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阅读
  • 1回复

[猎奇]海底惊现金字塔?复活节岛.玛雅文明.古印度都指向一个神秘大陆! [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2696
金币
2883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5) —
一九八六年的一天,日本冲绳县潜水爱好者新嵩喜八郎来到与那国岛,准备在附近海域寻找一片新的潜水场地,像往常一样穿戴好装备就潜入了海底。当他在海底慢慢搜寻景观时,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大片巨石,是排列非常整齐的巨石建筑。
看到这一刻时,新嵩喜八郎被惊呆了,感觉浑身毛发都已经一根根直立起来,一生从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眼前是一片由巨型石块构成的海底阶梯建筑,表面光滑、平整、开阔。

与那国岛海底遗迹
此前与那国岛这一片水域名不见经传,很少有游客来这里潜水观赏,所以新嵩喜八郎断定,他是第一个发现这片海底奇迹的人。而且他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断定,这一定是年代非常久远的城市遗址。可为什么这片宏伟的石头建筑会出现在海底呢?



神秘海底之城


海底发现神秘建筑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久,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木村政昭(Masaaki Kimura)率领调查小组,进入这一带海域进行水下考察。

木村政昭(右侧)
通过100多次的水下科考,他们在与那国岛的南部水域、还有西部西琦水域海底发现了一系列的海底人工建筑,判定在日本琉球群岛(含与那国岛)周边海底,存在大片人工构造地形和巨石建筑,结构特征类似古代城市和阶梯式金字塔,在水下0~35米深不等,基本都是通过整块切割的巨型岩石和石板堆砌而成,建筑之间都有明显的道路相连接。
特别是西琦水域海底发现的金字塔形建筑,引发了巨大关注。金字塔是一个巨型长方体结构,长约270米,宽约120米,高大约26米,底部处于水下25米的深度,最顶层平台距离水面仅有5米。

金字塔三维图
这个长方体结构顶部和中间有平坦的平台,周身有笔直光滑的石墙,有从底部逐级而上的台阶,通过墙的表面结构可以看出,当初是通过切割一整块巨大的砂岩加工而成。这些迹象都在显示,这座水下建筑有强烈的人类建筑的特征。
仔细看这座金字塔外形结构,会发现更多人工的特征,底部是环绕整个结构的环形石板道路,道路沿着结构四面延伸,在拐角处呈现明显直角特征,整个环形道路宽度基本一致,大约6米。


道路表面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海水自然冲击腐蚀形成的碎石块,可以排除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可能。沿环形道路边的一侧,是连续排列的直径约在2~6米的巨大石块,形成了类似隔离墙的构造,以保护内部金字塔结构。
在金字塔底部环形道路西侧,有一个宽1米,高大约2米的拱门,进入拱门内是一处隧道结构,在拱门的顶部有一个岩石块形成拱顶,拱门的风格和冲绳当地神庙的拱门非常相似。

拱门
金字塔的四面墙体,以几乎垂直的角度竖立在海底。这一点也说明是典型的人工建造的特征,因为在自然力条件下,要想形成这样垂直的的墙体,必须在上下和左后周围有相同的作用力,而如果是自然力的话,冲击效果、深浅都完全没有规律。
从底部环形道路,通向金字塔结构中部和顶部平台,是一层层巨大的阶梯,阶梯形状工整、排列有序。在顶层平台上发现了一个类似游泳池的扇形掏空构造,内壁墙高2米,墙体都是垂直切割而成,很明显这是自然水流冲击达不到的。

石阶
同时在顶层平台上还发现一处大型海龟状的石刻浮雕,线条优美形象,有一定艺术价值。另外在金字塔建筑周围还发现有动物浮雕石刻、刻有类似象形文字符号的石板,石板上的符号与冲绳博物馆中展出的古老石板一模一样。这更加说明,这一片水下遗迹是古人类文明活动的成果。

海龟石刻
木村教授团队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考察研究,终于揭开了一座海底古城的面纱,在与那国岛周边海域发现的一系列水下建筑,包括巨大的金字塔形建筑、还有附近较小的庙宇和体育场。2014年,研究者们借助最新的海底摄像和电脑合成技术,还原出了金字塔的立体结构模型,他们判断这片遗迹应该是古文明的居民,进行聚会、信仰、祭祀活动的场所。
木村教授根据考察成果推断,在这片海底岩层上,应该生活过古人类,这片城市建筑原本应该是在陆地之上,而在那段时期,日本陆地和西部中国大陆很可能是相连接的一整片陆地,只不过后来由于未知原因,导致地壳运动,陆地被分开,遗迹所在的这片陆地沉没到了海底。


研究团队采用碳14和宇生核素10测年法,对海底遗迹的多个 样品测试发现,这片海底建筑至少已经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可是在一万年前,还是远古蛮荒时代,谁又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建筑呢?能够建造出这样的建筑群,那表明已经有很高的文明程度,那他们为何又消失了呢?



