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童诞生
天资卓绝的田晓菲,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任职于天津文联,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编辑;母亲则是一位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田晓菲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语文天赋。令人惊叹的是,田晓菲仅仅4岁那年,就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她创作的首篇诗歌,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紧接着,一连串令人瞠目的成就跟进而来:10岁时,田晓菲已出版了5本个人诗集,成为华北地区最受瞩目的少年才子。人人都惊叹于这个神童般的存在。她脱颖而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很快,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整个华北地区:13岁的田晓菲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

第二章 北大校园生活
进入北大校园后,田晓菲展现出了更加与众不同的语文造诣。她所撰写的文字作品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甚至直接被选入了当时的初中语文教材。一时间,田晓菲成为北大校园内外瞩目的焦点人物。

然而,在功成名就的同时,田晓菲也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就在这段求学期间,她结识了当时已小有名气的诗人海子。两个同龄的"神童"一见如故,彼此都看到了对方与生俱来的才华。

不料,海子后来却选择了自杀的离去。这对年轻的田晓菲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一度令她对文学创作和人生失去了信心。她孤独、迷茫,对前路感到迷惘无助。就在这个低谷时期,田晓菲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渐渐调整了心态,决心通过出国深造来追寻人生新的目标。

第三章 留学经历
1991年,田晓菲获得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硕士文凭,之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哈佛期间,她结识了后来的终身伴侣——年长她24岁的导师斯蒂芬·欧文教授。

两人在学术交流中渐生情愫,从师生关系发展为亲密恋人。不过,当时田晓菲尚且年轻,外界对这段跨国、跨文化、跨年龄的姻缘关系存有很大质疑。

但经过深思熟虑,田晓菲最终在1999年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嫁给斯蒂芬·欧文,并放弃了中国国籍。她的这一选择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争议,有人指责她"崇洋媚外"。不过,面对舆论的质疑和家人的反对,田晓菲都从未动摇,因为她深知自己是出于真挚的爱情做出了这个决定。

第四章 哈佛教书成就卓著
就在结婚后的几年里,田晓菲在学术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2005年,田晓菲被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聘为副教授。仅仅两年后的2007年,年仅35岁的她就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身为教授后,田晓菲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推广。她与丈夫斯蒂芬·欧文携手合作,共同发表了多部极具分量的学术著作,在学界享有盛誉。

这段时期,田晓菲的学术生涯可谓达到了事业的高峰。不过,在人生巅峰时期,她也遭遇了一些质疑和非议:有人认为,田晓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导师丈夫的资助和帮助。也有人怀疑,她所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是否有舞文弄墨之嫌,并非完全出自她自己手笔。

第五章 矢志不渝传播中华文化
不过,面对这一切质疑和猜忌,田晓菲都从未放在心上。她矢志不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中华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之中。2019年,已年过半百的田晓菲受邀前往中国台湾,为当地大学生作了一场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讲座。此次讲学不仅体现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再次折射出她过人的才华和学识。

事实上,多年来田晓菲一直在为中国文学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无论是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还是帮助中国留学生们融入美国社会,她都谨记着自己身为华人的身份和使命。

第六章 平静晚年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田晓菲,在异国他乡的美国渐渐步入了晚年。2016年,她在一次公开场合意外现身,时年45岁的她满头白发,显得相当苍老。

外界对于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现在的生活状态产生了诸多猜忌和质疑。很多人都在怀疑,是否是她过于专注于学术研究,生活单一、缺乏锻炼所致?还是说她的跨国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幸福美满?

不过,田晓菲对于这一切评论从来都是一贯的沉默。 她只是告诉大家,自己过着相对简单的生活,由于工作繁重而显得有些疲惫,但一切都在丈夫欧文的全力支持和照料下。

这位昔日的神童如今终于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品尝着人生微小的幸福。她的跨国婚姻最终走过了所有的艰辛和质疑,收获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美满。

