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宇树科技”,是怎样被财阀毁掉的?
韩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背景与“宇树科技”相关企业情况
韩国在2000年左右人形机器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彼时日本处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巅峰。吴俊昊在2001年看到日本的ASIMO机器人后,决心带领韩国发展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他创立了韩国日后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RainbowRobotics的前身,这可能是与所谓韩国“宇树科技”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2004年,其团队开发出韩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HUBO,2010年推出的HUBO2更加轻巧,动作更自然,关节控制也更稳定。HUBO2还在比赛中击败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波士顿动力等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夺得冠军与200万美元大奖,让韩国走向了人形机器人的巅峰。
财阀对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影响体现
资本偏好影响企业研究方向
在韩国,真正掌握大量资金的是大型财阀集团,而他们对结构简单、投入少、落地快的工业机器人情有独钟。官网公开资料显示,RainbowRobotics自2017年起便开始转型,逐步放缓对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转向投向协作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市场。表面上看是研究方向的调整,实际上却是对资本环境的无奈妥协。这表明财阀的资本偏好使得相关企业无法持续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限制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导致产品缺乏想象力
韩国由三星、现代、LG等财阀主导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他们注重工业场景的应用,因为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既不需要经受海量数据训练,也不需要斟酌与人接触的安全性,只需要用标准化的方式教会机器人学会固定动作,这对于追求规模化经济效益的财阀而言最为实惠。但同时,这也逐渐让韩国的人形机器人失去了想象力,其常见展示场景如去荒郊野岭救援、在咖啡馆机械地倒咖啡、在工厂打工,相比特斯拉Optimus叠衣服、Figure机器人削苹果、宇树机器人春晚转手绢的生活化和娱乐化场景,缺乏人情味和创新性。
其他因素与财阀因素共同作用
制造业短板限制发展
想要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必须要有成熟、完备的制造体系作为支撑,而这恰恰是韩国制造业所不具备的。韩国本土至今都没有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专业制造商,过度依赖进口导致韩国人形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财阀主导的资本结构没有对制造业短板进行有效改善,反而使得企业为了生存转向其他领域,进一步阻碍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商业化压力促使转型
尽管吴俊昊团队在人形机器人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RainbowRobotics却不满足于只依托研究机构的订单生存,HUBO2这样的人形机器人适合待在实验室,却不适合走向市场。在财阀主导的资本环境下,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化压力,最终从2019年开始全面转向商业化,转向更具规模性的工业机器人,从而减少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
综上所述,财阀通过资本偏好影响企业研究方向、使产品缺乏想象力,再结合韩国制造业短板以及企业商业化压力等因素,共同导致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渐从高光走向衰落,使得类似“宇树科技”这样本应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发展的企业被限制甚至走向转型,可理解为在一定程度上被财阀“毁掉”了发展人形机器人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