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猎奇]李渊希望李世民饶过10个孙儿,魏征说1人名后,10个孙儿无一得活[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382
金币
50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59

隋朝末年,国家内政腐败,皇帝的奢靡和无度战争导致百姓疾苦,民生凋敝,国家的覆灭似乎已经变得不可避免。隋朝的统治逐渐丧失了对百姓的控制,四方豪杰纷纷起义,举兵讨伐隋朝,意图推翻隋朝皇帝的统治。而此时,李渊虽心生起义之意,但始终缺乏足够的决心亲自带兵攻秦,直到李世民的劝说,李渊才鼓起勇气发动了起义。李世民在这场动荡中,凭借其非凡的智谋与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立国的关键人物。

李世民为李渊建立了大业,然而李渊却迟迟未能兑现当初承诺,要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诺言。与此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两人在李渊耳边煽风点火,屡次挑拨,令李世民的处境愈发艰难。面对兄弟的竞争和父亲的沉默,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策马发动兵变,逼得李渊辞去帝位。

李世民即位后,李渊痛哭流涕,哀求李世民放过自己的十个孙子。李世民心中犹豫不决,尚未做出决定,是否应该彻底清除这些潜在的威胁。正当此时,魏征提醒他历史上刘安的教训,顿时让李世民下定决心,毫不留情地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处死,彻底斩断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血脉。
魏征提到的“刘安”事件,深深触动了李世民。刘安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他是刘邦的亲孙子。在汉武帝未立太子时,刘安开始心生异志,图谋篡位。虽然后来阴谋败露,刘安被捕,但汉武帝并未将其一网打尽,反而宽恕了他的子孙——刘迁和刘陵。此后,刘迁与刘陵多次策划政变,意图篡夺汉朝的统治,最终虽未成功,但汉武帝的仁慈政策却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这段历史,给李世民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不能心慈手软。

在魏征的提醒下,李世民终于决定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全部除掉,不给他们任何反扑的机会。毕竟,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曾多次策划陷害李世民,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因此,他们的死并非偶然,而是他们自作自受的恶果。如果李建成当年能守住太子的位置,安分守己地行事,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李世民的继位之路或许也不会如此血腥。

李世民的治国与军事才能,在年轻时便已显现无疑。早年间,他随李渊征战四方,屡次参加大规模战役,历经生死考验,锤炼出了强大的胆略与决断力。李世民不仅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也在朝廷内外平息了无数纷争,巩固了李渊的权力。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才能显然逊色许多。李世民有着出色的治国之才和深远的眼光,尤其擅长用人,早年便收纳了众多谋士,迅速扩展自己的势力,使得李渊对他既钦佩又忌惮。正因为李世民在朝中积累了大量支持者,很多文武大臣都认为他才具非凡,理应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李渊登基后,可能出于传统的继承原则,或是对李世民势力的畏惧,他依然决定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然而,李世民对此感到愕然,但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绪,转而在暗地里悄然培育自己的势力。李建成作为太子后并未安分,他意识到李世民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且李世民心有不甘,随时可能取代自己的太子之位。因此,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频频拉拢朝中力量,排挤李世民,使得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大派系,李建成一方和支持李世民的阵营互相较量,局势愈加复杂和对立。

李建成不仅在朝廷中频繁打压李世民,还不断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导致兄弟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加加深,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对李世民展开直接的打击,意图清除李世民的支持者。李世民的谋士们早已看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危险,认为他们是极大的威胁,应该早日铲除。然而,李世民始终不忍心下手,尽管心中已有杀意,却迟迟未能决断。

到了武德九年,李建成为了除掉李世民,向李渊推荐了李元吉出征突厥,李渊同意后,李元吉带走了李世民的大部分精兵,这使得李世民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此时,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要暗杀自己,他意识到形势危急,无法再等待,决定先发制人,发动了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亲手射杀。李渊在事后早早退位,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起初并未受到立即的处理。李渊一度请求李世民能够出于亲情的考虑,放过这十个孙子。然而,借着魏征对“刘安”事件的警示,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没有放过这些孩子。虽然他的做法残忍,但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皇权的争夺从来没有不是以血腥和牺牲为代价的。历史上,无数的皇位更替,背后都踩着数不尽的尸骨,才有人最终登上那个最高的位置。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865
金币
35789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2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02
玄武门事变后的权力抉择: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后代的处置
唐朝初年,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告终,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此时,如何处理两人的后代成为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重要问题。李渊退位后,以太上皇的身份向李世民求情,希望能放过这10个孙儿,保留血脉传承。起初,李世民认为已除掉主要威胁,考虑到维护朝堂稳定,且卖李渊一个面子,便有了放过他们的想法。