结语
田晓菲一生中经历了众多的坎坷和质疑,但她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学术的执着,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自我。从小展现出惊人天赋的她,真正做到了"少年智则老年能"的人生志向。无论是婚姻抉择、国籍选择上,还是事业追求上,她都不曾动摇。田晓菲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必将为后世留下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1991年,20岁的“北大才女”田晓菲远赴美国,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在一次活动上,当田晓菲写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最后一个字时,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为田晓菲行云流水的书写而喝彩。
忽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挤到桌旁,提笔将“上”字改为了“入”:“我觉得中国诗人在用字上面,还是不够将就!”
沉迷中国文化的美国教授
这位敢于评判中国诗人的美国人名叫史蒂芬,是田晓菲的老师。在14岁那年,她第一次读到了《苏小小墓》,立刻被中国唐朝诗人的忧郁吟唱所折服。自此,史蒂芬沉迷于唐诗和中国古典文学之中。
史蒂夫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曾一度担心儿子对中国文化的嗜好,会让他将来连饭都吃不饱。但史蒂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19岁那年,顺利考入耶鲁大学的史蒂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国语言和文学专业。
在那个冷战正酣的年代,别说古汉语,就连现代汉语学习的人都很少。作为耶鲁大学唯一一个学习古汉语的本科生,史蒂夫在汉语学习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全唐诗》的学习研究,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叫“宇文所安”。

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史蒂夫没有让父亲的担心成真,在这个当时没什么人研究的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1972年,宇文所安获得了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任教十年。随后他又进入哈佛大学担任中国文学教授,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唐诗的著名学者。
随着宇文所安在美国汉学界的名声日益大增,不少名校纷纷伸出了橄榄枝。哈佛得知自己的名教授要被人“挖角”的消息后,赶去做他的工作。
当时哈佛有一项规定,禁止教授在学校抽烟,为了能够留住宇文所安,哈佛破例给他的办公室安装了一个通风的风扇,以满足他在办公室抽烟斗的癖好。而宇文所安也因此一直安于哈佛。

1991年,宇文所安招了一个中国博士生,田晓菲。田晓菲在学术上的独特见解,令宇文所安非常满意,但他从未想过,这个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未来将成为他的伴侣。
在一次活动上,田晓菲当众为大家写了一副毛笔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宇文所安对田晓菲的书法造诣表示肯定,但也大胆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古诗的见解,觉得中国古代诗人在用字上面还不够讲究。
虽然宇文所安是田晓菲的老师,但田晓菲还是给他讲了中国诗人“推敲”的典故。望着这位不卑不亢的中国女孩,宇文所安很是惊讶,赶忙道歉说:
“看来我对中国诗词的理解仍很肤浅。”

自此,宇文所安对这个深爱祖国文化的女孩产生了好感,共同的爱好也让他们交谈的话题越来越多,也让宇文所安对田晓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老教授和女学生相差25岁的爱情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由于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因此田晓菲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5岁就在纸上写下了“我热爱大地爱爸爸我爱蓝天爱妈妈我爱我的家”。
田晓菲的父亲看到后,惊讶地夸赞女儿是个天才,居然会写诗。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赞美,却让田晓菲感受到了写诗的快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那个时候每逢周末,田晓菲的父亲就在家里召开诗歌比赛,和田晓菲一起写诗,然后交给母亲评判。最终结果自然是田晓菲“赢”的多,不过母亲在表扬女儿的同时,也会启发她尝试用其他的描写方式。
为了达到母亲的要求,田晓菲经常在书房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父亲看到后心疼得直向母亲抱怨。

就这样,田晓菲写出的诗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韵味,频频被一些报纸和杂志采用。到了10岁的时候,田晓菲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田晓菲7岁的时候,无意中从照片上见到了北大的未名湖,从此便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到北京出版诗集的那一年,田晓菲坐着公交车从北大门口路过,身旁的阿姨忙着唤她快看,没想到田晓菲却将头别向了另一边:
“我才不看呢,现在要是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那一份稚气十足的自信,将周围的乘客都惊得目瞪口呆。
1985年,年仅14岁的田晓菲经过几轮严格的面试之后,被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此时的她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算是真正的年少成名。然而进入北大之后,田晓菲听说了另一个神童的传奇故事,真正见识到了北大的卧虎藏龙。

