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飘舞的粉红色花瓣雨中,一个少女荷锄而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少女一边将花锄上挂着的花囊埋入土中,一边呜咽道。
远处的公子听得入神,连袍服里兜着的花瓣散落一地都不曾察觉。
黛玉葬花剧照
“黛玉葬花”历来被尊为《红楼梦》里最诗意、最唯美的名场面。
只不过,这个颇具才情、遗世独立的高洁女子却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明明出身于世家大族、书香门第,却小小年纪便失去双亲;她虽有外祖母(贾母)疼爱维护,又有幸与贾宝玉相知相恋,却终究没能得偿心愿,不过十几岁年纪便“泪尽而亡”。
有人说,正是林黛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病,再加上她多年优思,才最终导致了她的早夭。
林黛玉剧照
真的是这样吗?
林黛玉的确自幼身体不好,“我?来是如此,从会吃饮?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
三岁的时候,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因为?母不舍,此事只得作罢。
那个癞头和尚临走曾经说过:“既舍不得他,只是他的病??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概不见,?可平安了此?世。”
由此可见,林黛玉虽然有不足之症,但这病症却不会致人死命。
凭着林家的家底,只要好生保养,再遵从癞头和尚的指点,断不会早早夭亡。
林黛玉剧照
可惜,林黛玉并未能按照癞头和尚的提点去过日子。
弟弟和母亲相继离世,心力交瘁的父亲只得把她送到外祖母家生活。这恰恰违背了癞头和尚“除了?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概不见”的提醒。
而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相知相恋,更是直接把“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例破了个干脆。
父母亲人的离世使得林黛玉不得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从而为她与贾宝玉的相识、相知、相恋创造了机会。但,正是因为没有父母亲人为自己做主,林黛玉才最终失去了与贾宝玉走到一起的可能。
换言之,父母亲人的离世,正是林黛玉命运的转折点。
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弟弟、母亲、父亲相继辞世。尤其是林如海夫妇,两人正值壮年,之前并没有染病的消息流出,可一旦患病就再无转机。
林如海剧照
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林黛玉的至亲骨肉的离世都与皇上钦点父亲林如海为巡盐御史有关。
林家最早离开的是只比林黛玉小一岁的弟弟。他夭折的时候3岁,正是父亲林如海被任命为巡盐御史的当口。
林家本来就几代单传、人丁稀薄,这个男孩子的夭折无疑宣布了这个大家族的后继无人。
可这还不算完。
相隔不到两年,林如海的正妻、林黛玉的母亲也撒手人寰,留下了年近半百的丈夫和只有5岁的幼女。
此时,林如海正在巡盐御史的任上。
林夫人这一走,对家人的打击很大,丈夫无意续弦,女儿忧思成疾,年迈的母亲更是直接派人要把外孙女接去抚养。
此后不过几年,贾府忽然接到林如海的书信,“却为身染重病”,要接女儿回去相聚。无奈之下,贾母只得派遣贾琏护送林黛玉回去。
不曾想,只不过大半年的光景,林如海便“捐馆扬州城”,死在巡盐御史的任职期间。
林如海剧照
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前后不过五六年光景,家中至亲就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相继离世,且个个去得突然,再联系到他送女入都时的所说所作,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
贾母派人来接林黛玉的时候,她其实并不愿意前往。
林如海是这样对女儿说的:“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年近半百的林如海膝下只剩林黛玉一女,却“再无续室之意”,这本就不合常理。
再深究他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实在有临终托孤的悲凉。
贾母剧照
从表象上看,林黛玉不过是被外祖母接去小住,且林如海失去妻子虽然悲痛但身体还算康健,再加上身为探花郎的他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前途一片光明,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再看他的行事,就更令人费解了。
贾母本已遣人来接林黛玉入都,自然是人手齐备。
林如海就算舍不得女儿,多安排心腹仆从护送便是。可他却偏偏请托等待复职的贾雨村。
贾雨村剧照
以清朝为例,官员因为犯错被革职的,只要不是永不叙用,就都有机会复职。
复职分为开复和捐复两种,但不管你找到的靠山多么大,最终解决问题的都是银子。
所以,复职一事就是人脉与家底的大比拼。
贾雨村尚未开口,林如海不仅“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就连因此产生的一应费用“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
也就是说,贾雨村只需将林黛玉安全地护送入都,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坐等复职。
如果是至亲骨肉,这种做法自然无可厚非。
可贾雨村不过是林如海为女儿林黛玉请来的家庭老师,与林家一不沾亲、二不带故。
林如海为何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帮助他?
林如海和贾雨村商议复职之事
况且,贾雨村虽然被革职,那也是进士出身,一旦复职,前途就摆在那里。深谙此道的林如海绝不可能只因为疼宠女儿,就不顾纲常礼法,如此小题大做。
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请贾雨村护送自己的女儿入都呢?
