈辈们都在用,

这难道就是凯雷去欧洲学习的成果吗?



▲改造粘土

凯雷自有他的想法——

粘土是最适合当地气候的,

只要对它加以改造,

不仅可以降低搭建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让大家对这种“穷人的材料”刮目相看。





▲改造粘土

他以粘土地面为例,

在里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水泥后,

让村民们轮流在上面捶打,加水,再捶打,

直到粘土变得像砖块一样结实。

最后再用石头给它抛光,

过上几个小时,

就和“跟婴儿的屁股一样光滑”了。



▲改造后的粘土

可是这到底能不能应对降水呢?

凯雷用了各种办法和村民们解释。

比如制作完一块砖后,

在它中心放一桶水,

5天之后拿出来依旧是固体。

同时,因为大雨冲刷后,

河流里的砂块和碎石正好是建筑所需,

用它应对雨季毫无压力。



为了进一步证明粘土的承重能力,

凯雷还用它建了一个拱形,

然后和团队“嗖”地一下跳上去,

艾玛,模型依然坚挺!

就这样,凭借着耐水、坚固、可持续使用,

改良后的粘土成了建造的主要材料。



接下来着重解决散热的问题。

除了粘土砖自身可以很好地散热之外,

凯雷还在教室上方支起了悬空屋顶,

中间用天花板隔开并设置好开口,

根据“冷气下沉,暖气上升”的原理,

空气可以自由地“上蹿下跳”。





有时,凯雷还会通过放置水平窗户,

形成更完善的“ 被动通风系统”。

虽然这样不能改变太大的温差,

但有风吹进来已经足够让孩子们兴奋好久啦!



“在布基纳法索,好的建筑就是一间教室,你可以坐在那里,让滤过的光线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入,照在黑板上,或洒在课桌上。

经过所有村民的努力,

甘多小学终于在2001年建造完成。

在读学生人数也从120名增加到了700名。

2004年,甘多小学被授予阿迦汗建筑奖,

也为更多项目的开展创造了机会。



▲甘多小学

在建造甘多小学图书馆时,

凯雷采用了一项技术创新。

看到这一个个陶罐没有?

凯雷把它们切成两半后插入了天花板,

当阳光从这“蜂巢”一样的洞口透进来,

竟有种浪漫的光影效果!





▲甘多小学图书馆

这个设计还延伸到了后来的 本加河畔学校

凯雷把木百叶和陶罐做成更大的开口,

又配上了额外的遮阳和防雨措施。

这下,教室不仅更加敞亮了,

暴晒、暴雨,也都不在怕的!





▲本加河畔学校

Lycée Schorge中学的设计可能是最诗意的,

格栅墙的使用增添了几分自然的味道,

配合经典的悬挑屋顶和通风塔,

可以说是驱热的“黄金搭档”!

看书写字当然少不了光,

教室里的白色石膏天花板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漫反射原理可以获取充足的自然光照,

孩子再也不用担心熬坏眼睛了!





▲Lycée Schorge中学

狮子初创园区的灵感来源于白蚁群“建造”的土丘,

这高耸的通风塔看起来可不是一般的威风!

它能帮助冷热空气对流,

同时也和周边的坡地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象君看了都想去打卡拍照!





▲狮子初创园区

自然通风、双层屋顶、切题的热交换能力、

高耸的通风塔和遮阳手法……

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

凯雷坚持运用本土元素,

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



“我希望我的建筑能够启迪那些使用它的人,让他们感到快乐。”

作为一名建筑师,

凯雷始终都没忘记过他的初心。

“穷可以,但不能安于现状”

凯雷在一个没有幼儿园的社区长大,

对当地人来说,社区就是一个大“家”。

“我记得我祖母坐在只有微弱灯光的房间里讲故事,而我们则紧紧挤在一起,房间里回荡着她的声音,也将我们包围在其中,她招呼我们靠得更近一些,形成一个安全的所在——这是我对建筑的第一次感知。”



上学后,

凯雷每次返校前都会挨家挨户地去告别,

妇女们就会打开她们的口袋,

把身上仅有的一枚硬币给他。

母亲告诉他,

这枚硬币代表着大家对他的感情,

他们都希望他能学成归来,

帮助改善社区的生活。

从此,“社区”就像一根无形的线,

牵引着凯雷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001年,凯雷创立了Kéré基金,

除了用于筹集项目款项之外,

他还鼓励村民们都参与到建筑营造中来,

甘多小学便是他们共同完成的第一个建筑。



▲甘多小学

男的负责搭建,

女的给他们挑水,

孩子们到处收集石块……

社区的每个人都为搭建提供帮助,

也逐渐在不同的项目中掌握了不同的技能。



此后,每次一回到甘多,

凯雷都会向家乡父老传授有目标的想法、

技术知识、对环境的理解以及美学方案等。

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也能赚钱养家,

这让他们充满了希望



甘多小学建成后,

凯雷在德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凯雷建筑师事务所。

他继续带领勤劳的甘多村民

一起建造了更多的美观、实用的建筑。

猜猜这些神秘的大盒子到底是啥?