1964年,查海生出生在安徽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15岁考入了北大 法律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1982年,查海生开始写诗,并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之后的7年中,查海生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并在1984年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
田晓菲曾经拿着自己写的诗去找过海子,海子看过之后告诉她:“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
1989年3月,查海生带着四本书在山海关卧轨自杀,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田晓菲听说查海生离世的消息后,在路口烧掉了两本自己的诗集,以此祭奠查海生的离去。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田晓菲都没有写诗,她不知道那位鼓励她坚持的诗人,为何自己没有坚持下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田晓菲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
1991年,田晓菲独自一人来到美国,哈佛大学不但为她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还为她促成了一段美妙的姻缘。
哈佛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转眼间,田晓菲就要毕业了,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留在美国或者回中国。宇文所安非常着急,无论田晓菲作出哪一种选择,自己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她。因此,宇文所安约田晓菲一起到大山中旅游,趁着下山的时候,宇文所安鼓足了勇气向田晓菲求婚。
但宇文所安没想到的是,田晓菲听完之后没有任何回应,大步流星地朝着山下走去,直到坐在车里也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宇文所安实在是不甘心,下了车就拦住田晓菲,质问她为何对自己真诚的求婚视而不见。
田晓菲一听就乐了,因为她压根就没听清宇文所安说的是什么。

但是婚姻毕竟不是儿戏,更何况,当时还有另外一位十分优秀的男孩子也在追求田晓菲。相比较来说,宇文所安并不是结婚的最佳人选,而且宇文所安比田晓菲整整大25岁。
于是,田晓菲将还有另一个追求者的事实告诉了宇文所安,但宇文所安并不气馁,开始分析起了自己和情敌的优劣,让田晓菲自己做选择。原本田晓菲对这一套非常反感,但宇文所安后来改写的一首古诗,最终俘获了田晓菲的芳心。
从字里行间中,田晓菲发现宇文所安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位冷静客观的男人,骨子里还带着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观。在一个夜色皎洁的夜晚,宇文所安用电子邮件再一次向田晓菲求婚:
“最近一直在做一道题,想我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相同找了很多,不同只有一个:我执着地喜欢唐朝,而你喜欢南朝。不知同一张床上,能否睡两个隔着数百年时空的人呢?”

“床的意义在于,无论睡在一起的人是多么的同与不同,它都能收容,能将遥远的距离化为无隙的相依。”田晓菲巧妙地回复,算是答应了宇文所安的求婚。
1999年元旦,田晓菲和宇文所安在美国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婚后,田晓菲先是在柯盖德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一年之后顺利跳槽到康奈尔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虽然工作的待遇越来越好,但田晓菲很快发现,夫妻二人分居两地,不仅交流上浪费时间,而且难免要忍受相思之苦。
于是,田晓菲做了一个决定,换一份离丈夫更近的工作,到哈佛大学担任一名普通的讲师。两颗心终于跋涉到了一起。
田晓菲不喜欢做家务,因为她认为做家务太浪费时间,会影响她搞研究,因此,宇文所安承担起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还时不时给田晓菲做一些中国菜。而田晓菲在爱情的滋润下,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宇文所安的支持下,田晓菲接连发表了多部著作,在学界读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她对《金瓶梅》的解读,更彰显她中西方宽容的更广阔的视野。田晓菲取得的惊人成就,引起了一些西方高校的关注。
2005年10月,刚刚被评为哈佛副教授的田晓菲,收到了普林斯顿的邀请函,只要田晓菲愿意去任教,他们可以提供终身副教授职称和丰厚的年薪。田晓菲婉拒了普林斯顿的邀请,并将信交给了院领导。
让田晓菲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之后,院长找到田晓菲,告诉她将提前对她进行教授评审。2006年,年仅35岁的田晓菲正式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就连美国总统布什都称赞她为“了不起的中国才女”。
众所周知,基辛格曾经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后来出任美国国务卿。当记者问田晓菲,将来是否有意进入政界时,田晓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绝对不会的,我对当官从来就不感兴趣,只愿一门心思做学问。”13岁上北大,28岁嫁53岁美国老头,35岁成哈佛教授,如今过得怎样
1999年,诗人海子离世10年后,他的学生好友、28岁的北大才女田晓菲
在美国留学期间放弃国籍,嫁给了大她25岁的美国老头。
当时家长们伤心,老师们唉声叹气,甚至还有人在微博上指责田晓菲
为了美国的绿卡,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面对众人的质疑,田晓菲曾经公开表示,她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因为爱。
不过,在2016年,已经是哈佛大学教授的田晓菲,回国做了一次学术交流会,
网上流传着一张关于她的照片。
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当时只有四十五岁的年纪
却满头白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