种种迹象显示,林如海必定面临着重大危机。在此危机面前,他自己已经抱定必死的决心,所以才全然不考虑子嗣传承。
但稚子无辜。独女聪慧异常,且年纪尚幼,断然没有与自己一同赴死的道理。所以,他才多方算计,把女儿托付给岳家荣国公府抚养照看。
而林如海之所以费尽周章、请托贾雨村护送女儿入都,只不过是因为他知道,唯有功名在身的贾雨村方可以护得女儿周全。
再联系到几位至亲的死,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个迫使林如海送走女儿、决心以死相抗的重大危机肯定与他被任命为巡盐御史有关。
贾宝玉给林黛玉讲故事
林黛玉扶父亲灵柩回苏州之后返回荣国府,贾宝玉曾经给她讲过一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
扬州黛山的林子洞里住着一窝耗子精。
时逢腊月初七,老耗子想效仿人间熬腊八粥,于是派遣座下一众耗子精下山打探。当得知山下庙里果米齐备,它立刻派出能干的耗子精去偷。
当分配到偷香芋这件差事的时候,一个弱不禁风的小耗子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
就在众人纷纷质疑小耗子的能力时,不想它却一语惊人:“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变,也变成个?芋,滚在?芋堆?,使?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分?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
此法一出,果然赢得众耗子的一致称赞。大家纷纷要求小耗子现场表演一下变化之术。
谁知,小耗子却变出一位标志美貌的小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说你们没见世?,只认得这果?是?芋,却不知盐课林?爷的?姐才是真正的??呢。”
直到此刻,林黛玉方知贾宝玉是在调侃自己,大家笑闹一番就过去了。
正是这个故事,为林黛玉至亲之死提供了重要线索。
贾宝玉给林黛玉讲故事
《诗经·国风》中有一首名为《硕鼠》的诗。在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里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大老鼠的形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从此,那些不管民生疾苦、只知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就被形象地称之为大老鼠。
结合林如海前往扬州是皇上钦点他去巡查盐政。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林如海在扬州任上一定是碰到了贪腐大案。
林如海剧照
什么样的贪污腐败大案需要林如海赔上身家性命来调查呢?
其实,故事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脂砚斋在小耗子说出偷?芋的方法时,曾连续两次写下“可怕可畏”的批语。在夹批中,她更是直言:“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
仍旧以清朝为例。清初盐政沿袭明代旧历,遣派巡盐御史总理一区盐政。
扬州城
而林如海任职的扬州城,在清代前期,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基地,也是东南各省漕粮北运、船帮必经的咽喉要道。
据统计,乾隆年间,两淮每年的赋税就相当于全国商业总税收的一半。
因此,清朝的统治者对于扬州盐务一向十分重视。
为了牢牢地控制食盐的产销,便于征收盐税,增加国库收入,自清初以来,朝廷就在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选派内务府中的亲信充任此项要职。
只不过,两淮盐运使的主要职责是督导、监管,涉及具体的食盐运输与售卖,仍旧由官府指定的盐商来完成。
为了牟取暴利,盐商们往往想出各种各样的盘剥手段,因此他们很需要两淮盐运使这样的政府官员的暗中支持。
同时,政府官员们也有自己的需求。他们手里不明来路的银子需要洗白,闲置的银子想要变得更多。
这样一来,官商双方就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使他们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林如海剧照
林如海到任之时遇到的恰好就是这样的状况。
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群贪污腐败的“耗子精”们有一个“老耗子”是头目。这个人一定位高权重、只手遮天,使得手下的一众人等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当时,新皇登基未久,正是严惩立威的当口,所以,身为巡盐御史的林如海自然就与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们形成对立关系。
如果任由林如海履行巡盐御史的职责,那么,贪污官员的大好财路会被断送不说,身家性命都未必能够保全。
而像林如海这样出身世家大族兼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一贯最崇尚风骨、气节,基本上不可能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林黛玉剧照
于是,得益于这个头目,他们不仅早早得知新皇的任命消息,而且立刻采取行动。
林如海三岁幼子的夭亡便是一个警告。
贪腐团伙的意图很明显,希望林如海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两边就可以相安无事。
可唯一的儿子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夭折了,林如海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于是,巡盐御史与贪腐团伙的明争暗斗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也就有了林黛玉母亲贾敏的一病亡故。
至此,双方的争斗再无转还的余地。
林黛玉剧照
痛失妻子、儿子的林如海决心破釜沉舟,与恶势力斗争到底。但他也明白,地方贪官下一个要对付的肯定是自己的唯一的女儿——林黛玉。
于是,他借报丧之机与岳家荣国府取得联系,让贾母出面接林黛玉入都,随后又以复职为筹码请托贾雨村护送女儿入都。
等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他才全然不顾生死地向贪腐团伙宣战。
只不过,在这场新与旧、白与黑的对抗中,胜利的天平最终并没有向势单力薄的林如海倾斜,他死在自己的巡盐御史任上。
至此,林黛玉彻底失去了至亲依傍,只能长期寄居在外租家。这一住,她终究与贾宝玉互生情愫,在心愿无法得偿之后孤单离世。
林黛玉和贾宝玉剧照
有人说,如果林如海没有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就不会“捐馆扬州城”,女儿林黛玉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
的确,父母健在的林黛玉不会被外祖荣国府收养。
以此类推,林黛玉不被收养就没有机会认识贾宝玉,也就不会与贾宝玉相知相恋;她不与贾宝玉相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悲欢离合……
看起来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林如海到任巡盐御史之前是前科的探花郎,“已升兰台寺大夫”。这样的资历即使外放也很快就会入阁入部。
到那时,凭着贾敏与荣国府的关系,林黛玉必定经常会被接到贾家去做客。而贾宝玉又是自幼在女孩堆里长大的。
所以,认识贾宝玉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林黛玉、贾宝玉剧照
这样一对互相引为知己的小儿女除非没有机会结识,一旦相遇必定惺惺相惜、情根深种,再到其后相知相恋几乎再无悬念。
只不过,父母健在的林黛玉可能就有了与命运相抗衡的机会。
可惜,这世间从来就没有如果。
当曹公举起“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时候,林黛玉的命运就早已写就,再无更改的余地。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作为读者,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精灵一般的少女带着无限遗憾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