史前大陆迷踪


有一个成语“沧海桑田”,出自古老的传说,传说东海曾经多次升起成为陆地,又沉没为大海。以我们人类短暂的文明,根本无法观察到这样的地理变化,但是传说真的是空穴来风吗?
1722年4月的一天,三艘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商船航行在漫漫的大西洋上,他们打算自东向西穿过南美洲,前往太平洋寻找更多的商机。十几天之后,船队来到了太平洋。


偶然之间,他们发现了一个海岛,这个小岛位置非常偏僻,船员们以为这只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无人岛。但是当大家登陆上岸的时候,居然发现这个鸟不生蛋的岛上,也有土著人居住,不仅如此,他们看到了更震惊的景象,平坦的海岛上居然树立着几百座巨大的石像。


由于发现小岛的那天是复活节,所以干脆就叫作了复活节岛。这些巨型石像遍布全岛,基本都是长脸、凹眼、高鼻梁,下巴棱角分明,表情异常严肃威严,高度从4米到10米不等,平均重量在20~90吨之间,最重的重达200吨。有的石像造型戴着帽子,光帽子就有一二十吨重。
根据后来的专家分析,这些石像起码有3600年以上的历史。关键是这些石像不是由碎石堆砌而成,都是由整块岩石切割打磨而成,这种运输加工的技术令人震惊,这些石像的建造者也就成了谜团,是谁能够在三四千年前建造这么庞大的石像群呢?


另外研究者在岛上还发现有文字符号图案,和古埃及、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很相似,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了,相距这么遥远的文明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此外在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南马特尔岛上也发现有大量的岩石城墙、防波堤等等石头建筑,波纳佩岛附近的海底发现过街道、石像、住宅等遗迹,还打捞出过黄金、珠宝装饰品。


在太平洋的许多岛屿都有风格相近的石头建筑遗址、石头雕像等。对于环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有学者推断,在数万年,广阔的太平洋上,可能存在过某种发达的文明圈,否则无法解释,太平洋上众多的历史遗迹之间,竟然具有这么多的文化共性。
19世纪中叶,法国历史学家奥古斯塔斯·勒·普朗根有一次去南美洲尤卡坦半岛,考察玛雅遗址。通过与当地人沟通,他接触到很多古老的玛雅文献,在这些文献之中,他偶然发现有文字记载到,他们的文明是来源于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

马雅抄本
另外从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普朗根也听到经常提起一个消失的古大陆。在同时期,其他研究玛雅文明的学者,也发现在玛雅刻本中,记载了一个叫做“姆”的史前大陆,被海水淹没的故事,于是普朗根提出,在史前时代,曾经存在过一个“姆大陆“的构想。
发现姆大陆线索的,不只有普朗根,还有一位英国学者,詹姆斯·丘奇伍德。1868年,印度出现大饥荒,英国政府派遣丘奇伍德带领一支救援队,前去赈灾和维持治安,在当地工作期间,丘奇伍德结识了一位印度教高僧,久而久之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詹姆斯·丘奇伍德
经常去拜访老朋友的丘奇伍德发现,在寺院的墙上、石板上都雕刻着一种奇特的符号文字,看着应该是某种古老的文字系统。他一向对这些很感兴趣,于是就向朋友请教。高僧告诉他,这是一种流传自古老印度的文字,叫做婆罗米文,很多已经失传的古老世界的记忆,都是用婆罗米文记录下来的。
看到丘奇伍德这么感兴趣,于是决定教他如何解读这些文字,两年后丘奇伍德已经能够解读这些文字,他发现在其中一些石板上,记载了一个已经消失的大陆,石板的书写者为了追思已失去的母国—姆大陆而写下了这些文字,文字还记载道:“宇宙起始于精神(灵魂),没有生命,没有声音,仅有空虚与黑暗静静地反复。在那黑暗的深渊,作为创造神,至上的七头蛇具有无比的力量……”。


