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0回复

[日记]跟着博物馆去旅行——山西大同篇 [8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69492
金币
55706
道行
36009
原创
1983
奖券
4022
斑龄
127
道券
19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58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大同,距离张家口约150公里。因为近,所以此前一直没有将隔壁大同列入行程,总觉得啥时候都能去,拖着拖着就一直没去。直到通了高铁,去大同只需要一个小时,更觉得可以说走就走。真正促成第一次大同之行的原因竟然还要归功于几年前的疫情。2020年暑假,那是新冠疫情第一波刚刚过去,各地在鼓励旅游业复苏,大同推出了云冈石窟门票半价优惠,于是戴着口罩走了两天一夜的自由行。今年暑假,计划去太原,在网上看到大同市博物馆也值得一看,于是顺路又住了一天。

l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应该算是大同的城市名片了。当时情况特殊,赶上半价去的,游客也不算太多。市区有直通石窟的公交车,交通很方便。是阳过的后遗症,亦或是也到了健忘的年纪,时隔四年再来写那次特别的出行,提笔竟发现记忆已经不那么清晰了。好在云盘里还有照片为证,有空翻出来复习一下。

公交车落客景区南门,大门与石窟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有很长的礼佛大道和人工湖,湖中心是灵岩寺和千佛殿。此后才能进入石窟分布集中区。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前后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云冈石窟中最大的洞窟——第三窟“灵岩寺洞”始于北魏,主尊坐佛和两侧小一些的菩萨立像都是面部保存较好,但下半部分风化比较严重。第六窟“释迦佛洞”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从外侧的木质建筑来看就很壮观。窟内四壁雕满了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体型不大,但胜在繁复细腻的雕刻技艺、栩栩如生的形态和依然鲜艳的色彩。第十六到二十窟就是云冈最早开凿,也是名气最大的“昙曜五窟”。第十六窟“立佛洞”主像为释迦立佛,腿部风化严重,最清晰的要数胸前下垂的结带,体现了当时推行汉化时的服制。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造像,由于损毁太过严重,连面部都不太清楚了,只剩下半身穿着的羊肠大裙,透露出典型的异域服饰特点。第十八窟立“三佛洞”主像为立佛,可能是站立的原因,也可能是有一双坚实有力的大脚,这一尊看上去比其他佛像更健壮,有一种佛常撸铁的错觉。第十九窟“宝生佛洞”主像是云冈第二大佛,高高在上导致看不到佛的坐姿,只有查资料才能看到是一种像瑜伽一样的盘腿坐姿。第二十窟“白佛爷洞”就是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也是我们在媒体上最常看到那尊。当然,它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露天的,而是因为前壁和窟顶崩塌才露出来的。也正是因此,这一尊可以远观,更加能够感受到全景的雄浑大气。主佛双耳下垂,目光深邃,又面带微笑。不知是看淡了日复一日的岁月静好,还是看透了在劫难逃的世事无常;是习惯了芸芸众生的崇拜仰视,还是早已跳脱了熙来攘往的俗世凡尘。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较为经典的洞窟之外,石壁之上还有数不清的小洞窟。此外还有一座很别致的半下沉式建筑——云冈博物馆。几年前在洛阳因为时间不够而错过了龙门石窟,使得云冈石窟成为我到过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在久远的那一百多年间,上至王宫贵胄,下至贩夫走卒,人们礼佛敬佛、虔诚笃信的精神世界,以石窟这样一种非凡的艺术形式呈现,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虽不信佛,对石窟艺术也没有太多研究,但我有凡人的敬畏之心和尊崇之意,有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欣赏与热爱。跨越千年的时间与空间,今天的我们还能一睹一千多年前的精雕细刻,还能感受北魏石窟艺术巅峰,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l  大同市博物馆

