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人形机器人系列-1-:产业跃迁:政策驱动、技术拐点与场景革命的三重共振-交银国际证券[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1163
金币
62360
道行
1978
原创
2375
奖券
2521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0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2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代表,正加速迈向产业化临界点,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本报告从市场前景、发展驱动因素、产业链对比、关键环节等方面对人形机器人行业进行深入剖析,展现其巨大发展潜力与投资机遇。

1. 市场前景广阔:应用场景涵盖工业、服务等领域,短期工业和社会服务是主要应用方向,中长期家庭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35年全球出货量达400 - 1000万台,2024 - 2035年复合增长率70.6% - 84.9%,服务人形机器人份额将升至84%。

2. 发展驱动强劲:政策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建设。资本层面,2024年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人形机器人项目受青睐。技术方面,中国内地专利数量全球领先,在智能化和本体制造产业链具备优势,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成功经验。

3. 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相似:顶层设计上,均有政策指引明确方向。产业链中,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传感器、电池等核心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叠度超60%,可借助新能源汽车制造优势实现规模化降本。智能化方面,自动驾驶经验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开发,加速研发并降低成本。

4. 本体制造与零部件关键:本体制造量产是商业化前提,当前人形机器人受成本制约,零部件降本是关键。核心零部件中,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等价值量占比高且国产化率有提升空间,是投资关注重点。如六维力传感器技术难度高但价值量大,国产化进程中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行星滚柱丝杠精度高但国产化率低,众多内地企业积极布局。

5. 智能化发展迅速:受益于AI大模型,机器人“大脑”发展迅速,多种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多模态大模型是主要研究方向。但“小脑”智能仍面临挑战,不过相关研究在逐步克服困难,未来将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和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1163
金币
62360
道行
1978
原创
2375
奖券
2521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0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33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代表,正加速迈向产业化临界点,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以下是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入剖析:

   市场前景广阔

  - 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短期内,工业和社会服务是主要应用方向,但中长期来看,家庭市场潜力巨大。

  - 增长预测: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400万至1000万台,2024-203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0.6%至84.9%。

   发展驱动强劲

  - 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建设。

  - 资本涌入:2024年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活跃,人形机器人项目受青睐。

  - 技术突破:中国内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数量全球领先,AI大模型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智商”。

   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相似

  - 核心部件: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电机、传感器、电池等核心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叠度超过60%,可借助新能源汽车制造优势实现规模化降本。

  - 智能化发展:自动驾驶经验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开发,加速研发并降低成本。

   本体制造与零部件关键

  - 量产前提:本体制造量产是商业化的前提,当前人形机器人受成本制约,零部件降本是关键。

  - 投资关注重点:核心零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等价值量占比高且国产化率有提升空间。

   智能化发展迅速

  - AI大模型助力:受益于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大脑”发展迅速,多模态大模型是主要研究方向。

  - 运动控制挑战:“小脑”智能仍面临挑战,但相关研究在逐步克服困难,未来将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投资机遇并存。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推动这一行业在2025年迎来量产的“元年”,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6329
金币
99824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43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9:40
关于交银国际证券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系):产业跃迁:政策驱动、技术拐点与场景革命的三重共振》报告核心观点,结合政策、技术与场景维度,综合解读如下:

一、政策驱动:顶层设计加速产业生态构建
中央政策引导
中央政府通过《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支持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政策聚焦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和规模化生产,为行业注入长期发展动能。
地方产业配套
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发布专项文件,提供资金扶持和试点场景,推动区域产业链集聚。例如,广东省将人形机器人列为重点领域,加速具身智能技术落地。
资本助力发展
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超200亿元,资本密集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技术转化和商业化进程。
二、技术拐点:智能化与供应链的双重突破
专利积累与研发优势
截至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6618件),优必选科技专利储备量超越本田、索尼等国际企业。
智能化技术迁移
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复用大幅降低开发成本。例如,AI大模型(如多模态交互)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供应链协同降本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电机、传感器等)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叠度超60%,借助新能源汽车制造经验,中国具备规模化降本潜力。
三、场景革命:从工业到家庭的渐进式渗透
短期:工业与服务场景主导
工业质检、物流搬运等细分领域率先落地,替代传统机器人未覆盖的复杂任务。
中期:家庭场景潜力释放
具备ToC属性的家庭服务市场(如家务协助、情感陪伴)将成为中长期增长核心。Figure AI等企业已在实验室实现家庭场景功能测试。
AI驱动的商业化逻辑
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而AI技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使人形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从“工具”向“智能体”升级。
四、市场预测:指数级增长的中国机遇
出货量: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达400万-1000万台,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占比84%。
复合增长率:2024-2035年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75%,2035年占全球份额45%。
商业化节点:2025年为量产元年(特斯拉计划年产1万台Optimus),2030年后进入指数增长期。
总结与投资逻辑
报告认为,中国在智能化技术迁移(自动驾驶经验复用)和供应链协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支撑)上具备显著优势,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路径。当前阶段,本体制造技术趋于收敛,量产进度快于AI算法研发,建议关注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