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健身卷土重来,二次泡沫还是真正的颠覆?
AI健身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和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AI健身再次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健身企业将AI应用到智能健身领域,如“超级猩猩”的教练借助DeepSeek制定操课;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山东省体卫融合综合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启AI运动指导功能;运动科技公司Keep创始人宣布公司要All in AI,发布运动健康垂直领域的模型Kinetic.ai ,并上线通用AI教练体验版卡卡;力盛体育发布AISports私教产品;舒华体育推出带有“AI智能跑步教练”的跑步机等。同时,基于国补的助力,一些AI健身器材在电商平台受到用户关注。
AI健身带来的积极影响
推动行业革新
AI在健身行业的系统性落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革新,提升了健身效率,刺激和拓展了健身人群,从而产生更多需求。例如,智能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体育教育、体育健身、体育赛事等领域,使健身的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包括体育教育的精准性、公平性和统一性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催生市场规模增长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元,全球智能健身器材规模预计在今年会突破1000亿美元,涵盖硬件、软件及服务全产业链等。AI健身App和健身器材正逐渐普及,AI健身器械和健身房迎来发展契机,有望辐射多产业链。
巨头参与增加关注度
包括苹果等头部科技巨头一直在健身及健康场景投入。苹果的Apple Watch凭借健康监测和数据处理能力,销量和市占率领先。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在更多智能设备上加入摄像头,以分析用户健身动作并提供建议,若能提供更多AI健身指导,将引导更多人关注。
面临的挑战和曾有的泡沫教训
技术融合难题
虽然现在的大模型能够提供不错的健身计划,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调整以及动作和效果的分析方面,对硬件和软件的融合要求更高。AI健身不是简单地将大模型融入硬件,还需要在产品层面将AI更好地融入运动健康领域。
历史泡沫教训
多年前,尤其是疫情期间,AI健身曾是多家创业公司追逐的风口,但当时的各种智能健身镜以及智能跑步机等产品未能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属性,很快在市场“销声匿迹”,为其买单的人越来越少。
结论
目前来看,AI健身具备真正颠覆健身行业的潜力。市场环境、政策支持、技术发展以及巨头参与等因素都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已经在行业革新和市场规模增长等方面有所体现。然而,也不能忽视其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技术融合难题和曾经的泡沫教训。如果企业能够解决技术融合问题,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AI健身有望实现真正的颠覆;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模型融入硬件,无法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可能会再次陷入泡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