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也正是因为邻居住得近,有个风吹草动的,邻居就是第一个知道的,所以和邻居打好关系就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凡事都要有个度,和邻居的相交我们也要注意分寸,虽然说好的邻居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搭把手,但凡事过犹不及,要是和邻居走得太过亲密又会变成一种负担。那到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4个原因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原因一:会破坏边界感。
当我们和邻居相处的不错时,就会经常的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虽然这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下彼此的心情,但却很容易出现越界的行为。比如有些邻居觉得你们的关系这么好了,会不打招呼就随意出入对方的家中;也有些邻居它就会没有分寸的打听你家的事,甚至还对你家的事情指手画脚的,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些没有边界感的相处模式就会让自己感觉被冒犯,非常地压抑和不适。尽管你们是邻居,但依旧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家庭,一旦对方破坏了边界感,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嫌隙,从而使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出现裂痕,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很尴尬了。

原因二:容易形成攀比。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了,很容易会产生攀比的心理,哪怕是邻居也是一样。我们在和邻居交谈的过程中,难免就会聊到收入、工作、家庭状况、孩子成绩等等方面,当听到对方比自己好时,心理就会感觉膈应、不平衡。然而,一旦邻居之间有了攀比的心理,自己的心态就被带偏了,有时候为了刻意把对方“比”下去,而做出一些不明智的行为,这样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浮躁,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原因三:加剧矛盾的发生。
有一句话就说:远香近臭。确实,距离产生美,一旦交往得太过频繁,就会把自己的缺点以及各种问题都暴露在外人的眼中,虽然这个人是邻居,交往得太过密切,也会加剧矛盾的发生。就像之前我在小区里听到的一些八卦,就说有个单元的两对门,由于离得近,经常见面,两家人的关系就越处越好,来往也越来越频繁。可能刚开始觉得挺好,但时间一长,各种矛盾就出来了。其中的一户人家就抱怨另一家,说每天家里都发出噪音、门口的卫生从来不见打扫等,刚开始由于两家关系,总是不好说,最后就导致不满的情绪积累过多而爆发,让原本亲密的两家像是仇人一样。

原因四:隐私没保障。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着自己的隐私,之所以叫隐私,也就是不想被别人知道,更不想闹得沸沸扬扬的。可和邻居来往得太过密切,那么这些隐私很可能就会泄露了,因为邻居住的近,家里有点什么,邻居就能听到。在和邻居闲聊的时候,邻居很可能就会打听他听到的一些情况,而我们在闲聊时,很容易就在不经意的时候把家庭隐私给透露了出去。要是遇到那种嘴巴上没个把门的邻居,你告诉她了,她转身就告诉了其它人,这样还让我们的隐私成了别人的饭后谈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心情。所以,我们在和邻居交往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长久相交。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