田晓菲的早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她会和一个美国的老人结婚
如今时间有过去了这么多年,她现在过得而怎样?
田晓菲的神童成长史,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田晓菲于一九七一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个有文化背景的人
她的父亲是天津文联的作家,母亲也是一位文学工作者
这一切似乎都为她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田晓菲在三岁那年,由于她爸爸的工作调动,她被送到了天津市的文联。
田晓菲在这看似普通的文联大院中,正式踏上了一条文学之路。
或许是受父母、所处环境的影响,田晓菲在3岁时就开始接触到了文学,
并且在语言上表现出了远超同辈的才能。

而这一切,都是田晓菲默默付出的功劳。在别的小朋友还在玩耍,
尽情地享受着儿时的快乐时,田晓菲一个人坐在一棵大树下,默默地读书。
所谓兴趣即为良师,田晓菲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本地闯出了不小的名头,
这也是她对文学的热爱和天赋。

4岁的田晓菲写了她的第一首诗,她的爸爸很开心,
在她的家人聚会上,她把她的诗拿给她的亲人和朋友看。
甚至还有人提议,让田晓菲的父亲将这首诗发表在报纸上。
老爸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这首诗送到了报社,却没想到《天津日报》会发表这首诗。

就这样,田晓菲慢慢的进入了众人的视线,被称为“小神童”。
老一辈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看好她,觉得她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其中就有柳溪这样的大名鼎鼎的作家关注了这个小神童,柳溪很喜欢她,
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由于田晓菲在诗词方面的才华,北大学校迅速注意到了她,
再加上"神童崇拜"的盛行,北大为了树立"神童"的形象,破例录取了13岁的田晓菲。
面对周围人的嫉妒目光,田晓菲却是气定神闲,继续写诗,在各个科目上,都是出类拔萃。

田晓菲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国外留学,于一九九八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
获得了比较文学博士学位,而田晓菲,也不过27岁,堪称哈佛最年轻的博士生。
然而,田晓菲的斯蒂芬·欧文,却将自己的感情,倾泻在了她的身上,
而斯蒂芬,则是田晓菲的老师,哈佛大学的校长。

1999年新年,美国纽约州的一场浪漫婚礼上,2
8岁的田晓菲和53岁的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结婚。

结婚之后,田晓菲的职业生涯,也是水涨船高。1999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中国古典
文学的助理教授.2000年五月,东亚文学院哈佛大学的东亚学院教授。
在哈佛大学担任助教,于二零零五年七月。田晓菲今年35岁,
在2006年九月正式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名教授。

他们因汉语和汉诗而结成夫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并肩而行,
出版了许多相关的学术论文。夫妻两人平常聊天的时候,英语比较多
不过宇文所安讲英语的时候,总是会掺杂着不少汉语,弄得田晓菲有些啼笑皆非。
田晓菲和宇文所安,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在平时的交流中,
很难分辨出这是在谈论学问,还是在谈论人生。

因为诗词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两个人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分歧,但是却很少会争吵。
田晓菲在2005年被哈佛大学提拔为副教授,而普林斯顿也对田晓菲伸出了橄榄枝,
说如果田晓菲肯来,可以给她一个终身副教授的头衔,还有一笔不菲的薪水。
但田晓菲却坚决的回绝了。

哈佛大学的领导知道后,于2006年破例提拔田晓菲为大学的教授,
就是担心她会被别的大学给抢走。那一年的田晓菲,才35岁。
虽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们的婚姻,但是他们结婚之后却是幸福的,
他们没有因为年纪的差距而吵架,反而互相体谅,互相扶持,互相关心,
成为了一对让人羡慕的情侣。

而且,他们时常会拿起毛笔,对着李白、杜甫等人就是一种日常,对于他们来说,
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对于诗歌和远方,他们更是充满了憧憬。

2022年,已达知天命年纪的田晓菲,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孩,
岁月在她的脸上也留下了这些年远在异国他乡的痕迹。

不过,田晓菲还是很开心的,老公欧文虽然年近八十,头发花白,
但他却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曾经在学术上为她指明了方向,为她带来了幸福。在上世纪的时候,曾经涌现出一股神童热的浪潮,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神童”。在当时也出现了一批能力出众的孩子,本文所说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她名叫田晓菲,4岁学习我国古诗词,到了10岁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个人诗集,更是在年仅13岁的时候,已经被北大破格录取,并且成为了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在北大毕业后的田晓菲,选择了出国深造,能力出众的她又被美国的哈佛大学所录取。这期间,更是学校最年轻的博士生。

