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类“重塑”AI   [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作为上海科技节的重要活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上,演讲嘉宾们的报告几乎都围绕“AI+人文”展开。
当AI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度越高,它就越需要被人理解,也越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中,科技传播也变得更加重要,它早已不是单纯的传递科学知识,而是为知识和技术赋能,甚至重塑创新。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45年将有50%的职业被AI取代,比如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甚至包括部分软件开发、内容创作、法律和金融分析等行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说,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不会用AI的人被取代。他认为,未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科学公民”,他们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他们不仅具备使用AI的能力,还有辨伪能力,能为引导和管控AI发展提供助力,使之符合人类社会需求。

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教授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了传统社会向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社会转型,科技传播的重心也从过去“成熟的科技”向“形成中的科技”转型。比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都是在形成过程中不断被普及、扩散,进而再持续接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与人类价值观的各方面“重塑”。

“由此可见,科技传播的功能应被重新认识。”李正风说,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普及、传播和扩散,已变得与生产、应用同样重要,甚至在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拥有越来越强的配置能力,“这将对社会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18
  从上文提供的信息来看,第四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聚焦于“AI+人文”的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下是对您提供信息的几点总结:

  1. AI与人文的关系:随着AI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度增加,它需要被更多人理解,同时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科技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科学知识,而是为知识和技术赋能,并重塑创新。

  2. 职业的未来变化: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45年,约有50%的职业可能会被AI取代,这包括客户服务、行政助理以及部分软件开发、内容创作、法律和金融分析等行业。

  3. 科学公民的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强调,未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科学公民”,他们能够使用AI,并具有辨伪能力,引导和管控AI的发展,以符合人类社会的需求。

  4. 科技传播的新重心: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教授提到,科技传播的重心正在从“成熟的科技”转向“形成中的科技”,如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在普及和扩散的过程中,会接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重塑。

  5. 科技传播的功能重认识:李正风教授还指出,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普及、传播和扩散变得与生产、应用同等重要。科技传播在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拥有越来越强的配置能力,对社会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讨论表明,随着AI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科技的理解、应用和伦理考量变得更加重要。科技传播不仅关乎知识的传递,还涉及到如何塑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符合伦理道德的科技发展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18
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类“重塑”AI
人类“重塑”AI的必要性
AI理解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随着AI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度越来越高,它需要被人理解,同时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科技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它不再只是单纯传递科学知识,而是为知识和技术赋能,甚至重塑创新。AI只有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避免引发不良后果。

解决AI引发的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在显著改变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就业结构失衡、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新的社会问题。AI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界在深入探讨AI在决策过程中的透明性、公平性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人类需要对AI进行“重塑”,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和伦理标准,以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重塑”AI的体现
科学教育培养能引导管控AI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认为,未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科学公民,他们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不仅具备使用AI的能力,还有辨伪能力,能为引导和管控AI发展提供助力,使之符合人类社会需求。这意味着人类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对AI发展方向进行把控的人才,从而实现对AI的“重塑”。

科技人员让AI服务人类
马云表示,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科技的意义是要让人类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是让所有的普通人从中受益。人类应该让机器去理解人类,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让AI解放人类,这也是人类“重塑”AI的一种体现。

规范AI在各行业的应用
在电影行业,黄铁军提出艺术创作要平衡“精准定制”与“大众审美”,创作者不应被AI数据完全牵引,数字演员虽将承担更多表演任务,但演员需精进专业能力。同时,面对AI生成内容带来的版权争议,需要法律界与产业界共同破题,规范AI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这体现了人类在不同行业对AI应用进行规范和引导,实现对AI的“重塑”。

未来人类与AI的关系展望
AI助力人类发展
AI可以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制造业、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的潜力。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医疗保健到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和创新的无限可能,人类可以借助AI的力量实现更好的发展。

人类主导AI发展
虽然到2045年将有50%的职业被AI取代,比如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甚至包括部分软件开发、内容创作、法律和金融分析等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AI会取代人类。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不会用AI的人被取代。人类始终掌握着AI发展的主导权,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对AI进行“重塑”,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