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2回复

[猎奇]古人夏天穿什么衣服?别认为古人很保守,其实穿衣比现代人还开放 [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564
金币
84854
道行
37009
原创
2342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3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30) —



或许是电视剧带给我们的影响太深,很多人觉得,哪怕是大夏天,古人依旧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现实真的是这样吗?错!他们的避暑方式比现代人还“狂野,夏日穿搭更是颠覆你的想象。

没有空调电扇的他们,靠“少穿”和“会穿”硬刚酷暑,连皇帝都带头“衣不蔽体”……

或许看完这些,你就不会觉得古人保守了...

顶配穿搭

盛夏酷暑,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抱怨高温时,或许很难想象,千年前的古人早已用最直接的方式对抗炎热,能少穿就少穿,能不穿就不穿。



翻开古画典籍,那些被我们误以为“保守刻板”的先人,其实比现代人更懂得如何和热浪共处。

男子赤膊,在今日的街头巷尾或许会被视作粗犷不雅,但在古代却是再寻常不过的景象。

北齐画家笔下的《北齐校书图》中,一群文士围坐校勘典籍,有人袒胸露臂,仅以轻纱随意搭肩,神情自若,毫无拘谨之态。

这并非特例,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汴河岸边的挑夫、商贩,亦有不少人赤着上身,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即便是世家子弟,也未必讲究“衣冠楚楚”,反倒更乐意卸下厚重的袍服,追求一刻清凉。

女子虽受礼教约束,但在程朱理学兴起之前,她们的夏日着装同样大胆得令人咋舌。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身着轻透的纱罗长裙,臂膀裸露,裙裾随风轻扬,仿佛能透过绢帛感受到丝丝凉意。

敦煌壁画中的乐伎舞女,更是短衫薄裙,衣料下的肌肤若隐若现。

这种开放的风尚并非仅限于宫廷或特殊场合,而是渗透在整个社会的日常穿着中。

直到宋代以后,理学的兴起才逐渐将女性的身体包裹进层层布料之中,但在此前的数百年里,大家可从不这么穿。

皇室贵胄的避暑方式,则更显奢华和巧妙。



魏明帝曹叡曾因穿着半袖上朝而遭大臣诟病,认为“衣不蔽体,不成体统”,可这位帝王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带动了一时风尚。

唐代宫廷更是将纳凉玩出了新高度,工匠们利用水循环系统打造出“空调房”,而妃嫔们则偏爱层层叠穿的纱衣,看似繁复,实则暗藏玄机。

空气在纱衣的间隙中流动,既能防晒,又能带走体表的热量,比单层衣物反而更凉爽。

古人对待夏日的态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务实且洒脱。

他们不会为了所谓的“体面”而忍受酷暑的煎熬,反而在有限的条件下,将舒适与美感结合得恰到好处。



要说以上这些,现代人也会做,那接下来的,就能看出他们的豪放了...

开放的裤装

在想象古人的服饰时,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宽袍大袖、衣袂飘飘的画面,却不知古人的下装也曾经历过一场"解放运动"。

从先秦时期两条简单的裤管,到魏晋时期实用的五分裤,古人用智慧证明了舒适永远比形式更重要。

先秦时期出现的"胫衣",堪称中国裤装史上最大胆的设计。

这种服饰仅有两条裤管,用细带系于腰间,裆部完全中空,形似现代的开裆裤。



《诗经》中"裳裳者华"的"裳",最初就是为了遮挡胫衣的尴尬而设计的裙状下装。

在炎热的夏季,这样的设计确实通风凉快,但行动稍大就会面临走光的风险。

有趣的是,这种服饰并非底层百姓的专属,就连贵族也常穿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就有穿着胫衣的仕女形象,说明在当时这完全是一种被社会接受的日常着装。

随着时代发展,一种更为实用的裤装"裈"开始流行。

裈分为长短两种,短裈类似现代内裤,仅能遮羞,长裈则像五分裤,宽松肥大,便于劳作。

元代赵孟頫的《浴马图》中,马夫穿着的正是这种长裈,裤腿高高挽起,既方便工作又利于散热。



在田间地头,农民们常常只穿一条裈就下地干活,这种装束在当时的农业社会可谓是最实用的工作服。

军人也偏爱这种裤装,因为它既不妨碍骑射,又能提供基本的防护。

这种服饰带来的行为解放,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

不过到了汉末,随着礼教观念的强化,胫衣逐渐被视为"有伤风化"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保守的裤装。

当我们今天穿着短裤在街头漫步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份舒适自在,早在两千年前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探索过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历史最动人的地方。

接下来再说说他们过夏天的衣服面料,和如今我们在聚酯纤维里面打转不一样,他们的选择就多了。

古人的"清凉面料"

