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类“重塑”AI
人类“重塑”AI的必要性
AI理解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随着AI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度越来越高,它需要被人理解,同时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科技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它不再只是单纯传递科学知识,而是为知识和技术赋能,甚至重塑创新。AI只有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避免引发不良后果。
解决AI引发的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在显著改变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方式的同时,也引发了就业结构失衡、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新的社会问题。AI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界在深入探讨AI在决策过程中的透明性、公平性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人类需要对AI进行“重塑”,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和伦理标准,以确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重塑”AI的体现
科学教育培养能引导管控AI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认为,未来科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科学公民,他们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不仅具备使用AI的能力,还有辨伪能力,能为引导和管控AI发展提供助力,使之符合人类社会需求。这意味着人类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对AI发展方向进行把控的人才,从而实现对AI的“重塑”。
科技人员让AI服务人类
马云表示,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科技的意义是要让人类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是让所有的普通人从中受益。人类应该让机器去理解人类,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让AI解放人类,这也是人类“重塑”AI的一种体现。
规范AI在各行业的应用
在电影行业,黄铁军提出艺术创作要平衡“精准定制”与“大众审美”,创作者不应被AI数据完全牵引,数字演员虽将承担更多表演任务,但演员需精进专业能力。同时,面对AI生成内容带来的版权争议,需要法律界与产业界共同破题,规范AI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这体现了人类在不同行业对AI应用进行规范和引导,实现对AI的“重塑”。
未来人类与AI的关系展望
AI助力人类发展
AI可以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制造业、金融服务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的潜力。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医疗保健到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和创新的无限可能,人类可以借助AI的力量实现更好的发展。
人类主导AI发展
虽然到2045年将有50%的职业被AI取代,比如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甚至包括部分软件开发、内容创作、法律和金融分析等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AI会取代人类。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不会用AI的人被取代。人类始终掌握着AI发展的主导权,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对AI进行“重塑”,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