可以看到她此时的人生履历,堪称完美,她的前途是可以预见的光明。但是,最终人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情况发生了,在她美国毕业后,年纪轻轻的她居然嫁给了一个53岁的美国老头,并且还把自己的国籍也更改了。以她的学识和年纪,让人无法相信会选择一个美国老头,那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在1971年,田晓菲在哈尔滨出生了,父母的工作是编辑方面的。而到了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去天津文联担任文联主悉,全家人也就一起都到了天津文联的大院里生活。

也是因为父母的工作影响,从小田晓菲就开始接触各种书籍,加上自己本身天赋极佳,小小年纪就可以书写很多文字了,之后就开始去尝试着写一些诗词。没过多久,她自己写的诗歌就已经在当时天津的主要媒体上面发表了,更是在她10岁的时候,有5本自己的诗集出版,更是通过这些诗集获得了文学创作奖。
在田晓菲展现出了如此出色的天赋之后,北京大学就关注到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也掀起了“神童”热的浪潮,在此情况下,北京大学也就破格把年仅13岁,正在都初中的她录取了。此时的她并没有被巨大的荣誉和声名所影响,不仅保持着诗歌的创作,而且也在其他的学科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北京大学在90周年校庆之际,16岁的田晓菲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表达了她对于临近毕业,对于母校的一番不舍之情,而且也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一番畅想。而这篇富有感情,文风更是清丽的作品,一经刊登,好评如潮,更是被选入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之中,这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位才女。
离开北大之后,她选择了出国留学,而她也以出色的成绩,考到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而此时是1998年,田晓菲也才27岁的年纪,而这个年纪的她也成为哈佛大学当时最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在进入学校的这一年,她的导师向田晓菲表白了。他叫斯蒂芬·欧文,另一个身份是在哈佛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

这位哈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斯蒂芬,他从小对于诗歌就特别喜欢,更是对于中国的唐诗有着深刻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他也被哈佛大学聘为东亚系的教授。而他和田晓菲也就这么相遇了,然后两人开始了多年的师生关系,也就是在此期间,斯蒂芬越来越对田晓菲的天赋佩服不已,还有田晓菲身上散发出来的古诗词的气质。两人在诗词方面的话题,也是如知己一般。
在田晓菲哈佛大学的学业完成毕业之后,她的导师斯蒂芬也向她表达了心中的爱意。这个时候,田晓菲也还不到28岁,可是斯蒂芬都已经53岁了。他们两人的恋情,自然是被田晓菲的家人还有朋友反对,可是多年的美国生活,让田晓菲的思想西方化严重,也就接受了这份感情。在1999年,两个人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他们的婚礼,田晓菲也随之更改了自己的国籍。

这个事情之后,很多知道的人都开始指责她的行为,并不是她嫁给美国人,重要的是她从小被祖国培养,最终却在有了一定成就之后,变更了国籍,让人们觉得他就是数典忘祖。但是面对这样的指责,田晓菲却没有一点放在心上,平时除了授课之外,也对中国南朝时期的宫廷文化进行研究。她和斯蒂芬的感情也一如既往,两人也一起对于文学等内容一起研究讨论,在整个过程中也确实发表了不少的优秀文章。
对于田晓菲的选择,也不能说对还是错。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既然做出选择,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带来的后果。她的行为也是上世纪很多人的一种选择,去往海外。但小编认为,华夏子孙还是不能忘本的。他13岁考入北大,28岁嫁给52岁美国老头,这个天才少女现状如何?自古以来,每个人都向往着收获完美的爱情,爱情的经典故事也成为世人传颂的典范。也正是因为有着爱情的存在,所以认为社会不断的发展。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耳熟能详的著名诗歌《自由与爱情》出自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大意是生命可贵,爱情崇高,但与“自由”相比,两者皆不重要。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在传奇的爱情背后更多的是人们世俗的眼光和追逐名利的功利之心。
曾经我们国家就有一位天才少女,他在13岁的时间就考入了北京大学,在当时他被认为是神童一般的小孩。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却在25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位52岁的美国老头。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难道真的是为了爱情吗?这位神童级的天才少女到底经历了什么心路历程。她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违背世俗的选择呢?

