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1回复

[猎奇]日本演员吃23年中国饭,娶中国妻子却发出辱华言论,如今怎么样了 [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135
金币
17214
道行
38009
原创
2377
奖券
4885
斑龄
135
道券
111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23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8-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53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3)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名言,至今仍旧警示着我们。



矢野浩二,曾在日本默默无闻地跑了八年龙套,始终未能获得主角机会。但来到中国后,他凭借在抗日剧中饰演日本军官的角色,迅速走红,并娶了中国妻子,女儿的户口也顺利落在了中国。



然而,因几番引发争议的言论,他被批“吃中国饭砸中国锅”。那么,如今的矢野浩二,到底过得怎样呢?



2000年代初期,中国荧屏上的抗日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血与火的历史成为了影视创作的宝贵财富。在这片“战场”上,有一个日本面孔频繁出现,那便是矢野浩二。

他并非第一个来中国发展的日本演员,但可以说,他是最“成功”的一个。

“成功”的定义并非在于奖项,而是他出演了超过100部抗日剧中的日本军官。从《走向共和》到《记忆的证明》,从《中国兄弟连》到《生死线》,矢野浩二几乎成了“日本鬼子”的代名词。

有网友调侃:“抗战剧少了他,简直不完整。”但这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与挣扎。

初来中国时,矢野浩二只会说“你好”和“谢谢”。为了能够演戏,他从零开始,逐字逐句地背台词,依靠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完成演绎。他回忆道:“导演说‘凶一点’,我就瞪大眼睛,拍桌子,演完自己都被吓到了。”



正是这种“真情实感”,让他从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他没有刻意去演一个脸谱化的坏人,而是试图深入理解角色——为什么一个普通人会变成战争机器?

在《记忆的证明》里,他饰演的日本战俘,眼神充满悔恨和迷茫,让观众首次看到,原来“鬼子”也能有泪水。



然而,问题也正是在这里——演得过于真实,观众渐渐忘了他是演员。有人甚至在街上大喊“鬼子”,有人写信骂他“汉奸”,有的剧组因“不想用日本演员演日本人”而临时换角。他苦笑道:“我演的是历史,不是立场。”



2008年,矢野浩二加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凭借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和流利的中文,迅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可惜,好景不长。2009年,他在节目中说了一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引发轩然大波。军旅歌唱家刘斌当场斥责他,使得现场气氛非常尴尬。

无论如何看,这句言论无疑轻视了历史,尤其是在中日两国积怨已久的背景下,矢野浩二的言辞无异于火上浇油。



官方称他口误,并表示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纠结,矢野浩二也迅速在博客上道歉,表示自己向往和平。然而,作为外籍人士,中国人民对日本历史的痛苦并非一两句道歉能够抚平。最终,矢野浩二离开了《天天向上》。

然而,矢野浩二似乎并未从这次事件中吸取足够的教训。



2017年,他因养狗言论再次引发争议。当他谈到一些中国人养狗的做法时,不小心说了句“中国人不配养狗”,再次引爆中国网友的愤怒。尽管他解释说这话是节目组剪辑的误解,但言辞不当的影响却已无法挽回。

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怒潮,矢野浩二被指责为“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甚至有网友要求他“滚出中国”。之后,矢野浩二表示自己并无恶意,言辞过于冲动,事后感到非常抱歉。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为他辩护,认为问题出在个别人的素质,而非某个国家的整体行为。

然而,随着日本排污事件的爆发,更多中国网友希望矢野浩二能站出来批评日本,但他始终未表态。这种“装聋作哑”的态度令许多人认为他倾向于日本。



矢野浩二的困境不仅仅是角色认同的问题,更多的挑战源自于他作为“跨国人”的身份撕裂。



在中国,他努力融入:学中文、吃火锅、过春节。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捐款,并公开表示:“这是我第二个祖国。”



但令他感到寒心的是,日本媒体将他视为“亲中派”和“卖国贼”,甚至有节目公开讨论“矢野浩二是否背叛了日本”。



在日本,他的母亲因儿子在中国为中国人发声,而遭邻居冷眼相待。而在国内,尽管他娶了中国妻子并有了女儿,仍然有声音质疑:“他再亲华,骨子里还是日本人。”



他曾想加入中国国籍,但最终放弃:“我不想放弃日本国籍,也不想让女儿失去任何一种身份。”



矢野浩二成了一个“两国无法完全接纳”的人。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像一座桥,可桥本身没有家。”

2010年,矢野浩二与一位中国女性结婚,次年生下女儿“心月”。女儿的出生使得矢野浩二的身份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他为女儿取了中文名,送她上中国幼儿园,教她说的第一句完整句子便是:“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引起了广泛关注。支持者说:“他真心爱中国,连女儿都当中国人养。”但反对者则愤怒地批评:“他是日本人,凭什么让女儿否认自己的血统?这是文化背叛!”



更有网友翻旧账:“他演了那么多鬼子,现在又让女儿认中国,是不是在洗白?”

矢野浩二解释道:“我说‘我是中国人’,是希望她在中国生活得更顺利。我不否认她是中日混血,但她的成长环境在中国,她应该认同这里。”



但问题来了:身份认同真的是由环境决定的,还是由血缘决定的?

