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28
- 在线时间10681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614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614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8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25)
—
此次去昆明。 我们专程来了趟书店巡游。也就是一座城市出名的书店们,我们挨个挨个走下来。因为西南联大的背景,尽管是人满为患的暑期,这座春城依然有着坦荡的情怀,和对文化的热情。都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但当我们走进老城腹地,简直可以说成是春城无处不成文。△ 昆明的路牌,文字打头的真不少文化巷、文林街、文明街……到底是老昆明。我们也便穿梭在,五华区这些「文」字头的街巷之中。路过先生坡。△ 翠湖旁的先生坡路过原西南联合大学附校。一路追寻到正义路,昆明老街,而后找到了我们此行的白月光。东方书店。东方书店,始于1926年。是昆明最老的书店,也是当年的一众文化名人,林徽因、闻一多、朱光潜、李公朴等的常去之处。即便到了现如今,书店门口的下午茶,还有着汪曾祺先生的印记,乍一看到,也有了满满文人的趣味感。△ 我们刚吃完午饭,没吃上汪曾祺版的下午茶,是个遗憾书店的创始人王嗣顺先生,是昆明本地人。当年是云南省保送进清华的预科生,后转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曾是胡适先生的学生。受东西文化思潮碰撞影响,1925年,王嗣顺先生从北京回到家乡昆明。就有了这家书店的故事。后来,因为西南联大迁址昆明,一大批文人和名师齐聚春城,这家本就选书特别思想前卫的书店,渐渐就成为了大家聚集地。△ 很多人在这里许下心愿书店门头不大,三四人并排的距离,但走进去,豁然开朗。尽管在2018年,李国豪先生重新修建了这家书店,但风格和气息与旧址完全没有改变。店内的右手边和吧台上方,是抗战时期,经常到访的名人照片和合影。我们熟悉的林徽因、张爱玲、闻一多、钱钟书,甚至周旋都在。△他们的时光,多美好啊随处可见的,是当年的书信和随笔。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心有戚戚焉,穿越时光来到了如今。走上二楼,是由旧书和古籍堆砌而来的「书山」。△ 这书山,肃然起敬是真的书山。不是某些书店用来装饰的空壳美陈。毕竟,东方书店的选书,是出了名的「严格」。几十年前,早在王嗣顺先生选书时,就已经颇为独到。当时,书店专售“三民主义”等进步书籍,也收售古旧图书,不少行将绝版的文库书籍,在这里均能寻到伯乐。这也是当时口碑流传的佳话。现在,李国豪先生于东方书店的选书,依旧是我见过的最有眼光也最有风骨的标杆。东方书店一直秉承着八不卖的原则。心灵鸡汤不卖、成功励志不卖、成仙修道不卖、禁闻野史不卖、厚黑谋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养生保健不卖、算命卜卦不卖……△非常显眼的八不卖 图 by 黄大宝这八不卖,简直让我们恨不能为其鼓掌叫好。等到登顶二楼,渐渐发现这里的选书是真的精妙。复古的布置和老物件的怀旧,不过是东方书店的文艺外在,真正的精神内核,是在于书籍的尊敬和严格。无论是经典巨作的版本选择,还是小众书目的内容筛选,抑或作家新书的推介,东方书店,秉承着百年来的风骨,从来不追随大流,随处可见书店老板个人眼光的痕迹。即便在这个时代,独到,就意味着孤独和艰难。在许多独立书店纷纷倒下的如今,东方书店的坚持,让我们分外感动。这是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对于文化最持久的守护。△图 by 黄大 宝「总有人是极其热爱书本的。」整个下午,我们在看到了不少聚精会神的市民。手不释卷,满心欢喜。二楼还有不少书室自我存档的藏书,存放于此,不能售卖,只供借阅。我们在此逗留了整个午后时光。供读者看的试读书极多,慢慢翻看,并没有消费下午茶的我们,也可以坐上很久很久,并没有人来打扰。这对于爱读书之人来说,简直是最贴心的照顾。△向着明亮那方-盲选礼包 图 by 黄大宝我们挑了几本书,另外还挑了一个书籍盲袋——向着明亮那方。盲袋上写着:「生活中的艰难比比皆是,没有人能够命运的宠儿」回到家打开,发现是《杀死一只知更鸟》难得一见的,图像小说版本。超级惊喜。总觉得是窥探到了我带着孩子的缘故。随即附上的,还有李国豪先生的一封信。他写到了王鼎钧先生的一段话——「这个准许人人读书的时代,鼓励人人读书的时代,就是我们的盛世。」是的,还存有这样的书店。确实是我们的盛世。引用另一家书店老板的一句话——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终究是存在的。对了,还有个有趣的巧合。总有人拿伦敦那家有名的东方书店,和这一家做比较,甚至误解是同一家。追溯了两家的历史,也确实感觉心意相通。伦敦的东方书店。经历了四代人,现在仍然静悄悄地在大英博物馆后门的小街上,看云卷云舒,雨落雨停。昆明的东方书店,即将迎来百年的荣光,几十年的时代更迭,也看尽了这历史的涤荡。我们总是舍不得走,若不是差旅的缘故,恨不能挑一堆书抱回去。△还有人真正爱书,真正读书,就是我们的盛世 图 by 黄大宝现在,「东方书店」的牌匾,是昆明诗人于坚的题词。我们在书店也看到了于坚老师2018年的书。很巧,他刚好写的是云南的建水。他说这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生活范本。不仅栖身,而且养心。是诗意地栖居,用云南方言说,就是好在。更是恰到好处。突然觉得,用这个来形容现在还坚挺存在着的书店,让人安心,让人诗意地栖居。好在。临近黄昏,我们离开,去对面二楼寻吃食。有一扇窗,正对书店。看着对面落日的光辉洒进门厅。依然有些唏嘘。那些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啊,终究是,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