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无人机:便捷背后需强化管理与风险提示
共享无人机的现状
共享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已出现在不少城市的热门地点,其租借过程和共享充电宝一样简单便捷。例如,南京滨江公园的补给站有标有低空经济共享无人机标识的柜机,柜机内装有五台无人机,扫码后即可租借,每分钟租金为3元;在青岛市崂山区流清河沙滩附近,游客也能租用无人机,一台共享无人机机器中有五台大疆NEO无人机,可直接从掌上起飞,19.9元可租用半小时,39.9元可租用一小时,押金为1500元,通过支付宝芝麻信用可以免押金租借。此外,在某二手购物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提供出租无人机服务,其中免押金租借的商品有近千名买家标记了想要。
共享无人机存在的风险
安全风险
无人机黑飞及侵犯居民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容易引发坠落人群、螺旋桨伤人等地面次生伤害,并可能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如如东曾发生一起无人机意外坠落后伤及一名无辜者的事件。
法律风险
法规要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所有的无人机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同时,无人机飞手还要取得相关的操控员专业证书。如果搞营运的话,还必须要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营合格证。《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也明确指出,无人驾驶航空器依照国家规定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制度。
违规案例: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无人机违规巡飞,拍摄涉密设施、敏感部位并在互联网进行传输、分享的案件,相关涉案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例如,国内某军事论坛发烧友罗某,利用无人机对某新型军舰进行非法拍摄,涉及多项军事秘密,最终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某航测机构负责人刘某未经许可使用无人机对重点涉密要害部位进行飞行测绘,造成重点技术安全风险,被依法查处;某公司职员李某、张某在未申请报备的情况下对军事禁区进行巡飞采集数据并上传分享,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受到刑事处罚。
律师建议
责任划分
若用户租用共享无人机后进行黑飞,一般情况下,由操控人(即用户)承担相应的责任,除非平台有明显的过错,比如明知用户要用无人机“黑飞”仍进行出租。
一般情况下,无人机设备都会投保责任险。如果无人机坠落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先走保险理赔,剩下的一般由操作人承担责任。如果平台在管理上存在过错,比如已经出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平台仍正常出借无人机,也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平台管理
共享无人机平台方应当加强管理,在租户租用无人机前进行风险提示,告知用户相关法律法规和禁飞区域等信息。
平台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共享无人机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比如参与民航局的相关培训课程,提升管理素质。
以往的无人机都是机主自己投保的,而出租和自用的风险系数不同,在投保时,平台需要和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界限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