他试图用父爱化解文化冲突,却无意中触碰了民族情感最敏感的神经。一个日本父亲让女儿说“我是中国人”,在一些人眼中,是融合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是对历史的不敬。



如今,矢野浩二显然已经对中日之间的裂痕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他依然在两国之间徘徊,但他不再专门演“鬼子”类角色,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

然而,在中国,曾经的粉丝热情已经渐渐消退。似乎,大家对他的宽容已达到了极限。或许,这就是历史深刻的烙印,无法抹去的伤痛,依然左右着每个人的命运。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昨天 20:3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557
金币
364698
道行
2004
原创
2416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32
矢野浩二:在中日之间徘徊的“跨国人”

矢野浩二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跨国人”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中挣扎的缩影。他在中国荧屏上塑造了无数个日本军官的形象,却也因此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困境。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辛酸与挣扎,更折射出中日两国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关系。

从默默无闻到一夜走红

矢野浩二在日本演艺圈跑了八年龙套,始终未能获得主角机会。然而,当他来到中国后,凭借在抗日剧中饰演日本军官的角色,迅速走红。从《走向共和》到《生死线》,他几乎成了“日本鬼子”的代名词。这种“成功”并非在于奖项,而是他出演了超过100部抗日剧中的日本军官,成为了观众心中的“鬼子”专业户。

辛酸与挣扎

尽管矢野浩二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但他的经历充满了辛酸与挣扎。初来中国时,他只会说“你好”和“谢谢”。为了能够演戏,他从零开始,逐字逐句地背台词,依靠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完成演绎。他回忆道:“导演说‘凶一点’,我就瞪大眼睛,拍桌子,演完自己都被吓到了。”

正是这种“真情实感”,让他从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他没有刻意去演一个脸谱化的坏人,而是试图深入理解角色——为什么一个普通人会变成战争机器?在《记忆的证明》里,他饰演的日本战俘,眼神充满悔恨和迷茫,让观众首次看到,原来“鬼子”也能有泪水。

争议与风波

然而,问题也正是在这里——演得过于真实,观众渐渐忘了他是演员。有人甚至在街上大喊“鬼子”,有人写信骂他“汉奸”,有的剧组因“不想用日本演员演日本人”而临时换角。他苦笑道:“我演的是历史,不是立场。”

2008年,矢野浩二加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凭借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和流利的中文,迅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然而,2009年的一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引发轩然大波。军旅歌唱家刘斌当场斥责他,使得现场气氛非常尴尬。官方称他口误,并表示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纠结,矢野浩二也迅速在博客上道歉,表示自己向往和平。然而,作为外籍人士,中国人民对日本历史的痛苦并非一两句道歉能够抚平。最终,矢野浩二离开了《天天向上》。

2017年,他因养狗言论再次引发争议。当他谈到一些中国人养狗的做法时,不小心说了句“中国人不配养狗”,再次引爆中国网友的愤怒。尽管他解释说这话是节目组剪辑的误解,但言辞不当的影响却已无法挽回。

身份认同的困境

矢野浩二的困境不仅仅是角色认同的问题,更多的挑战源自于他作为“跨国人”的身份撕裂。在中国,他努力融入:学中文、吃火锅、过春节。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捐款,并公开表示:“这是我第二个祖国。”但令他感到寒心的是,日本媒体将他视为“亲中派”和“卖国贼”,甚至有节目公开讨论“矢野浩二是否背叛了日本”。

在日本,他的母亲因儿子在中国为中国人发声,而遭邻居冷眼相待。而在国内,尽管他娶了中国妻子并有了女儿,仍然有声音质疑:“他再亲华,骨子里还是日本人。”他曾想加入中国国籍,但最终放弃:“我不想放弃日本国籍,也不想让女儿失去任何一种身份。”

矢野浩二成了一个“两国无法完全接纳”的人。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像一座桥,可桥本身没有家。”

女儿的身份认同

2010年,矢野浩二与一位中国女性结婚,次年生下女儿“心月”。女儿的出生使得矢野浩二的身份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他为女儿取了中文名,送她上中国幼儿园,教她说的第一句完整句子便是:“我是中国人。”这句话引起了广泛关注。支持者说:“他真心爱中国,连女儿都当中国人养。”但反对者则愤怒地批评:“他是日本人,凭什么让女儿否认自己的血统?这是文化背叛!”更有网友翻旧账:“他演了那么多鬼子,现在又让女儿认中国,是不是在洗白?”

矢野浩二解释道:“我说‘我是中国人’,是希望她在中国生活得更顺利。我不否认她是中日混血,但她的成长环境在中国,她应该认同这里。”但问题来了:身份认同真的是由环境决定的,还是由血缘决定的?他试图用父爱化解文化冲突,却无意中触碰了民族情感最敏感的神经。一个日本父亲让女儿说“我是中国人”,在一些人眼中,是融合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是对历史的不敬。

未来的路

如今,矢野浩二显然已经对中日之间的裂痕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他依然在两国之间徘徊,但他不再专门演“鬼子”类角色,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然而,在中国,曾经的粉丝热情已经渐渐消退。似乎,大家对他的宽容已达到了极限。或许,这就是历史深刻的烙印,无法抹去的伤痛,依然左右着每个人的命运。

矢野浩二的故事告诉我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名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国际关系还是个人身份认同上,“跨国人”始终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和困境。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