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拍摄故宫,定格一眼万年之美
摄影师苏唐诗简介
苏唐诗并非全职摄影师,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民警。他出身书香门第,受家庭影响,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热爱摄影、绘画、书法。因工作繁忙、长年辛劳,他右耳失聪,腰椎病严重到成月站不起来,后来从一线岗位退下。2006年,为缓解压力,他重拾年少时的摄影爱好,买了第一台相机。
摄影之路开端
刚开始练手时,苏唐诗决定拍摄家乡黄河故道湿地的晨雾。为了一张照片,他连续十几天天没亮就开车从县城赶到黄河故道拍照,拍到早上七点再开车回去上班。就这样,他用这种“笨方法”拍了8年,那时他见山拍山,见水拍水,拍摄古建筑较少。
与古建筑摄影结缘
2014年,苏唐诗在网上看到一次古建筑摄影大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投稿了一组在山东单县牌坊街拍的照片,没想到从百万张照片中一举获得总赛区三等奖,继而被评为十佳年度古建筑摄影师。第二年再次参赛,他更是直接拿下总冠军。此后,他愈发痴迷古建筑摄影,对古建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7年拍摄故宫的艰辛
为了拍摄故宫,7年时间里苏唐诗先后往返河南与北京之间40多次。他时刻关注北京的天气情况,为了拍故宫的雪景,在春运返程高峰期,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腿都站僵了。拍完刚回家,又遇上故宫上元夜,他还没来得及歇脚,又立刻赶回北京。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手脚冻得失去知觉,他却一直不舍得放下镜头。有一次闭馆时故宫突然天降暴雨,雨停后上空风云变幻极其壮观,工作人员正在清场,舍不得离开的苏唐诗厚着脸皮疯狂按快门,只为留住这一瞬间的惊艳。
作品特色与成就
作品特色
苏唐诗拍摄的故宫照片具有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和谐的色调以及诗意的风景。每一处都散发着深远的意境和极致的惊艳,让观者能感受到过往盛世王朝落幕的苍凉,又有泰然处之的淡然。他镜头下的故宫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威严高冷、高高在上的神秘皇权象征,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鲜活又富有温度的古建筑。
专业评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鲁豫先生直言,苏唐诗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行走大众游客路线,却用独特视角拍出了别样的故宫,为人们呈现出一组惊艳绝伦的视觉盛宴2。
作品成果
苏唐诗从3万多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放进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里,故宫前院长单霁翔被他的作品打动,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苏唐诗拍故宫7年,两人虽未谋面,但都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了故宫。
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