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5阅读
  • 0回复

[疾病预防]肠内为什么容易长“息肉”?肠内有息肉,身体会有哪些症状吗?[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38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2-12-04) —

王老师今年46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每年的单位体检都是定期检查,除了血脂稍微偏高,身体的其余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
今年过完春节后的3月份,单位又开始组织体检了,与以往的体检项目不同,单位增加了一项“大礼包”,今年的体检项目中增加了一项“肠镜”检查。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王老师却是犯了难了,不想做这项检查,他有些害怕,因为身边的亲戚告诉他,“做肠镜太难受了,而且是有女护士在旁边从肛门进管子,又难受又尴尬,你身体挺好的,受这个罪干嘛?”
王老师让亲戚一说,心里有些紧张,有些犹豫,他不明白像自己这样的情况需不需要做这个“肠镜”检查。他想咨询一下专业的医生,如果是没有太大必要就不做了,省得心里又别扭又受罪。
他来到了消化科的门诊,医生首先告诉他哪些人群需要做肠镜检查,有肠道肿瘤高危因素的人是需要做肠镜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年龄超过45岁了,即便没有症状也应该做肠镜,很多病人在做肠镜以后发现了癌前病变。
第二是家族里有肠道肿瘤,或者是其他部位肿瘤的病人。
第三是切除过肠道的病人。
第四是有肠道的慢性疾病。

医生又向王老师介绍了肠镜的的优点,通过“肠镜”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体内肠粘膜的细微变化,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肠息肉,小的肠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即刻清除掉,肠息肉属于肠内的一种病变,长期存在可能发展成为肠癌。
肠镜检查是最直观查看肠道病变的,是腹部的CT 、超声检查不可代替的。
医生接着对王老师说“你刚才说自己偶尔有腹胀症状,而且大便有时候不成型,这些症状更是需要及时地做个肠镜检查,排除有没有肠息肉,或者是其他肠道疾病。”
听了医生的一番讲解,王老师了解到“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回去准备一下按时去肠镜体检。
肠息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疾病?肠道里为什么会长息肉呢?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也会有肠息肉吗?

一、肠息肉是什么疾病?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它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息肉不是肉,而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当检查发现肠息肉后,医生一般根据内镜下情况,尽早进行息肉的清除手术治疗,然后把切下来的息肉组织送去病理检查,明确肠息肉的病理性质。
肠息肉的病理分型一般分为两种:腺瘤性(肿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样(非肿瘤性)息肉。其中非腺瘤样息肉主要分为增生性 息肉和炎性 息肉。

增生性 息肉: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 息肉,常常多发,而且直径多小于5mm。
炎性 息肉:是由炎症反应刺激肠上皮引起的,可继发于任何一种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疾病,这是一种假性 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 息肉多与遗传因素有关,被认为是肠癌的癌前病变。成年人发现肠息肉大多为腺瘤,腺瘤样息肉恶变的几率,与息肉体积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相关。特别是腺瘤直径大于2cm者,约有半数癌变。

因为肠息肉的发展有引起癌变的可能,所以现在人们对于肠息肉的常规检查就开始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肠镜检查。
二、肠道为什么容易长息肉?
1、机械刺激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主要在小肠完成,之后的食物残渣会进入大肠,在这里有用的物资再次吸收,完成食物残渣的浓缩过程,最终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除体外。

大便中的粗渣、异物,以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使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而长期便秘患者产生的肠内毒素,或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2、炎性刺激
很多人有慢性肠道炎症,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比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 息肉。
3、饮食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就会产生较多的蛋白残渣,而蛋白残渣经过细菌氧化后,就可能会产生毒素,毒素会刺激肠粘膜,从而导致肠息肉的发生。

经常食用膳食纤维减少的食物,也会造成肠蠕动减慢,使毒素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得肠息肉。
另外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容易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就会大大提高。
4、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如果父母等长辈亲戚患有肠息肉,子女也容易得肠息肉,几率高于普通人很多。
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病,长辈有这种疾病,子女100%患病,而且不及时治疗的话,这种息肉也有癌变的可能。

而且当基因发生突变时,相关的抑癌基因出现缺失或者是发生突变,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消失,这样也容易导致肠息肉的发生。
5、其他疾病原因
有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等,也容易导致肠息肉的发生。
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称,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而糖尿病加肥胖的女性,更是可以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三、肠道有息肉,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很多情况下,肠息肉不会引起人体的任何不适症状,特别是息肉很小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只有在肠镜检查的时候才能发现。而且有些微小的息肉,因为太小了,很可能在肠镜检查的时候不仔细也会给遗漏了。

肠息肉早期由于体积小,对肠道影响小,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基本不会有特殊的自觉症状。
少数人可有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黏液便、血便等不适,偶有腹痛、腹胀。
1、便血,往往是息肉过大,导致息肉顶端的充血、水肿、糜烂,这时候可以引起便血,往往是鲜血便,多为间歇性,但很少引起贫血,直径如果小于1cm的息肉很少出血。
2、黏液便,较大的息肉可以排出黏液,称为黏液便。
3、腹痛,同样是较大的息肉引起反复的肠套叠,可以引起腹痛等部分肠梗阻症状。

四、怎样预防肠息肉的发作或者是复发呢?
现在没有百分之百的办法预防肠息肉不发作或者是再复发,但是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完善检查、改变排便习惯等方法预防肠息肉,减少复发率,或者延长肠息肉复发的时间。
1、饮食调理:饮食不规律、喜欢进食辛辣、刺激、高脂、油腻食物的人群,容易得肠息肉,所以建议大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尽量清淡饮食、多吃苹果、芹菜、菠菜等水果蔬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平时一定要多喝水,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
2、完善检查:肠息肉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息肉,或者是有肠道肿瘤的病人,建议尽早完善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1-2年做一次肠镜。

3、改变排便习惯: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做到上厕所时不看手机、不看报纸、缩短排便时间,最好是能做到定时定点排便,避免大便干燥排便用力。
另外建议有肠息肉的患者,尽早在肠镜下进行局部切除手术治疗。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更加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不要拖延。
五、很多人对于肠镜检查很恐惧,肠镜检查真的很痛苦吗?
肠镜检查方式有两种:普通肠镜检查有一定痛苦,即有腹痛、腹胀的表现。而采用无痛肠镜检查方式,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觉。

肠镜检查方式是将肠镜设备伸入到直肠、结肠中,检查过程中需间断注入气体到肠腔内以便于观察。因肠腔迂曲,在进镜过程中会有旋转镜身以及勾拉肠道的操作动作,会因牵拉肠管及肠系膜,从而出现腹痛、腹胀的表现。
所以说,在做普通肠镜检时,一部分人会有明显腹部疼痛,尤其是有腹部手术史及较消瘦患者,肠管迂曲更加明显,检查过程中疼痛可能会更加严重。
对于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无痛肠镜是指在麻醉状态下做肠镜检查,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一般无明显疼痛表现。

患者在肠镜检查前3天应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食物,对于怀疑肠道息肉并准备电切除术者,应禁食牛奶及乳制品。
另外患者需要在检查前需清洁灌肠,直到排出物为清水为止,并且在检查前3日应停止服用铁剂药品。
1条评分金币+20
砂锅吊子 金币 +20 - 2022-12-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