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市场“新骗局”曝光
常见骗局类型
过季花骗局
很多商家会售卖过季的花卉,虽然高科技让植物培育不受季节限制,但普通家庭环境受自然环境约束,难以给过季花卉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导致花卉难以养活。比如在冬季售卖一些夏季生长旺盛的花卉,消费者买回家后很难养好。
花不对版骗局
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消费者对花卉品种的不了解,以错充对。像年宵花卉如腊梅枝干、长寿花、蟹爪兰等花色众多且市场需求大,就常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花开后才发现植株花色与预期大不相同。还有买种子时也可能出现无中生有的问题,长出的植物和商家提供的参考图片完全是两个品种。
夸大宣传骗局
部分不法商贩将普通品种包装成高端盆景来谋利。例如把常见的绿植经过简单包装,就声称是稀有品种、具有特殊功效等,欺骗消费者购买高价花卉。
纯假花骗局
利用现代科技模仿的假花,如塑料多肉、假的蝴蝶兰等,不仔细观察很难辨别出来。消费者以为买到了真花,结果花永远不会有生长变化,一直保持原样。
药锦多肉骗局
商家为拉高多肉价格,利用药物给多肉快速上色染色,这种药锦多肉看着美观但实际存活时间短。消费者花高价购买后,多肉很快就会死亡。
美颜花骗局
商家利用灯光营造色彩,把颜值普通的植物拔高一大截,引诱消费者入坑。比如在店内用特殊灯光照射花卉,让花卉看起来颜色鲜艳、形态优美,但一旦放在自然光下就会暴露真面目,和在店内看到的样子完全不同。
老桩苗骗局
一些没时间等花卉长大的爱花人士对老桩苗情有独钟,但老桩苗带回家后难以养活。像月季、茉莉等老桩苗,抽芽能力弱,开花困难,并不值得购买
裸根苗骗局
线下花卉市场常出售裸根苗,价格便宜,但买回家后成活率不高,而且长出的植物和店家给出的图片完全没关系。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实际上却遭受损失。
故弄玄虚的花骗局
商家将人们不知道的植物块茎包装成稀有花卉,告诉消费者这些根茎浇水养一养就能长花叶,但实际上,过不了多久块茎就会腐烂。
人工处理花骗局
有些商家会通过人工手段让花看起来更具吸引力,比如喷涂亮光剂或者用染料上色。一盆普通的绿植,经过这些处理后看似美观,但实际上可能对花卉本身造成伤害,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应对建议
谨慎购买预售花卉:如果是预售花卉,要考虑预售时间,若预售超过15天,需谨慎选择,避免长时间等待后收到货货不对板或错过最佳观赏期。
选择带运费险商品:购买花卉时,尽量选择带有运费险的商品,这样即使收到的花卉不满意或出现问题,也可以退换,减少损失。
查看真实买家秀:参考真实买家的评价和买家秀,更直观地了解花卉的实际情况,增加购买的可靠性。
在自然光下观察:购买植物盆栽时,将其放在自然光下看看,这样能最大限度还原在家里摆放时的样子,避免被商家的灯光效果欺骗。
选择靠谱店铺和专业人士:若购买高端盆景,一定要去靠谱的店铺,最好找专业人士帮忙挑选,以免上当受骗
辨别花卉真伪是一个需要综合多种方法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辨别方法:
1. 观察外观
颜色和纹理:真花通常颜色鲜艳、花瓣完整、无斑点或虫蛀。假花可能颜色暗淡、花瓣不整齐或有破损。
花瓣和叶片:真花的叶片通常新鲜绿色,而假花的叶片可能枯萎或颜色不自然。此外,真花的花瓣和叶片通常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度,而假花则可能过于硬挺或过于脆弱。
2. 闻气味
真花通常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而假花则可能没有香味或者香味过于浓烈。如果闻到一股刺鼻或不正常的气味,可能是假花。
3. 触摸质地
真花的质地通常柔软而有弹性,而假花则可能过于硬实或缺乏弹性。
4. 检查根系
颜色和状态:水培植物的根系一般颜色较淡,呈现白色、绿色或淡黄色等。真正的水培根系较为直立,生长时受到的水流阻力较小,根部自然散开。假冒水培的根系则因简单的水洗而缠绕成圈。
表面特征:某些植物如绿萝、红掌等,在光线照射下,根部通常会呈现出毛茸茸的质感,这也是辨别的一种方式。
5. 观察水质
水的清澈度可以有效区分真假水培花卉。假水培由于根系未能适应水环境,在缺氧的情况下会排出大量有毒物质,使水质迅速变浑浊并产生异味。相比之下,真正的水培水质通常能保持清澈,只有在较长的时间里,才可能出现绿藻的生长
6. 对比照片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拍摄花卉的照片并与真正的花卉进行比较,以帮助判断真伪。真实植物与照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实物观察是判断真伪的有效方法。
7. 询问专家
如果不确定,可以向园艺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士咨询,他们可能会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对于一些珍稀或商业种植的花卉品种,其真实性往往需要通过官方机构如植物园或研究所出具的证书来确认。
