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老照片,勾起我们满满的回忆,那时候人民心地善良,小孩子们无忧无虑,每天都快乐着。在农村走好远的山路去上学,从不叫累,放学了大一点的孩子帮家里干活,。脸上挂着笑容开心快乐每一天
1、煤油灯下的温情夜晚
七十年代,白天生产队劳动,夜晚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七天一总会,似乎天天有运动,夜间有事开会,开不完的会。
我们村有两家,我们俗称广播站,反正晚饭吃完,很多人都去他们家,侃大山,一直侃到深夜,农忙季节,就是吃晚饭的时候,很多人端着饭,在街道上连吃带吹牛,然后就回家了
七十年代妇女们晚上妇女,纺棉,织布,做鞋和衣服。比如:手工织布,手工做鞋子,修修补补之类的针线活只要是成年女性都会做,当然多数时间是在煤油灯下,就是有电也是小灯泡,一般不超过十五瓦。那时每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所穿的鞋子都是自家做,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常常是母亲在纳鞋底,孩子们在写作业,更何况晚上经常要开社员大会!虽然穷了些但现在回忆起来却很是温暖。
当年农村宁静夜幕下繁忙、祥和、浓郁,充满着无限生机的夜生活!值得怀念!当时学校没电,晚自习每个教室用6盏吊起的玻璃罩煤油灯照明,光照条件很差!但奇怪的是五百多名学生极少近视的,全校只有五六个戴近视眼镜的。当时我爱读书,能得到的都读,点着煤油灯,第二天早上两个鼻孔都是黑鼻涕。有一次得到一块蜡,就放到一个碗里,插上一缕丝点燃,灯亮还没有烟,高兴极了,谁料竟把碗燃裂了。
2、夏夜的乡村故事
农村,晚上有时浇地,有时看庄稼,有时听评书,有时看露天电影,有时听留声机,小孩有时捉迷藏。那个年代,农村晚上农忙时男劳力打夜班干农活,闲时晚上都串门啦呱!我们小的时候到晚上。各种游戏很多。每天晚上都玩到11点。谁家有事都帮忙。那时候帮忙都是不要钱的。互相帮助。再看看现在。能吗?现在的人心也都散了。
读小学时在学校就把作业完成了,放学回家后大点的就去割牛草,小点的就自由选择,有时也背着小背篼给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割草,晚上一个院子的小孩十几个,就围在坝子头听老人们讲故事,讲解放前的苦难,穷人就是自生自灭,有时也听讲一些鬼故事,吓得我们晚上不敢出院子,后来多些知识了,才知道根本没有鬼的存在,特别是每月农历十四,十五大月亮时吃完晚饭就跑到背后的山上去藏猫,回亿起我们的童年,那真是美兹兹的回味
那时过年太有意思了!十多岁小伙伴弹玻璃球?坐在炕头上“打下台”(扑克牌),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等等,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美好回忆!还有小孩子捉迷藏,正月十六夜舞火把,春天放风筝,小孩子打腊砖,打玉球,打洋牌,打七寸子,打皮光光,克房子,跳索绳,还有夏天晚上唱歌,围着里三层外三层。至今难三首歌,一次是老大队会计唱的∴送君丶一次是我村新女婿耒唱的"我们共产 党人好比种子,还有一次是一个初中生嫁到我村唱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还有苦青菜、好吃的等,家庭妇女晚上订鞋底、织毛衣、还有我邻居亲戚会说书、十把穿金扇,他一来,整个屋挤得滿滿的,一个时代有一个吋代的特点
3、露天电影的快乐时光
农村露天电影,这村那村追赶着看,乡下的文化盛宴。最大娱乐就是晚上露天放电影,而且几个月才有一次,生产队大忙晚上要干活,不干活早早的晚觉,年轻人哪怕十几路外放电影都赶去看,昨天看过的电影今天还看。那时候电影都看过几十遍。
回不去的年代,只能回忆了,早去的拿马扎占地方,晚去的看反面!两个小八路,洪湖赤卫队,苦菜花,战上海,侦察兵,瞧这一家子,喜盈门等; 还有三进三城,东进序曲, 秘密图纸,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铁道卫士,云雾山中等等。
曾经的我,露天电影散场了,我还睡在野地里,(地质队的胶泥堆放场),醒来天上的星星亮闪闪,借着月光,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家赶,那时我10岁,美好的回忆,正面坐不下,到背面去看,你们也有过这样的的经历吧?
4、邻里之间的温暖瞬间
当时邻里和睦相处,有事互帮互助,那个场面,好温馨啊!现在也只在梦里啦……唉!当时农村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每个大队和生产队都有广播站,每家每户门楣上都有一个小喇叭,听听最高指示,听听公社、大队部署和时事新闻,听听革命歌曲,听听农活布置和村规民约。月亮下孩子们玩藏老梦,大人们吸着旱烟袋侃大山,唠唠谁家起新屋、婚丧嫁娶事,唠唠明天的农活等等,真是异姓兄弟,亲情满满,值得回忆的岁月。
满满的回忆。难忘的年代,难忘的岁月。苦并快乐,忧中充满希望。经历过的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奋进中走到了今天。回不去了的过去,剩下的只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