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人工智能革命正来到关键时刻
具体体现的方面
技术发展层面
自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经历了深蓝、阿尔法狗和ChatGPT三次“高光时刻”。2022年OpenAI发布的ChatGPT - 3.5引发全球热议,其背后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基于Transformer深度学习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预训练学习范式、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重大技术突破,改变了机器对自然语言的处理方式、提升了模型性能、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建立了模型自我升级迭代能力。不过,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后,也面临是否会陷入新瓶颈期的关键问题,不能简单用线性思维看待其发展与治理。
大规模应用层面
应用价值体现: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开辟新领域上。例如在软件开发范式中,AI带来开发效率提升,让应用生态更加繁荣;在“人工智能 + BI”领域,能让数据分析工作变成对话问答形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提升决策效率。
市场规模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361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会突破7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目前主流科技企业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核心竞争力并竞相加大投资,如谷歌投资了Deepmind、微软投资了OpenAI、百度开发了文心一言等。
大国博弈层面
主导权争夺:大国追求人工智能的主导权引发了地缘政治博弈。美国政府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对华制裁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制定出口管制措施,切断美国企业、资金和人才与中国的合作,还将制裁延伸到GPU芯片领域,阻止中国获取先进芯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规则制定博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来管理、约束其应用,各国将争夺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以确保本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利益得到保护。
中国在这一关键时刻的优势
应用场景与市场潜力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例如中国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为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并且中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需求正在大幅拓展,今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政策上也选择了快跑模式。
技术创新与人才基础
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强调,中国的STEM教育比美国更好,拥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这将为AI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DeepSeek把AI的算力消耗成本打下来,引发全世界连锁反应,其开放式创新源自中国公司,在欧美产生强大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