当现代人在商场里一拿就是聚酯纤维的时候,很难想象两千年前的古人早已开启了一场"清凉面料革命"。

从价值连城的蚕丝纱衣到平民百姓的葛布短衫,古人用智慧证明了对抗酷暑的关键,不仅在于穿得少,更在于穿得巧。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向世人展示了汉代纺织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件衣长128厘米的罩衫,重量却不足50克,折叠后可以轻松放入火柴盒中。

透过这件两千年前的衣物,我们仿佛能看到汉代贵族女子身着轻纱,在微风中衣袂飘飘的优雅身影。

这种以蚕丝为原料的纱罗织物,不仅轻薄透气,更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而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描述的正是这种高级纱衣在光线下的梦幻效果。

不过,这么精妙的织物注定与普通百姓无缘。

聪明的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葛这种漫山遍野的藤本植物,经过沸水煮泡、剥皮抽丝后,竟能织出与蚕丝纱衣媲美的夏布。



《诗经》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的记载,证明葛布的运用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这种被称作"葛衣"的平民服饰,虽然质地略显粗糙,但透气性和吸湿性极佳,成为农夫、工匠等体力劳动者的夏日必备。

更具创意的是古人发明的"竹衣"。

将细竹篾编织成网状背心,穿在外衣与内衣之间,既能阻隔汗水浸湿外衣,又能形成空气流通的夹层。

这种被戏称为"隔汗衣"的发明,尤其受到轿夫、挑夫等重体力劳动者的青睐。



明清时期,一些讲究的竹衣还会用上等竹丝编制,边缘以布条包边,既实用又不失体面。

贵族以蚕丝彰显地位,百姓用葛麻追求实用,劳动者靠竹篾解决实际问题。

"反刻板"真相

有人总觉得古代保守,可越是深入古人的日常生活,那些关于"保守""拘礼"的刻板印象就越是摇摇欲坠。

在对抗酷暑这件事上,古人展现出的实用主义精神与变通智慧,常常让现代人都要为之惊叹。

唐代无疑是古代服饰最开放的时期之一。



长安城中的贵族女子可以穿着低领薄纱漫步街头,敦煌壁画中的舞姬们轻纱曼妙,臂钏与璎珞在阳光下闪烁。

这种开放的风气与当时强盛的国力和多元的文化交融密不可分。

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服饰风格逐渐转向含蓄内敛。

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使得女性服饰越来越注重遮掩形体。

但即便在这样的氛围下,民间依然保留着许多实用的避暑方式。

明清时期,服饰规范变得更为严格。

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令》中详细规定了各阶层的服色与用料,清朝更是通过"剃发易服"政策强化服饰管制。



但律令再严,也挡不住人们对凉爽的本能追求。

江南地区的渔民发明了"油衣",在粗布上涂抹桐油制成防水又透气的劳作服,北方的商旅则偏爱"麻衫",用透气性极佳的大麻纤维织造。

除了服饰上的创新,古人的避暑方式更是五花八门。

春秋时期就有"冰鉴"这样的原始冰箱,唐代宫廷用水车驱动风扇,宋代出现专业的"卖冰人",明清时期则流行竹夫人这样的纳凉用具。

回到《清明上河图》中那个只穿红色短裤在树下乘凉的男子,他身边的行人神态自若,无人侧目。

这个细节或许最能说明问题,古人对待夏日的态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务实宽容。



那些被后世强加的"保守"标签,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过去。

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制高点回望过去时,或许应该少一些武断的评判,多一些理解的耐心。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4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905
金币
314279
道行
2004
原创
2408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16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3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23
古人夏日穿搭:颠覆你的想象

或许是电视剧带给我们的影响太深,很多人觉得,哪怕是大夏天,古人依旧裹得严严实实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古人的避暑方式比现代人还“狂野”,夏日穿搭更是颠覆你的想象。

顶配穿搭

少穿与会穿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年代,古人用“少穿”和“会穿”硬刚酷暑。翻开古画典籍,那些被我们误以为“保守刻板”的先人,其实比现代人更懂得如何和热浪共处。

- 男子赤膊:北齐画家笔下的《北齐校书图》中,一群文士围坐校勘典籍,有人袒胸露臂,仅以轻纱随意搭肩,神情自若,毫无拘谨之态。
- 挑夫商贩: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汴河岸边的挑夫、商贩,亦有不少人赤着上身,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 世家子弟:即便是世家子弟,也未必讲究“衣冠楚楚”,反倒更乐意卸下厚重的袍服,追求一刻清凉。

女子的夏日着装

女子虽受礼教约束,但在程朱理学兴起之前,她们的夏日着装同样大胆得令人咋舌。

- 唐代贵妇: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身着轻透的纱罗长裙,臂膀裸露,裙裾随风轻扬,仿佛能透过绢帛感受到丝丝凉意。
-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的乐伎舞女,更是短衫薄裙,衣料下的肌肤若隐若现。

