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互联网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也为推动文明继承和发展、促进文化弘扬与繁荣提供了新载体、新机遇。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网络高度依赖,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越发突出。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在通过网络让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
发展好和治理好,始终是互联网这枚硬币的两面。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亿万民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网络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广大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方式、态度以及效用。近年来,我国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都对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积极回应各方关心关切,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设置“网络素养促进”专章,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明确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的责任义务。在实践层面,网络平台、社会组织等通过多种活动和项目,积极探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团中央联合相关单位制作发布了一系列“12355网络素养公开课”,融入团课队课教育,持续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正稳步提升。报告从6个维度对青少年网络素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行为和隐私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网络信息保存和利用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和批判能力相对较差。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需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多是意识问题,要从思想意识上系牢“安全扣”,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水平,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比如,政府部门应继续着力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要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赏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
网络平台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涉未成年人信息内容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同时,加强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加大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供给力度,完善实名实人验证、功能限制、时长限定、内容审核、算法推荐等运行机制。还应发挥和用户联系密切的优势,细化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受理处置反馈机制。
中小学校应成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中小学思政、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求,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作用,引导学生养成依法上网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仅应帮助未成年人擦亮双眼、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还应展示可能遭遇的网络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呈现各类隐患问题的结构图谱,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度,从源头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的责任,广大家长不仅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用网时间,带动家庭安全用网、文明用网,还应注意换位思考,认真体察孩子的上网需求,引导他们合理上网。
作为“网络原住民”,未成年人具备先天的互联网思维和行为习惯,他们更愿意以平等化的方式沟通,以生活化的场景学习,以社交化的方式传播,以年轻化的话术交流。社会各界也应共建和谐友好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群体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以当下未成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故事、明道理,让网络安全意识在未成年人心底生根发芽。
当今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文明上网、安全用网,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他们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需要共同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