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5阅读
  • 0回复

[猎奇]三星堆入局禹迹和夏都之争,官方意志还是民间力量?[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3285
金币
39096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04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09-04) —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治水的事迹广为流传,其精神至今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夏朝是大禹开创的我国第一个王朝,是从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的历史节点,是我国走向文明国家的标志。20世纪初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曾使得大家一度怀疑禹和夏朝的存在。王国维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使得人们相信《史记 殷本纪》的可信度,大家也坚信禹和夏朝的存在。

大禹像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科学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出现,随着安阳殷墟的发掘,考古为中国人们挖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殷商王朝。1950年之后对郑州商城的发掘,1983年后对偃师商城的发掘,2000年后对洹北商城的发掘,使考古学家基本构建了从早商到殷墟的序列。那么商朝之前的夏朝在何处?夏朝的开创者在华夏大地留下那么多传说又是否能证实?

禹贡九州图
一、河南地区对夏朝和禹迹的探寻
前日发文分享了《河南日报》对于河南地区对夏文化的探索的系列报道(参考:欲知夏朝兴废多少事,请君且看河南日报)。河南号称中原大地,为古代豫州所在,也被大家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河南大地也广泛流传着关于禹和夏朝的文献记载和传说。对于夏文化的探索我们首先必须提的便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先生,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他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整理至今无人能超越。他梳理众多文献,认为夏朝当年主要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豫西和晋南,并且在寻找夏墟的过程中找到了二里头遗址,虽然当时认为是汤之西亳,后来经北大邹衡先生研究认为为夏朝都邑,目前多倾向为夏朝晚期都邑。

二里头华夏第一爵
河南地区第二个与夏朝遗迹密切相关的是登封王城岗遗址。上世纪70年代河南省老所长安金槐先生在发掘完郑州商城后为了找夏的都城,找到了登封王城岗遗址,并认为是禹都阳城所在地,主要证据便是在当地东周地层找到了写有阳城的陶片。然而当时大家都很难相信如此小的城怎么是禹的都城。20世纪后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与北大再次发掘找到了大城,使得更有说服力。但是我觉得顶多只能算龙山文化晚期一个地方势力而已。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
此外,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被认为是后羿代夏那个阶段的都城,禹州的瓦店遗址被认为与夏启的“钧台之享”有关。巩义稍柴遗址被认为与夏后期没落时创作《五子之歌》的所在地。
二、河南之外其他地区对夏都和禹迹的探寻
我依然觉得探索夏朝遗迹最有可能的地区除了豫西那便是晋南。当年徐老的判断应该不会错,当年社科院考古所设立山西考古队也是找夏的遗迹。奈何人家山西追求更高远,直接认为陶寺遗址是尧都(参考:尧都陶寺,最初中国知多少?)这些年反而对夏朝的事不怎么关系。但是社科院的冯时老师认为陶寺出土的两个字不是“文尧”而是“文邑”认为陶寺是夏朝都邑,结合陶寺遗址中晚期已经进入夏的纪年,这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陶寺的朱书陶文
除了山西的陶寺遗址,安徽地区这些年在探索夏文化上也很积极。确实过了嵩山沿河向东南便是安徽。安徽与夏时期相关的有两处,一处是禹会村遗址,一处是近两年发掘的三官庙遗址。前者位于蚌埠,当地一直流传着禹会涂山的传说,并且在这里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在那里会盟诸侯,当地人也是对这些传说深信不疑。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在老队长王吉怀先生的带领下确实找到了被认为是会盟的祭祀遗址,遗址的年代也确实有一段在夏早期并更早,出土的遗物也体现出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面貌,并且多少有一些对稍晚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有影响。然而这些年的发掘显示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候禹会村遗址已经完全没落的,根本没会盟诸侯的繁荣之象,其主体年代至少要在距今4500年左右甚至更早。三官庙遗址很有意思,配合基建被迫挖的,遗址面积也很小,但是却出土了二里头文化晚期这个阶段全国范围内最多的一批铜器,且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器物很像。使得学界多认为这是一批二里头贵族南下的结果,甚至与“桀奔南巢”相联系。

蚌埠的涂山娇
在浙江有两个关于禹的著名传说,一个是说越王勾践的先祖是禹的儿子少康的后代,另外一个是传说大禹治水死后葬在了绍兴的会稽山。对于第一个传说,目前看后来的越国所表现的文化面貌妥妥的东南土著特色,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并不多。所以更多专家认为越王是为了让自己逐鹿中原争霸名正言顺所以说自己是禹的后代,类似的也还有吴国说自己是周文王的大伯“太伯”的后代。然后看浙江地区距今4000年左右考古的遗迹,那真的少得可怜,就那几个村,良渚的余晖已经彻底没有了,就更别提禹了。

越王勾践
与浙江地区传说禹死后葬在当地类似,同样见于《史记 夏本纪》:“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所以后来有人认为禹生于西羌也就是现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对于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可以看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他当年深入西羌调查多年,从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总之,禹不应该是出生于西羌,至于为什么,情况与东南地区类似。

华夏边缘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三、三星堆为何不是禹迹更不是夏都
由于三星堆的发掘,一些人觉得三星堆发掘出土那么多好东西,比二里头强多了,所以三星堆更应该是夏都,也有人觉得禹就是从那来的(参考:三星堆人如何祭祀?考古老队长带你穿越现场下边的诸多评论)。我觉得很多人将三星堆与大禹联系,一方面是四川地区有关于禹的传说,另一方面就是三星堆那个距今4000年左右的碳十四数据。第一方面,上面也提了根据传说应该是在北川西羌地界,那与处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也没啥关系呀。第二方面是那个四千年左右的数据是祭祀坑众多碳十四数据的一个,但是系列数据需要经过校对和计算,这个东西我们都是外行都不懂,但祭祀坑的年代应该是距今3300年到3000年和那4000年应该没多大关系。

网上流传的三星堆碳十四
至于非要将三星堆和二里头比较看谁更像夏都,我觉得这个显然缺乏年代常识,用许宏老师的话,要分清爷爷和孙子的关系。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到3500,在这个期间都认为是夏都,目前看到二里头四期晚段可能进入商朝。而三星堆遗址其实年代拉得更长从距今4800年到3000年,基本可以大致分为四期,第一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期处于二里头文化至商早期,第三期相当于商代中期或略晚,第四期则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所以三星堆祭祀坑应该处于三星堆遗址的最晚期,第二期与二里头遗址存在共时。如果拿第四期三星堆祭祀坑东西去与早至少三五百年的二里头比显然不合理。

新发掘的青铜立人
三星堆与二里头的联系其实并不多,关系最大的就是玉器中的牙璋和陶器中的陶盉,而青铜尊则与商代的殷墟、盘龙城和吴城关系密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早期中国远距离的考古学文化交流相当复杂,笔者深受其害。而三星堆我们看到更多的那些面具、人像、神树等更多应该是本地创造的独特文明。但是与其宣传三星堆文化的独特性,甚至与域外文明的联系,不如多提一下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毕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现在已经成为基本共识。

极有地域特色的青铜人面像
四、余论
各地群众为什么都要追溯禹迹,一方面是对这个上古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另外是对我国多年流传下来的古文献和传说的自信,但如果说禹最可能在何地,我还是看好老家河南。至于争论夏都,三星堆的入局显然是民间人士的向往,其实三星堆与巴蜀的联系都是问题,在考古学文化中我们称之为三星堆文化不会叫先蜀文化,三星堆博物馆也没有加蜀的字样。但官方还是希望多看些三星堆与中原的联系。至于夏晚期都城基本是二里头了,而早期的都城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再醒惊天下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9-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