这种开放的风尚并非仅限于宫廷或特殊场合,而是渗透在整个社会的日常穿着中。

皇室贵胄的避暑方式

奢华与巧妙

皇室贵胄的避暑方式,则更显奢华和巧妙。

- 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曹叡曾因穿着半袖上朝而遭大臣诟病,认为“衣不蔽体,不成体统”,可这位帝王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带动了一时风尚。
- 唐代宫廷:唐代宫廷更是将纳凉玩出了新高度,工匠们利用水循环系统打造出“空调房”,而妃嫔们则偏爱层层叠穿的纱衣,看似繁复,实则暗藏玄机。空气在纱衣的间隙中流动,既能防晒,又能带走体表的热量,比单层衣物反而更凉爽。

开放的裤装

下装的解放运动

在想象古人的服饰时,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宽袍大袖、衣袂飘飘的画面,却不知古人的下装也曾经历过一场“解放运动”。

- 先秦时期的胫衣:这种服饰仅有两条裤管,用细带系于腰间,裆部完全中空,形似现代的开裆裤。《诗经》中“裳裳者华”的“裳”,最初就是为了遮挡胫衣的尴尬而设计的裙状下装。
- 魏晋时期的五分裤:随着时代发展,一种更为实用的裤装“裈”开始流行。裈分为长短两种,短裈类似现代内裤,仅能遮羞,长裈则像五分裤,宽松肥大,便于劳作。

这种服饰带来的行为解放,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

古人的“清凉面料”

从蚕丝到葛布

当现代人在商场里一拿就是聚酯纤维的时候,很难想象两千年前的古人早已开启了一场“清凉面料革命”。

- 素纱襌衣: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向世人展示了汉代纺织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件衣长128厘米的罩衫,重量却不足50克,折叠后可以轻松放入火柴盒中。
- 葛布短衫:聪明的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葛这种漫山遍野的藤本植物,经过沸水煮泡、剥皮抽丝后,竟能织出与蚕丝纱衣媲美的夏布。这种被称作“葛衣”的平民服饰,虽然质地略显粗糙,但透气性和吸湿性极佳。

反刻板真相

实用主义与变通智慧

在对抗酷暑这件事上,古人展现出的实用主义精神与变通智慧,常常让现代人都要为之惊叹。

- 唐代开放:唐代无疑是古代服饰最开放的时期之一。长安城中的贵族女子可以穿着低领薄纱漫步街头。
- 宋代含蓄: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服饰风格逐渐转向含蓄内敛。
- 明清严格:明清时期,服饰规范变得更为严格。但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在寻找各种方式来应对酷暑。

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制高点回望过去时,或许应该少一些武断的评判,多一些理解的耐心。古人的夏日穿搭和避暑方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务实和洒脱。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617
金币
29673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2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3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小时前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古人在夏季的服饰不仅注重清凉透气,甚至在某些朝代的开放程度远超现代认知。以下是综合考证后的关键信息:

🌞 一、颠覆认知的“薄透”时尚
汉代纱衣:49克的穿衣革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仅重49克(轻于鸡蛋),薄如蝉翼且半透明。贵族女性常穿无袖或短袖罗纱,搭配轻薄外衣展现形体美,内衬防止过度暴露。
→ 技术意义:西汉纺织工艺登峰造极,现代专家耗时13年才成功仿制。

唐代“透视装”与低胸潮流

袒胸裙:低胸高腰设计(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凸显长腿短身比例。
宫廷纱衣:透明纱衣堪比现代透视装,贵族女性以清凉为尚。
→ 开放根源:唐朝丝路贸易繁荣,文化兼容并包,服饰受多元文化影响。
👒 二、平民的智慧:亲民避暑方案
葛麻竹衣——古代“空调衫”

葛衣:主流夏装,透气凉爽且价廉。
竹衣:竹管编织的“隔汗衣”,穿在麻衣内防闷热,类似现代凉席原理。
胫衣+吊带:古人版开裆裤
男女皆穿无裆胫衣(仅包裹小腿),外罩短裳;搭配裲裆(汉代吊带)或袙复(肚兜),通风散热。

🔄 三、开放到保守的转折
宋代理学束缚:纱衣从“透明”转为“若隐若现”,袒胸裙演变为内搭抹胸。因战乱后皇权集权需求,压制思想开放。
对比案例:北齐高洋帝好裸奔,文人服五石散后穿透视衫散热——体现南北朝至唐的奔放风气。
💎 结论:古人的清凉哲学远超想象
古人避暑服饰兼顾技术、美学与社会阶层:

贵族用纱衣挑战织物极限(汉唐),平民以葛竹巧解闷热;
开放程度:汉唐 > 南北朝 > 宋明清,印证服饰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