天才神童田晓菲
他在花季年华却选择了和一个不惑之年的老头相依相伴。背后是利益的驱动。还是真情实意。
这位神童少女名字叫田晓菲。田晓菲的笔名叫玉文秋水,他在哈尔滨出生,但是却在天津市长大。
他在13岁的时候就直接从天津一所中学直接升至北京大学西语系。在他27岁的时候,就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且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还出版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其中有一本代表作叫做《十三岁的际遇》,还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

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天才少年美女神童。如果很多人对他还是很陌生的话,当提起另外一个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著名诗人“海子”,也就是写了《春暖花开》之后卧轨自杀的海子。
海子也是一个天才少年,他在15岁的时候考入北大,田晓菲和他都是北大的校友,并且两人关系非常的亲近,田晓菲还曾经把自己的诗歌拿到海子面前让他给指导。海子曾经对他说“如果你能够坚持,你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但是在1986年的时候,孩子卧轨自杀之后,田晓菲惊闻噩耗,从此很少写诗。可能是因为心里留下了黑暗的阴影,田晓菲又重新开始思考另外一种人生。

28岁嫁给52岁美国老头
当他在哈佛大学求学的时候,哈佛大学东亚语言系主任宇文所安。宇文所安是田晓菲的导师,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么就是诗歌。
田晓菲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导师邀请他一起去爬山,就在下山的时候,他的导师向他表白,田晓菲在意外的同时接受了导师的表白。此后两人在美国的纽约州举行了盛大浪漫的婚礼。

当田晓菲的父母听到这一段爱情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反对的,但是经过很久的交流,还有对他们生活的了解,最后他们的父母默许了她的选择。
因为他们二人有着相同的兴趣,所以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的甜蜜。在她丈夫的帮助之下,田晓菲在35岁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奋斗也成为了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时至今日,两人的爱情依然非常圆满,一度在国内外传为佳话。

结语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天才,天才只是比普通人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更加努力的人,天才不但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而且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观念。
所以天才所做出的选择,一般正常人都难以接受,也难以理解。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天才的选择。
事实证明田小飞的选择其实是正确的,虽然让人怀疑哟,功利性的目的,但是从他的生活和成就来看,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成功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乎你经历过什么,大家只会在乎你最终得到了什么。在我们国家,对于神童一直都是非常的敬仰的,他们往往都拥有与他们自身年龄不符的超高智商,因此自然而然的也配拥有别人羡慕的眼光。都说寒门难出贵子,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位寒门贵子,她不仅是贵子,而且还鲤鱼跃龙门,一下子进入了国内顶尖学府北京大学,最重要的是被北大破格录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破格录取
田晓菲,出生于一个文艺家庭,父母都是从事文艺这方面的工作,因此,自小田晓菲就接受了很好的文化熏陶,也为她后来成为才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从小接受了较高的文化教育,田晓菲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写诗,而且拥有了自己的诗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拥有了很高的人气,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神童。

要知道,田晓菲的一篇文章被收录进入教材,至今仍然被人们学习。田晓菲十三岁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已经非常的深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她直接考入了北京大学,被北大破格录取,继续学习英美文学。她曾经也说过,自己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为什么会成为北大的学生,看样子也是非常的自信。

赴美留学
刚刚十八岁的田晓菲就已经完成了大学本科专业课的学习,从北大毕业后,她离开祖国,随即去了美国留学,进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专业,神童的天分还没有完全泯灭,仅仅两年的时间她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对文学的渴望还很大,因此,她又只身前往哈佛大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取得哈佛大学的学位后,人们都以为她会回到中国,在中国的文学领域发光发热,但是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更改国籍
田晓菲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期间,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她的老师,由于两人长期进行交流互动,慢慢的也就暗生情愫,两人本来就拥有相同的爱好,再加上生活上她的丈夫对她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就让身处异乡的田晓菲感到了很大的温暖,因此两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即使两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年龄差,但毕竟产生了爱情,别人也不好说什么。我们也都清楚,嫁给美国人就相当于是放弃了中国国籍,即使是这样,田晓菲还是选择了爱情,不顾世人鄙夷的眼光,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美国国籍。

不少人对于田晓菲更改国籍的事情非常的愤怒,觉得国家曾经破格录取,并且花费了很大的时间精力去培养你,最终却是为其他国家培养人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一个个体,如果没有经历过对方的事情,就没有资格去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毕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且,文学没有国界,世界文学是相通的,田晓菲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在为世界文学做贡献。至于田晓菲究竟幸福不幸福不是我们能够评判的,具体还是要看她自己是怎么想的了,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对于这件事情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