随着对博物馆探索的深入,我已经不满足于上过《国家宝藏》的省级博物馆,开始尝试了解一些重要考古发现的专题博物馆,以及一些市县级的宝藏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就属于后者。最初是因为朋友来过之后的推荐,搜索后发现竟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要是没点真东西怕是评不上吧。加之在地图上看到大同市新区在市政府南边规划的一院三馆再加体育场的格局,以及这几座建筑极具现代感的设计,吸睛buff叠满,于是直接列入二访大同的第一站。

一大早坐上高铁,一小时到达,拖着行李箱从高铁站坐公交直接到博物馆。上午10点,没想到一座市级博物馆也有如此大的人流量。一楼大厅正中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北魏贵胄出行图》。迎面看到的是在步兵、骑兵、车马护卫下的北魏贵族出行场面,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瞬间带你穿越千年,梦回平城。博物馆常设4个展厅,展示了大同从远古时代到明清近代的悠久历史,特别是北魏和辽金两个作为都城的重要时期。一件件或鲜活或斑驳的文物,为这座城市的古都身份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一副天镇恐龙骨架,揭开了第一展厅“沧桑代地”的序幕。从古生物化石到古人类活动遗迹,文明的肇始一步步走来。青铜器器型不大,但几个带有绳索纹的青铜壶很有特色。陶楼、陶壶是比较常见的样式,嵌贝铜龟镇和镂空四神铜炉倒是小巧别致。醒目位置是青铜牺尊的复制品,奇怪的是原件也并非本馆馆藏,而是上博的镇馆之宝。查阅资料后才搞清楚这是一件出土自大同浑源县,历经坎坷而最终没有流失海外的李峪青铜器中最精美的一件。尽管是复制品,也能看到其身上精美的纹饰。上次去上博没排上队,下次一定。

















“重头戏”和“重量级”尽在第二幕“魏都平城”。从公元398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迁都至此,到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此间的近一百年,平城作为北魏都城,见证了一个少数民族王朝从初创到兴盛的百年历史。第一展厅以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线路图和平城建筑模型作为开篇,紧接着就是重要人物司马金龙登场,带来这一部分最精华的展品。小而美的铺首、散落的建筑构件,在大名鼎鼎的漆屏风画面前失了颜色。展厅C位,大红色的背景做到了极致的吸睛和抢镜,连它的柱础都雕得惟妙惟肖,再次印证了北魏石雕技艺的高度。虽为复制品,但原作的风采可仍见一斑。从极具儒家色彩的内容,到颇具魏晋之风的画风和服式,再到魏碑、隶书、楷书之间的过渡转换,都彰显着镇馆之宝的身份与地位。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件漆屏风画由大同和晋博分别收藏一部分,可遗憾的是在两馆都没能见到原件,大概还是出于材质不易保存的原因吧。屏风背后的另一件石雕棺床也异常精美。水波纹、忍冬纹、手持各式乐器的伎乐童子,还有托起棺床的大力士。即便是对历史和艺术没有太多研究,也能轻易的觉察到这其中属于中国传统的风格与样式,和来自西域异族的风韵与味道。或许,北魏民族融合之思想,在孝文帝之前已早有萌芽。本以为这些已足够彰显司马金龙的身份和地位,但接下来的壮观景象还是不禁让人“哇”出了声。斜坡面的玻璃展柜里,一个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缩小版的俑群整装待发——骑兵、步兵、仪仗、侍从,200多件组成的北魏军阵,看来墓主人不仅掌握重兵,而且还是个手办狂热收集者。告别司马大男主,再来看到的是一些石雕和壁画。一对石雕武士像相向而“蹲”,一人单手持盾,另一人大概是双手持矛,憨态可掬,颇具Q版漫画风。一组杂技俑在灯光的配合下活灵活现,虽为复制品,但之后马上在晋博看到了原件。壁画虽多为小幅和局部,但胜在画质清晰又足够近距离。接着,视线被一抹明媚的蓝色吸引。小巧的早期玻璃制品,蓝得通透,薄得破碎。它们传承自西域工匠的玻璃吹制技艺,更是丝绸之路在平城留下的印记。当今天的我们还在追逐舶来的潮流“克莱因蓝”的时候,千年前的鲜卑先人已经拥有了如此梦幻的色彩“北魏蓝”。大概是一个展区不够用,北魏部分还有第二展区“胡风汉韵”。展厅面积不大,以首饰开篇,加上彩绘的精美壁画,最丑藏品北魏镇墓武士俑和凶巴巴的镇墓兽,体现了胡汉杂糅、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





































