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修行以行制性” 强调了行动对克制人性弱点的关键作用。
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惰性、贪欲等,常常阻碍我们成长与进步。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许多年轻人沉迷于手机短视频、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荒废大量时间,这便是惰性与贪玩欲望的体现。而那些立志成长的修行者,会选择主动迈出改变的步伐,他们制定规律的学习计划,每天早起阅读书籍、学习技能,用充实的行动克服懒惰。
坚持健身的人也是如此,即便工作疲惫,依然按时奔赴健身房,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以汗水克制贪图安逸的本性,让自律成为生活习惯,在行动中逐渐塑造坚韧不拔的性格。
当积累了足够的修行实践,便迈向“悟道以性施行”的阶段。
这里的“性”是指经过磨砺后纯净、良善的本性。以公益事业为例,一些志愿者在长期参与扶贫助困活动后,内心被受助者的坚韧、乐观深深触动,唤醒了心底的慈悲与善良。此后,他们不再是机械地完成公益任务,而是凭借这份源自本性的觉悟,主动去发现社会角落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创造性地开展公益项目。
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将关爱化作具体行动,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让悟道的成果在世间绽放光芒。
“觉者由心生律”描绘了更高境界的精神状态。

真正的觉悟者无需外在强制约束,内心自发地生出行为准则。在学术研究领域,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大家,一生痴迷于杂交水稻事业。他对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使命感并非源自外界的硬性规定,而是源于内心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担当。
这份内生的力量促使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不畏艰难困苦,严谨治学,不追逐名利虚荣。每一次试验、每一个数据都饱含对科学真理的敬畏,他心中的道德律与学术规范,比任何外在制度要求都更为严苛,以非凡的自律铸就伟大功绩。
与之相对,“修者以律制心”则适合初涉修行之路的人。
刚踏上精神成长征程时,我们内心不够坚定,易受外界干扰,此时借助外在的纪律、规则约束自我至关重要。学校里,莘莘学子遵循作息时间表、校规校纪,在知识的海洋里潜心学习。职场新人依照公司规章制度,规范言行、提升业务能力。
以新兴的直播行业为例,为整治乱象,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法规,约束主播言行,促使从业者从最初靠博眼球谋利,转向注重内容质量、传播正能量,在规则约束下净化行业风气,让从业者逐步端正心态,开启修行成长之路。
修行悟道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无论处于何种阶段,我们都在与内心的弱点抗争,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攀登。
让我们以行动为舟,以悟性为帆,在自我成长的航道上扬帆远航,于尘世中践行正道,书写属于自己的精神史诗,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