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八阿哥?原来史学家早已给出答案,根据史料记载、康熙曾亲口说过,传给谁都不会将帝位传给他胤禩,为了确保真实性,不得不翻找历史资料,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胤禩相当能干,不光学识渊博、精通满、汉、蒙文等,还待人谦和有礼、处事圆滑,他的各种体现、都具备了清代皇子的高标准要求,这一点在《清实录》中就有明确记载。胤禩无论是对宗室还是朝臣、甚至是下属、都能展现出包容姿态,处事灵活圆融,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因此获得八贤王的美称,同时也积累了庞大的“八爷党”势力,成为康熙朝后期皇位争夺中极具竞争力的一方。

胤禩生母是辛者库出身,低微到都不能亲自抚养儿子长大,为此康熙就把刚刚出生的胤禩交给了惠妃抚养,在他17岁的时候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当时受封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个,从这不难看出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时长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而胤禛活出自我,有些不近人情、他凡是对康熙交办的差事如(查库、治水等)他都是直接指出问题所在、无半点敷衍之意,还时常在奏折中直言批评不作为的官员过失,不留任何情面,正是他日常不主动维系宗室、朝臣关系,才被大家称之为孤僻。

到了康熙后期,逐渐意识到八爷党的威胁性,他变的不再宠溺胤禩,而是慢慢的疏远他,直到胤祀向康熙进献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鹰),康熙跟胤禩关系彻底闹掰。

康熙当众大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大逆不道,这番言论彻底斩断胤禩的储君之位,然而站在康熙的视角,这并不是重点,他之所以对胤禩这么极端的负面定性,核心目的是遏制“八爷党”的势力、来稳固皇权。

史料中的争议点跟剧中有所不同,比如在死鹰事件中,记载是八阿哥胤禩送的,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巡幸塞外,让诸成年皇子随驾,而当时恰逢胤禩生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胤禩需留在京城祭奠母亲,无法陪伴左右。

故而遵循宫廷礼仪的“尽孝”行为,也表达自己不能随驾的歉意,胤禩就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让替自己请假的太监交给康熙,并表示会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没曾想等康熙收到礼物时,里面的两只海东青已经是濒临死亡的状态。

谁都知道这是意外导致,很明显运输出了问题,一则是路途遥远,二则是气候原因,可在这敏感的储位争夺背景下,被康熙解读为大不敬,说真的胤禩这次吃了哑巴亏,很冤枉,但他只能干认倒霉、无从辩解。

剧中的死鹰事件也跟老八有关,老十四胤禵为了给康熙祝寿,他精心挑选了一块天然刻有“寿”字的天石作为寿礼,认为这是上天给康熙增福增寿的吉兆,能在寿宴上为自己的争储之路助力,他命鄂伦岱带着这份珍贵的寿礼回京。等到康熙老爷子看到时,哪是什么寿字天石,而是一只已经死的海东青,是被老八给掉的包,康熙虽为震怒,但并没有发火,他知道此事并不是胤禵所为,或许心里已经确认是胤禩干的,总之为了推动剧情,引起九子夺嫡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