大同历史上的第二次兴盛是在“辽金西京”时期,作为陪都,这里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重要舞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京风貌。这一时期佛教盛行,以辽代华严寺和始建于唐代的善化寺为代表,留下了众多木质建筑。这部分展出的重点就是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筑原始构件。尤其是华严寺的两件琉璃鸱吻,龙首鱼尾,金色鳞纹,具有辽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另外一件金代的琉璃犼,线条流畅,威风凛凛,近距离观看更显气势。石雕或陶塑的佛像、信士像也有不少,形态各异。此外还有大量魂瓶(坛)、壁画,以及金银器、铜器、瓷器等,为观者呈现了一幅民族交融互鉴与佛教兴盛不衰的独特盛景。

























最后一部分是“明清重镇”展区。以铜炮为代表的兵器见证了这里作为北部沿长城一线的防御作用。代王府邸的建筑构件,以及还原的商铺、民居,又展示了这一时期晋商崛起、经济繁荣的景象。而明清时期,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其军事和商贸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此外还有三个临展也很不错。“大元瓷仓”与太仓、苏州联办,以青釉为主,但不都是青绿色。展厅C位非影青釉镂空广寒宫瓷枕莫属。以往见过的瓷枕多为整体彩绘,极少见这种镂雕的样式。宫殿的造型,通体呈白色,莹润光亮;人物栩栩如生,镂雕技艺非凡。另一临展“梵语清音”以佛像为主。一入展厅,整齐列队的是华严寺海会殿18尊造像,玄武岩雕刻,庄重而雍容。展柜里的罗汉像造型神态各异,表情也更加生动活泼。最后还有一个非洲雕塑艺术展。展品以木雕人物为主,年代虽然没有那么古老,但人物形象非常有当地特色。

































结束参观在门口仔细看了看这几座漂亮的建筑。最近的博物馆在卫星影像上看像一个镜像的“S”型,网上的解释是“将大同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吸收大同自然地貌——大同火山群、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空间演化的文化元素”。其他几座建筑也由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设计,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放在一起又很和谐。时间有限,没能进去看看,下次有机会要去进到美术馆和图书馆里去看看,听说也很不错。



l  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就是大同老城区,离新区和高铁站有一些距离。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年间建,前些年重新修缮的。不只是城墙,古城内还保留着不少历史古迹,也算是见证了我国北方一段时期朝代的更迭与历史的演变。

华严寺是第一次大同之行去的,人不多,体验还不错。这座寺庙正是“地上看山西”这句话的有力实证之一。它始建于辽代,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虽几经损毁又几度修缮,原始的构件虽然不多了,但仍然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不凡气度。虽然不懂建筑,但多少还是能看清一些塔、殿的建筑样式和檐、脊、斗拱、脊兽、鸱吻的形制,也算是一次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好机会。





九龙壁在第一次去大同时因疫情没有开放,第二次去已是人山人海了。景点不大,建于明代,是一座单面五彩琉璃照壁。整体背景以蓝绿色卷云纹为主调。九条龙身以黄色为主,姿态各异。壁前有一影池,九龙倒映池中。景区内盖章很有特色,但是出门忘带盖章本了,只能买了个白色扇面集章。