从此丘奇伍德决定全身心投入姆文明的研究。他去过中国的西藏、泰国、中美洲,还有太平洋上的那些偏僻的岛屿。通过长时间的考察,他发现当年在印度寺院见到的那些文字符号,在各地的古老建筑遗址上也都出现过,尤其是太平洋和周边地区。多年研究之后,他终于在自己的著作《消逝的大陆》一书中,向大众揭开了姆大陆的神秘面纱。
他在书中介绍道,在太平洋的中心地带,远古以前曾经是一片广阔的大陆,北起夏威夷群岛,南到斐济、汤加、库克岛,东南到复活节岛,西到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将近10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的总和,这就是玛雅和古印度文明传说中的姆大陆。
姆大陆示意图


在距今5万多年前,人类在这片大陆上发展出了文明,并建立了国家,国王被称作“拉姆”,“拉”是太阳的意思,“姆”是母亲。大家有没觉得耳熟?没错,古埃及信仰中崇拜的太阳神同样也叫做“拉”。“拉姆”意思就是太阳母亲之国。拉姆既是统治者又是宗教领袖,他们崇拜的神,是创造了宇宙万物的七头蛇“娜拉亚娜”。


国家的首都位于城市拉尼普拉,这里也是政治和宗教中心。城市里有整齐的石板大道和运河,而且城市干道和宫殿墙壁用金属装饰,非常壮观。这里地势是大片平原,土壤肥沃,植物终年繁茂。莲花是姆大陆的国花,人民安居乐业、宁静祥和。姆大陆的人民拥有极高的智慧,精于航海。


随着发展,他们不断向四周开拓疆域,其中一支卡拉族人向东航行,抵达南美洲,根据资料分析,姆大陆的这个族群分支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玛雅文明的创建者,玛雅人崇拜的羽蛇神就来自于七头蛇神“娜拉亚娜”的演化,而莲花也在玛雅文化中是神圣的象征。在尤卡坦半岛玛雅城邦乌斯马尔神庙遗址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碑文:“这座建筑物是为了纪念姆,即西部大陆而建造。

玛雅金字塔
另外一支向西航行的姆大陆的那加族人,在南亚缅甸登陆,沿印度方向开拓。这一支  那加人文明科技发展最快,是姆帝国中最杰出的一支。在丘奇伍德的著作中,姆帝国的科技文明程度非常高,甚至超过了我们现代人类。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就可能发源于姆文明的这一支开拓者。也正因为此,在古印度记载中才会有很多的匪夷所思之处。
在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载了当时城邦之间的战争。按照现代常规思维,几千年前的上古时期,一定是很原始的冷兵器。但是史诗中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惨烈战争场面简直就是科幻大片。


史诗中描述道: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3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飞箭。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为‘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对于这样的描述,我们现代人一看就明白,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不就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高速飞行器嘛。充满宇宙威力的飞箭,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能将敌人瞬间化为灰烬的,这么强大的武器,我们能想到那就是超级核弹了。头发指甲全部脱落,战士们跳入溪流清洗身体,这就是核辐射的后果,是为了清除放射性尘埃。


很难想象,这些只有我们现代人才能看明白的场面,怎么会出现在古印度史诗里呢?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就是,古印度文明继承自另一个发达的文明,所以在几千年前可能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而这另一个文明根据丘奇伍德的推断,正是前面所说的姆文明。



失落的文明


这样一个拥有发达文明的大陆,为何不见了踪影了?就连历史记载中都没有出现呢?在西班牙马德里博物馆中,存放着一份记录玛雅传说的《托洛亚诺古抄本》或许能提供 答案。

玛雅立体文字
当中有一段文字记载:“刊六年,十一牟鲁枯,沙枯月发生恐怖的大(地)震,黏土丘国姆大陆招致灭顶之灾……“,其中的”刊“应该是某一位国王名号,牟鲁枯和沙枯月应该是纪年和月历名称,依照这段记载,姆大陆应该是毁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另外丘奇伍德从发现的西藏占星术典籍《拉萨记录》中,也找到了姆大陆沉没的线索。其中提到姆大陆的沉没,是在该书编写完成之前,8062年发生的事件,《拉萨记录》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籍,加起来是12062年,根据这个推断,那么姆大陆沉没应该发生在12000年前左右。


