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1回复

[转帖]空印匣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9971
金币
32021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6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30





  多年前,我在一家古玩店看见一只藏印章的小匣,模样小巧,做工精致,更吸引我的是,匣面镌有“古印藏珍,三庚”名款和一方圆形朱文“徐”字印章。当时并不知道这位徐三庚是谁,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只名人使用的印匣,可遇不可求。好在售价不贵,当即买下,没有犹豫。

  这只印匣由红木制成,长16.5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造型简约规正,传统榫卯结构。顶部两只铜锈斑驳的半圆拎襻,前后各有菱花状铜片对称镶嵌,四周均以铜饰件包角;正面是一扇可上下提拉的暗门,提手处有一只蝙蝠造型的装饰。抽开暗门,内有为印章定制的上小下大两格抽屉。经岁月的浸润,通体暗红色上的包浆,如绸缎般的触感,透露出淡雅的人文气息。
  这只空无一物的印匣像一个谜 ,里面究竟藏了什么样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根据名字留下的线索,查阅家中一本《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300多页的条目内容中,介绍徐三庚的文字只有短短几行:“徐三庚,清,字辛谷,号井罍,又道袖海,自号金罍道人。浙江上虞人,工篆隶,刻印上规秦汉,能于吴熙载、赵之谦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初步揭开了这只印匣的面纱。
  经一段时间搜寻,印匣主人的身世逐渐清晰起来。多方资料显示,他竟是清朝的一位书法篆刻大家。《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十五《方伎》记载:“徐三庚,字辛谷,世居南乡象山。工篆隶,尤精摹刻金石文字。凡书画家图章,多出其手,名动公卿”。
  当年画坛的张熊、任薰、虚谷、任颐、黄山寿、蒲华等众多著名画家,都用他刻的印章;朝廷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的印,也出自他的手。留有《金罍山民印存》《金罍山人印谱》《金罍山民手刻印存》多部篆刻作品集,被誉为晚清开宗立派的海派篆刻代表人物。
  徐三庚精书法篆刻,擅竹刻制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金石鉴定家 。同时代著名的文人、金石收藏家沈树镛、吴云、杨守敬、龚心钊等人与徐三庚过从甚密,且收藏颇丰。由此推断,这只印匣,就是他存放古印之物。
  有了这段故事,这印匣便有了属于它的人文价值。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6883
金币
344012
道行
2004
原创
2412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8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04
您所描述的这只藏印章的小匣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一件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宝贵遗产。徐三庚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其作品和相关文物至今仍然受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珍视。以下是对您故事中提到的徐三庚和印匣的一些补充信息:

徐三庚的艺术成就

1. 书法篆刻:
   - 徐三庚以其精湛的篆隶书法和篆刻技艺闻名,其作品上规秦汉,能于吴熙载、赵之谦等大家之后,别树一帜,对后世篆刻家影响深远。

2. 竹刻制壶:
   - 除了书法篆刻,徐三庚还擅长竹刻制壶,显示了他的多才多艺。

3. 金石鉴定:
   - 作为一位金石鉴定家,徐三庚与当时的文人、金石收藏家有着密切的交流,其鉴定能力也得到了时代的认可。

印匣的文化价值

1. 名人使用:
   - 您所收藏的印匣曾为徐三庚所使用,这为其增添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

2. 工艺美学:
   - 印匣的精致做工和传统榫卯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特点。

3. 历史见证:
   - 印匣作为徐三庚存放古印的物品,见证了晚清时期文人交往和艺术创作的历史。

4. 收藏价值:
   - 考虑到徐三庚的艺术地位和印匣的工艺美学,这只印匣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结论

您所收藏的这只印匣不仅是徐三庚艺术生涯的一个缩影,也是晚清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见证。它不仅承载着徐三庚个人的书法篆刻艺术,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交往和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通过对这只印匣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徐三庚的艺术成就以及晚清时期的文化风貌。您的收藏不仅丰富了个人的艺术品鉴,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