Play Video

法华寺去了两次。第一次是专门去的,第二次是夜游古城刚好在古城东门下车,看到法华寺旅游旺季延长开放时间且免费,就又进去逛了一圈。寺内的标志性建筑是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法华塔。虽然对佛教和佛教建筑没有研究,但见到此塔的第一眼,主体的白色和塔尖的样式,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在青海、在尼泊尔见过类似的佛塔。查看资料,果然,这是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两次来都刚好游客不多,游览体验很好。寺内外建筑也都很有特色。像是门口的琉璃牌坊,下部红墙白门,上部黄绿两色的琉璃构件,恢弘大气。寺内建筑左右对称,飞檐斗拱,层叠错落,风铎在夏日傍晚的微风中叮当作响,燥热也似乎少了几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里热闹非凡。城墙上下也披上了华丽的灯火,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上去逛逛。与白日里的古城不同,灯火中的城市天然地有一种节日的氛围;虽然这日子不年不节的,可就是透着一种一派祥和的喜庆气氛。















l  关于美食

两次到访,美食也粗略尝了一些,大多是跟着攻略,也基本没踩雷。第一次去选择了市中心的紫泥369粗粮季,点了招牌茄子、浑源凉粉和梅干菜鸡翅,味道都很不错。第二次去是晚上逛街,在九龙壁旁边看到很多攻略推荐的顺意凉粉就来了一份。12块钱的大全套,除了凉粉还有蚕豆、豆腐干和煮鸡蛋。起初看到别桌那红彤彤的一大碗辣椒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吃,但真吃起来才发现就真的只是看着辣,吃着没多辣,且特别香。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在第一次去过的紫泥369粗粮季旁边有一家海鹏丰镇月饼店。本想着买几个当早点吃,试吃之后发现味道不错,就多买了一些。酸奶脆方、酸奶饼、黑糖月饼、黄油月饼都非常好吃。虽然不是大同特产,但能发现一个不错的品牌也是个意外之喜。品牌是呼市的,但产地是离我们也很近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丰镇月饼在我们这边也很有名,尤其是中秋节前后,常有打着丰镇月饼招牌的小摊在卖。因为都是用胡麻油做的,味道差不太多,但口感上还是有明显差异,当然价格也成正比。后来在某宝上找到了这个品牌的店,但种类少了很多,价钱也比店里贵了一点。这么近,建议品牌也来张家口开个店,生意不会差。有趣的是,后来在某宝又找到另一个品牌的丰镇月饼,发货地是丰镇。明明向东150公里就到,可能是因为没有转运中心,快递竟然先向西去了呼市,又向南去了石家庄,绕了一大圈才送到目的地。物流地图上,南辕北辙这个词有了具象化的表达。因为物理距离上的近,大同这边的饮食跟我们也很相近,所以像是莜面、黄米糕这些我们这边也常吃的特色美食,在我这儿就不算特色了,也就没吃。







l  后记

这几年的行程以省会城市和省级博物馆为主,像大同这样的北方普通地级市走过的不多。而两度造访,无论是经济建设、城市面貌,还是旅游业的发展,大同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为数不多的苦恼是夜游古城之后回酒店的过程。先是打车难,人群不断地从城墙上下来,又没有公交车,所有人都在抱着手机打车,半天没人接单。打到车也走不动,单行都解决不了出城的拥堵问题。据司机说,这两年大同的旅游热度很高,每逢节假日和暑假,古城里堵车是常态。不禁感叹,疫情之后旅游业复苏的这两年,确实显现出一些与过去不太一样的新趋势、新形态。像是特种兵式旅游,还有一个接一个爆火的网红小城。这背后是各地文旅宣传形式的花式翻新与激烈内卷,同时也有着经济背景下消费降级的无奈与和解。

2020到2024,刚好是一个正常的奥运周期。两度造访平城,第一次的背景是东京奥运的被迫延期,而第二次出发时,奥运健儿已经奔赴巴黎。这四年很长——在那些走不出小区、几个月上网课的日子里,祈求佛祖保天下大同、护苍生平安;这四年很短——当我摘掉口罩,再次站在鼓楼之下,看人流车流熙来攘往,看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灿烂绽放。时艰总会过去,喧嚣必将归来。这一切的领悟,早已参破在云冈大佛的眼眸里,终将盛开在故都平城的灯火中。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