其实,它们是新建的教师宿舍

不仅使用了粘土墙和土坯屋顶保持室内凉爽,

还人性化地使用了一人一户的“住宅”概念,

被大家誉为“奇妙的冰箱”。



▲教师宿舍

马里国家公园里绿荫环绕,

它与环境地形完美融合,

同时容纳了餐厅、体育场、售货亭等公共设施,

是个很好的休闲场所。





▲马里国家公园

歌剧村一定是艺术家的孵化地,

歌剧院、艺术家工作室、学校等在这里拔地而起,

毕竟,穷什么,也不能穷精神啊!





▲歌剧村

医疗与社会福利中心提供妇科、牙科和全科服务,

这高低错落的窗格真是十分友好,

每天醒来就能看到如画的风景,

病也能好得更快吧!





▲医疗与社会福利中心

“我希望他们开始梦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安于现状。”

通过建筑,

凯雷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

还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带着记忆,走出非洲

凯雷的设计之路不只是一个“回乡”的故事,

随着他在非洲的建筑作品

在邻国、欧洲、美国等掀起热潮,

凯雷也重新开始思考他的设计。

2017年,

凯雷受英国蛇形画廊邀请,

在伦敦的肯辛顿花园设计一座 展亭

这是他设计生涯的高峰。





▲蛇形画廊展亭

他把展亭设计成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

瞧这形态,就是相比周围环绕的真树也毫不逊色!

漏斗形状的“树冠”让人想起此前的悬挑屋顶,

用它收集的雨水可用来浇灌景观绿地。

嗐,喊了那么多“节约用水”的口号,

倒不如这个简单的设计来的实用!

更特别的是,

它的围墙是开放的,

用非洲文化中象征着力量的蓝色,

和非洲纺织物上的纹路增添了不少民族风情。

穿上草裙,打起非洲鼓,瞬间有内味儿了!





▲蛇形画廊展亭

与西方文化追求“独立”和“私人空间”不同,

“树”在非洲文化中寓意着“社区”间的感情和连结,

在树下聚会议事也是当地的一项重要传统。

所以当这座开放的建筑出现在英国的花园里,

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就显得十分微妙。



▲蛇形画廊展亭

除了展亭的设计,

这种根深蒂固的民主集会方式,

也被凯雷用在了 贝宁国民议会的设计构想中。

它坐落在一个公共公园里,

中空的“树干”承担起整座建筑的通风采光,

屋顶是一个荫庇众人的“树冠”,

前来集会的市民可以在此休息片刻,

然后沿着螺旋楼梯拾级而下,

就能抵达集会大厅参加议事。

还真是既不耽误纳凉,又不影响办事,

一举两得!

“真正创造一种各方都能积极参与的集会,这才是它本来民主、透明的样子。”





▲贝宁国民议会

过去,受到西方殖民的影响,

非洲“被动地”卷入了现代化的浪潮,

却不曾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

比起对西方文化盲目的“拿来主义”,

凯雷更加相信,

非洲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知识。

所以,他在自己的设计实践中,

一次次追本溯源,回归故土之根,

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知识重新利用,

把它们推广到西方,乃至全世界。



“穿梭在两种文化之间让我有能力去变革,而不是随大流。这是一种荣幸,也是最好的做事方式。”

无论走出多远,

都别忘了来时的路。

这可能是凯雷除了建筑学以外,

教给我们最质朴的道理。

图片来源: 弗朗西斯·凯雷

资料参考:

三联生活周刊:《2022|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次颁给了非洲建筑师》

InsGirlADCNJobs:《弗朗西斯·凯雷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了解新晋普奖得主(专访+项目合集)》

良仓:《202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颁给了一位带动“全民一起建小学”的非洲建筑师》

世界建筑:《WA丨2022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丨附主要作品》

2条评分原创+2金币+38
huozm32831 原创 +2 - 2022-03-21
huozm32831 金币 +38 - 2022-03-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