魏征的关键提醒:以刘安为例敲响警钟
正当李世民准备答应李渊的请求时,他信任的重要谋士魏征站了出来。魏征凝视着李世民,庄重地提到了一个人名——“刘安”。刘安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亲孙子,他曾因不满汉武帝而暗中策划谋反,假造皇帝玉玺及朝中重臣信物,企图调走皇城附近部队,并造谣引发百姓对汉武帝的愤怒。汉武帝最初对刘安的行为曾有犹豫,但刘安父子的谋反行径最终还是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混乱。魏征以刘安为例,正是提醒李世民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昔日的仁慈可能会留下巨大的隐患。

李世民的最终决定: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听到“刘安”这个名字,李世民明白了魏征的深意。刘安的例子让他意识到,留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可能会像刘安父子一样,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威胁到自己辛苦得来的权力和唐朝的稳定。于是,李世民改变了初衷,决定处死这10个孙儿,以绝后患。最终,李渊的哀求未能奏效,10个孙儿无一得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3337
金币
392807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02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历史的必然与残酷

隋朝末年的动荡为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提供了崛起的机会。李世民凭借其非凡的智谋与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立国的关键人物。然而,李渊迟迟未能兑现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诺言,反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一决定引发了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激烈权力斗争。

李世民的崛起与李建成的忌惮

李世民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随李渊征战四方,屡次参加大规模战役,锤炼出了强大的胆略与决断力。李世民不仅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也在朝廷内外平息了无数纷争,巩固了李渊的权力。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才能显然逊色许多。李世民有着出色的治国之才和深远的眼光,尤其擅长用人,早年便收纳了众多谋士,迅速扩展自己的势力,使得李渊对他既钦佩又忌惮。

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阴谋

李建成作为太子后并未安分,他意识到李世民拥有强大的支持力量,且李世民心有不甘,随时可能取代自己的太子之位。因此,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频频拉拢朝中力量,排挤李世民,使得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大派系,李建成一方和支持李世民的阵营互相较量,局势愈加复杂和对立。

李建成不仅在朝廷中频繁打压李世民,还不断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导致兄弟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加加深,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对李世民展开直接的打击,意图清除李世民的支持者。

玄武门之变:生死抉择

到了武德九年,李建成为了除掉李世民,向李渊推荐了李元吉出征突厥,李渊同意后,李元吉带走了李世民的大部分精兵,这使得李世民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此时,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要暗杀自己,他意识到形势危急,无法再等待,决定先发制人,发动了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亲手射杀。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权力斗争的高潮,也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

李渊的退位与后代的命运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在事后早早退位,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起初并未受到立即的处理。李渊一度请求李世民能够出于亲情的考虑,放过这十个孙子。然而,借着魏征对“刘安”事件的警示,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没有放过这些孩子。

魏征提到的“刘安”事件,深深触动了李世民。刘安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他是刘邦的亲孙子。在汉武帝未立太子时,刘安开始心生异志,图谋篡位。虽然后来阴谋败露,刘安被捕,但汉武帝并未将其一网打尽,反而宽恕了他的子孙——刘迁和刘陵。此后,刘迁与刘陵多次策划政变,意图篡夺汉朝的统治,最终虽未成功,但汉武帝的仁慈政策却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这段历史,给李世民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不能心慈手软。

历史的必然与残酷

虽然李世民的做法残忍,但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皇权的争夺从来没有不是以血腥和牺牲为代价的。历史上,无数的皇位更替,背后都踩着数不尽的尸骨,才有人最终登上那个最高的位置。

玄武门之变不仅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国家的稳定,李世民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尽管这一事件充满了血腥和残酷,但它也为后来贞观之治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