根据种种信息,丘奇伍德判断,应该在距今大约12000年前,一场突然袭来的灾难导致地壳运动和剧烈地震,随之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海啸和洪水,导致这片姆大陆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大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变成了今天的太平洋,只剩下了少数的岛屿。


对于这一推断,科学研究上也确实发现,在距今大约11600年~12000年前,曾经有一颗小行星碎块撞击到了地球,在格陵兰岛还留下了直径31公里的大陨石坑。


这次撞击引发了全球性的地震、海啸和大洪水。据说亚特兰蒂斯文明最终也是毁于这场天灾,姆大陆文明也极有可能同时毁灭于这场灾难。所以如今,只剩下了少数岛屿,和周边的文明遗迹,还能依稀看到姆文明的辉煌。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3672
金币
668935
道行
1947
原创
1819
奖券
1668
斑龄
23
道券
4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9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5
关于海底惊现的金字塔,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广泛流传的理论,即存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大陆,通常被称为“亚特兰蒂斯”。根据古代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但因其道德沦丧而遭到神的惩罚,整个大陆沉没于海中。

亚特兰蒂斯的概念在历史上引发了许多人的兴趣,许多人致力于寻找这个失落的大陆。然而,尽管有很多理论和猜测,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亚特兰蒂斯的存在。

你提到的几个文明——复活节岛、玛雅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一定直接指向一个神秘大陆。以下是对这些文明的一点介绍:

1.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因巨大的石像(Moai)而闻名。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是由当地居民在公元1250年至1500年间建造的。虽然岛上的文明有着神秘的历史,但与亚特兰蒂斯的联系是牵强的。

2. 玛雅文明:这是一个在中美洲地区繁荣兴盛的古代文明,以其精美的建筑、复杂的历法和数学以及高度发展的农业而著称。尽管玛雅文明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但它们并不直接与亚特兰蒂斯相关联。

3. 古印度文明:印度次大陆历史悠久,多个文明交替兴起,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河谷文明和后来的吠陀文明、佛教及印度教文明。这些文明各有特色,但同样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它们与亚特兰蒂斯的关联。

至于海底金字塔,确实有一些地点被提出可能与亚特兰蒂斯相关,例如大西洋中的百慕大三角区域,以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地点。但是,这些说法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支持。

总之,尽管海底金字塔和失落大陆的概念非常迷人,但在接受这些理论之前,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并期待更多的科学证据来支持这些声称。

与那国岛海底遗迹的发现不仅震惊了日本,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由于该遗迹位于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附近海域,因此也被视为是亚洲地区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是有关这个遗迹的一些更详细的信息:

地理位置:
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位于日本九州岛以南约120公里的与那国岛附近海域。与那国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地处太平洋西部边缘。

发现过程:
1986年,日本潜水爱好者新嵩喜八郎在与那国岛附近海域寻找潜水地点时意外发现了这些遗迹。他首先发现的是一系列整齐的巨石结构,看起来像是人工建造的阶梯。随后,他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当地政府和琉球大学。

初步调查:
琉球大学教授木村政昭带领团队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多次水下调查。他们使用声纳技术和潜水勘查,发现在水下有大量整齐的石阶、平台和墙壁,这些结构的尺寸和布局显示出明显的人工设计特征。

建筑特点:
遗迹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一个大型的金字塔形结构,以及一系列的平台、墙壁和阶梯。这些结构的石块经过精确地切割和放置,有的石块重达数百吨。部分石块上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如凹槽和平滑表面。此外,还发现了类似广场和道路的开阔平铺石板区。

争议与讨论:
关于与那国岛海底遗迹的性质和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这些遗迹是远古文明的证据,可能是失落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或者更古老的文明。反对者则认为这些结构可能是自然地质过程形成的,或者是近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比如二战期间的军事设施。

考古价值:
如果这些遗迹确实是由远古文明建造的,那么它们对于重新书写人类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将证明在史前时代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其技术水平和建筑能力令人惊讶。

后续研究:
自发现以来,与那国岛海底遗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探险家。他们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遥控潜水器(ROV)、三维成像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试图揭示这些海底结构的秘密。此外,也有研究人员正在分析从遗迹中收集到的样本,试图通过科学方法确定这些结构的年代和性质。

总的来说,与那国岛海底遗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考古遗址,它的真相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考古发掘来揭晓。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6-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