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5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科技引领视听创作深刻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019
金币
885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7-24
近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科技对视听行业产生着显著而深入的影响。尤其是2024年2月15日OpenAI重磅推出的首款文本生成视频的人工智能模型Sora,颠覆了过去制作视频所需的撰写脚本、布置场地、录制视频和后期剪辑等步骤,用户只需简单描述几句便能打造一部时长60秒、细节丰富的视频,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科技与创作关系的思考。

  对于视听作品而言,我们常常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故事、角色、视效等方面,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技术支撑。事实上,科技是视听作品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而非锦上添花的“佐料”或“装饰”。甚至可以说,没有科技就没有视听作品的诞生发展。自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开始,科技与内容便紧密相连,共同塑造着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当时,通过摄影技术实现的艺术效果震惊了世界。对比彼时与今日的视听创作,本质上并无二致。虽然当下的表现手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摄影技术记录与表达这一内核从未改变。基于此,现代科技才能深入其中地改变视听创作的理念和方式。

  视听创作一路走来,创作者一直在突破自己的技术极限。1925年,“邓宁蓝幕技术”诞生,这是初代的背景与前景的分离技术;2010年的美国电影《社交网络》,是历史上首部采用4K分辨率拍摄和放映的影片。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视听创作正迅速转型,向跨越全模态的生成式方向发展。Sora、Gen-2、Pika、W.A.L.T等视频生成工具,能将用户输入的一段简单文字描述即刻转化为极具质感的影像,人工智能如同视听创作的画笔,重新绘制着创作的边界和可能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动画片《千秋诗颂》,运用AI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诗词转化制作成唯美的国风动画,让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更好地彰显中国式审美的独特魅力。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因AI向善》系列公益广告片,通过AI实现了从美术设计到配乐的全流程自动化,提高制作效率的同时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情感表达。科技在此不仅是工具,更是思想、文化与情感传递的媒介,带给观众深刻的心灵滋润与震撼。

  与此同时,科技使视听内容传播具有了更广泛的平台协同性。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渠道互渗融合、互为源流,触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所谓的大小屏,而是逐渐趋向于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状态,这也让传统的视听艺术样式在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产生着迭变。如今,已有数个网络视听平台建立了基于海量用户数据的智能创作系统,并在运营阶段依据用户和环境特征,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推荐。更多的视听平台正在通过新科技拓展视听产品的表现形态、传播方式,强化与受众间的交互性、体验感,助力视听行业迈向更加智能、沉浸的未来。

  面对新科技引发的视听创作模式的转变,创作者既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应深入思考“当何为”的问题。

  首先,要积极拥抱“人机融合”的视听新纪元,主动寻求内容的迭代创新。艺术的发起点是人,但在当今的视听创作中,人工智能的生成范围越来越大,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耦合逐渐加深,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拟人化的抽象主体,这从根本上重构着以人为主体的视听创作模式,视听创作正在走向人机协同的新格局。从技术逻辑看,Sora的强大能力归功于其具备大规模预训练能力与强大的跨模态潜力,而并非“文生视频”那样简单,它是人工智能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人工智能下的内容创作打破了传统内容创作的逻辑规律,人类的审美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均被机器的学习、计算解构与再造。如今,我们应把握以Sora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脉搏,利用科技建构全新的视听创作模式。“人机融合”不仅是未来视听创作的趋势,更是创作范式的深刻变革。创作者要积极拥抱这一视听发展新纪元,寻求新的内容创作路径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善于抓住科技发展机遇期,做科技的驱动者和驾驭者。科技的发展提高了视听创作的门槛,即便是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创作者,在现代社会中倘若不懂得如何使用新科技精准表达自身的创作诉求,也无法打造出理想的视听作品。所以,创作者应通过科技获得关于内容创作的“心灵启示”,让创作变得更具“科技诗性”。当然,我们也应警惕走入“技术崇拜”的误区,避免对技术产生过分依赖。尽管如Sora等生成式AI在视听创作中展现了强大的功能潜力,但创作者需认识到,科技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创意,真正的艺术灵感和思想表达仍然离不开人自身的创造性。

  最后,要对科技保持足够的敏感,把握创作的当下性和前瞻性。创作者需要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既关注其即时性,又预见其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应用的层出不穷,未来的视听创作预示着更广泛的多样性和更深层的智能化,只有洞察最新的科技演进和应用场景等,才能灵活运用、适时调整创作的策略和方法。此外,创作者还应注重反思和批判科技对创作的影响,清醒深入地考量科技在提升艺术价值和深化人类经验方面的作用。应当认识到,若一味地沉迷于让人工智能反复模仿或机械复制,并沾沾自喜于其内容的“越来越真假难辨”,不仅是一种自我麻痹,更无益于创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作者要保持对科技和创作的理性认知与前瞻思考,不断引导未来的视听创作向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方向发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liufeng6529

UID: 1235561

发帖
1124
金币
470
道行
224
原创
0
奖券
1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途胜
设备
iPhon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8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29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7-24
人工智能还是更需要人工赋予其智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9978
金币
1249829
道行
1965
原创
2247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8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07-24
科技的进步对视听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作工具的革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音频工作站(DAW)、非线性编辑系统、3D动画软件等现代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视听创作中。这些工具使得创作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且降低了进入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视听创作中。

2. 内容形式的丰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视听形式的出现,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互动电影、4K/8K超高清视频等。这些新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更为沉浸式和互动性的体验,大大扩展了视听内容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3. 分发渠道的多样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视听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和设备进行传播。流媒体服务、社交媒体、智能电视等新兴渠道的出现,让创作者有了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同时也使观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消费内容。

4. 数据分析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创作者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作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此外,算法推荐系统可以帮助观众发现符合个人兴趣的内容,提高了内容分发的效率和效果。

5. 创意表达的拓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音乐、图像或剧本,或者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和优化视听作品的结构和节奏。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视听创作的形式,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来源和技术支持。

总之,科技在不断推动视听创作向前发展,不仅改变了创作的方式和手段,也重塑了整个产业的生态和格局。对于创作者来说,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是保持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