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2回复

[猎奇]1933年,一个德国女子进入中国,拍到了“万恶的旧社会” [1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1410
金币
5389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197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23) —


传说中的“旧社会”,原来是这个样子

近一百年前的“旧中国”,我们的祖辈生活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会联想到:战乱不断、剥削压迫、贫穷落后;但也有的人这样认为:安贫乐道、田园牧歌、民风淳朴……

由于每个人的家族不一样,所以对“旧中国”的印象也不尽一致。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个年代——“万恶的旧社会”!

“旧社会”的真实情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1933年,有一个名叫莫里森的德国年轻女子,怀着对东方古国的向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旅游和工作。

这位倾国倾城的德国美少女,带着专业相机,居然拍摄记录了1933-1946年的“旧中国”风貌。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组珍贵照片吧!


30年代,这个“旧社会”的大爷,是一名卖玩具的货郎。他在用劲吹竹管乐器,以吸引小朋友们过来买玩具。


100年前后的“旧中国”,一般人都穿粗布、打补丁的衣服,但地主老爷家的千金女儿,已经穿漂亮的旗袍了。


一位卖纸伞的大爷,由于生意还不错,他满面都是笑容。那个年代的伞不是布制作的,而是透明的油纸制作的。


30年代的江南乡村,确实是一片民风淳朴、田园牧歌的景象,太令人向往了!


“旧社会”的人,无法自己掌握人生命运,经常在街头找算命先生,给自己和家人预测命运。


尽管那个年代比较落后,但街头还是充满人气,卖货的商号真的是“鳞次栉比”。


那个年代,每逢初一、十五,很多人都要去寺庙、道观烧香,他们对神明是非常敬畏的,心中有信仰!


上世纪30年代,即使是都城北京,也是连片的平房,根本看不到高楼大厦。


在东南沿海一带,已经出现了一些西式洋房,但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生活在棚户区里。


“旧社会”的乡村百姓,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干农活时仍在打赤脚。


100年前后,有山有河的地方,就能看到寺庙、道观、古塔。可惜60年代后,这些老建筑大多消失了。


尽管是“旧社会”,但在上海、广州、宁波、青岛一带,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城市管理井然有序。


江南水乡的一个街头小贩,正在卖什么农产品。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微笑和知足。


“旧社会”的街头,看不到现代化的汽车,但已经很多黄包车了,甚至还有电话线。


30年代的街头,一位穿长衫的大爷,牵着同样穿长衫的儿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以上,就是德国美少女莫里森,于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中国风貌:百姓、街头、工匠、小贩、市场、民间习俗……“万恶的旧社会”,原来是这个样子!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40分钟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423
金币
2777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1933年德国女子赫达·莫理循的中国影像记录
赫达·莫理循的背景与来华原因
赫达·莫理循,1908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摄影师。1933年,年仅25岁的她因看到一个招聘摄影师的广告,决定来到中国,这一决定让她有机会亲眼见证并记录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来华时间与地点
赫达·莫理循于1933年抵达中国,她的第一站是北京。在这里,她开始了她长达13年的中国生活记录之旅。

拍摄内容与风格
拍摄对象与主题
赫达·莫理循与中国知名人士的儿子阿拉斯泰·莫理循结婚,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去发现拍摄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她的镜头下,不仅有北京的街头风光,还有大量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民俗的照片。

拍摄风格与特点
与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的摄影师不同,赫达·莫理循更注重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的作品以其真实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民国生活画卷。

照片的影响与意义
对后世的影响
赫达·莫理循的照片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照片的历史价值
赫达·莫理循拍摄的照片因其真实性和艺术性,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照片的上色与重现
上色目的与方法
为了能够重现民国时的社会风貌,赫达·莫理循的照片在经过后期处理后进行了上色。这一过程不仅让黑白照片恢复了原有的色彩,还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上色后的效果与反响
上色后的赫达·莫理循照片在视觉上更加生动,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些照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他德国摄影师在中国的记录
除了赫达·莫理循,还有许多其他德国摄影师在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记录。例如,汉茨·冯·佩克哈默在1928年出版的《百美影》中,通过拍摄中国女性的裸体照片,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佩克哈默的背景与作品
汉茨·冯·佩克哈默,1895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Merano,后成为奥地利海军的一名水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军俘虏囚禁于天津战俘营。战后,他开始涉足摄影,并在中国旅行拍摄多年。

《百美影》的影响与评价
《百美影》的出版引起了轰动,外国人第一次见到以裸体形象出现的中国女子。佩克哈默通过这些照片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美丽以及中国的文化,虽然这种首开先河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也让佩克哈默感到自豪。

通过这些德国摄影师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他们的影像记录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0分钟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9288
金币
1331744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6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7小时前
这些珍贵的照片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风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角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的多面性,既有贫困落后的一面,也有淳朴民风和城市繁荣的一面。

1. 卖玩具的货郎:照片中的大爷正在吹竹管乐器,以吸引小朋友们过来买玩具。这反映了当时街头小贩的生活状态,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顾客,维持生计。

2. 穿旗袍的千金:照片中地主家的千金已经穿上了漂亮的旗袍,而普通人还穿着粗布、打补丁的衣服。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

3. 卖纸伞的大爷:这位大爷因为生意不错而满面笑容。纸伞是当时常见的日用品,制作工艺独特,反映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江南乡村:照片中的江南乡村呈现出一片田园牧歌的景象,民风淳朴,生活宁静。这种生活方式令现代人向往。

5. 街头算命:照片中的人们在街头找算命先生预测命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命运的重视和对神明的敬畏。

6. 繁华的街头:尽管那个年代比较落后,但街头商号鳞次栉比,充满了人气。这展示了当时市场的繁荣。

7. 寺庙和道观:照片中有山有河的地方都能看到寺庙、道观和古塔,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的普及。

8. 城市化水平:尽管是“旧社会”,但在上海、广州、宁波、青岛等沿海城市,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很高,城市管理井然有序。

9. 乡村百姓的生活:照片中的乡村百姓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干农活时仍在打赤脚。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状况。

10. 街头小贩:江南水乡的一个街头小贩正在卖农产品,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微笑和知足。这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

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旧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历史。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0分钟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