8. 检查证书
一些商家会提供购买凭证或证书,上面会有花卉的详细信息和真伪声明。购买时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渠道,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3。
9. 注意价格
市场上的花卉价格往往与品种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价格异常低廉,可能需要警惕其真伪问题。
上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花卉的真伪。不过,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仿制品,有时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完全确定花卉的真伪,因此购买时仍需谨慎
通常情况下,花卉电商的价格比实体店更便宜,以下是对两者价格差异的详细分析:
花卉电商价格优势的原因
商品数量多,货源充足:实体店受空间和库存限制,能提供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有限。而电商不受这些限制,消费者可从数千品种中挑选,还更容易找到稀有或特殊品种,且货源充足,缺货情况少 。
商家集中采购:电商商家多采用集中采购,通过批量采购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使植物价格更具竞争力。实体店通常单独采购,成本较高,稀有品种采购成本更高,导致价格相对较贵 。
电商平台补贴:电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会推出满减、折扣等优惠活动,还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方式降低价格,让消费者享受更实惠的价格 。
进货和购买渠道不同:不同地区花卉价格有差异,网上购买不区分地域,对于某些花卉,北方花友会感觉网上价格便宜。且网上商家可能从种植基地直接进货,进货成本低,到顾客手中的价格也更低 。
销量差异大:实体店销量远低于网店,网店销量高,能将店铺维护、人工、运输等附加成本分摊到大量商品上,使每件商品成本降低。此外,电商为提高销量,常采用“薄利多销”策略,甚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降价销售,导致商品价格更便宜 。
花卉电商可能存在的价格问题
虽然花卉电商整体价格较低,但部分不良商家会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伪造评价欺骗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后可能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预期,甚至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
花卉交易常见陷阱解析
市场环境类陷阱
假冒伪劣
虽然花卉市场管理严格,但仍有不法商贩出售假冒伪劣花卉。比如在花卉批发市场,有些店家会用一些插花技巧,或者将花朵去掉只留下花茎,用来冒充名贵花卉;还有商家会把优质花与劣质花混在一起售卖。
虚假宣传
部分商家会夸大花卉的功效,误导消费者。例如声称某种花卉有特殊的净化空气或治疗疾病的功效,但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另外,也有商家会夸大花卉的成活率,保证百分百成活等,让消费者放松警惕。
产品特征类陷阱
新土花卉
在花卉批发市场进货时,若花盆中土壤是新土,很有可能是刚生根就移栽的,或者根系腐烂后剪掉移栽的,这类花卉不容易养活。
繁茂花卉
花盆中植物叶子过于繁茂,或者几棵植物种在一个花盆里,尽量不要购买。因为盆土营养有限,植物根系太多,影响植物的生长,容易出现黄叶等营养不支持的迹象。
冷冻花卉
年节之前,供货商预计花价会上涨,会将新采摘的鲜花放入冷库中囤积。冷冻后的鲜花虽然娇艳,但一般花期较短,或颜色易变淡。
不长叶或插花混搭植物
有些商家为了薄利厚赚,会用不长叶的植物或插花混搭来冒充名贵花卉,消费者不要轻易购买这类植物。
夹条现象
在花卉交易中,夹条是常见现象。比如在一扎花中夹上一两支枝条格外短的花,甚至把已经掉了的花头用牙签穿在枝条上,玫瑰、扶朗等花多会出现这种情况
合同交易类陷阱
大中型花店直接找知名企业或批发市场进花材时,若签订常年供货合同要谨慎。大部分供货企业在淡季能保证供货,但旺季产品供不应求时,会只重视大客户,轻视花店小客户,还会找借口停止或减少向单家花店供货,使花店遭受损失。
网络交易类陷阱
虚假广告
网络上存在很多虚假的花卉广告,声称花卉品种珍稀、价格优惠,但实际收到的产品可能与宣传不符。比如商家展示的是高品质的花卉图片,但消费者收到的却是质量很差的花卉。
不安全支付
诈骗者会通过网络诱导消费者使用不安全的支付方式,或者要求消费者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从而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