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用数字技术保存“可感”的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630
金币
993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3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3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44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融、思想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场域。城市的活力,体现在其环境与日常生活具有的可感维度。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越是能够调动多重感官,使居民积极感知周围环境、展开富有质感的生活,并进一步促发偶遇与交往,城市就越有活力;另一方面,城市的自然与建筑环境,以及其中繁复而有节奏的日常生活,编织着一系列生动而有层次的感觉景观。对于居民来说,城市由一幅幅熟悉的图景构成,如时常路过的街角、日夜流动的光影、穿流的交通工具与人群、长久守候于彼端的天际线等。城市亦是交响曲,所有活动与事件均发出声响,合奏在场所的背景音之中,这些感觉景观共同构成城市生活的细腻纹理。

  感觉景观具有高度的地方特质,它让人意识到是生活在此处还是彼处。对于长期居住者来说,感觉景观意味着熟悉,进而滋生出其对地方的情感依附。于是,城市就不再是居住与工作的功能性场所,而是融入了独特体验、情感与记忆的氛围性的栖居空间。由于城市人口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与异质性,如何通过感觉景观来建立城市的地方性与地方认同,成为重要的议题。

  感觉景观的地方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物质遗迹与留存下来的生活方式,持续参与感觉景观的塑造。在此过程中,城市的风格沉淀下来并进入公众的感知与想象之中。由此,我们能够在当下与历史之间建立通道,以便更好地定位我们的归属、理解城市生活的脉络,进而生发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心愿、智慧与行动。

  历史是在多重感官维度上展开的,它虽被部分保存在物质遗迹与文化传统当中,却仍是易流失的。对于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更新速度较快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城市的感觉景观处于不断消逝与变易的过程中。此外,由于文字仍然是记录历史的主要媒介,它倾向于将多维感官的历史生活缩减为一维。尤其是气味、味道、声音等感觉景观,更易消散且难以用文字描述。

  20世纪后期以降,历史学界便日益关注感官文化史的问题,尝试通过文字档案,重建特定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中日常生活的各种感官面向。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则为进一步发掘多维感官的城市历史、保存“可感”的记忆开启新的可能性。

  首先,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探索过去感觉景观的工作取得新进展。例如,2004年,德国声音考古学者在意大利利加里群岛(即荷马史诗中的塞壬之岛)进行实验。他们在岛上播送合成的或自然的声音,同时沿着传说中奥德修斯靠近塞壬群岛的路线进行声音录制,再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录音进行波形分析。由于地质环境在近3000年里几乎未曾发生变化,该实验试图在现实中对史诗所描述的声音场景进行定位——塞壬的歌声很可能是自然的声音经过该地地形的放大而产生。在对感官材料进行解析方面,数字技术展示了远超人类机能的精细程度,我们借之得以触及过去感官世界中更幽微的部分。

  其次,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汇集、梳理与呈现,数字技术能以更丰富、更灵动的视角向公众讲述关于城市的故事,并在过去与现在的感觉景观之间建立联系。例如,2025年花粉季,有自媒体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北京超百年树龄的圆柏大致分布于哪些地点及其数量。它向读者述说,大量飘散的花粉作为一种触觉景观,可能源自历史遗存的植被。在新的叙事视角之外,数字技术还提供更多元的表达手法,例如,将长时段内城市景观的变化以动态方式呈现,或是在数字地图上将不同的时层叠加,增加其中特定地“点”的历史信息量……这些手法将切实可感的当代城市生活置于历史的脉络中。

  最后,数字技术将推动形成关于城市信息的开放数据库。例如,以城市历史影像作为主要发布内容的自媒体,往往成为私人地方记忆汇集的平台。公众留言述说上世纪其在某一地点的生活记忆:曾经的小吃店或路边摊、被当作滑梯的台阶、老动物园里难闻的气味……个体记忆往往与感官深度纠缠在一起。这些零散的私人记录虽然难以构成系统性的档案,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却能为城市历史补充着生动的日常生活及感官体验方面的细节。

  今天,我们能够更轻易地记录城市生活的影像与声音,并随时将之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成为未来的档案。有趣的是,在“网红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奇观化”的背景下,人们却越来越追求城市的“烟火气”。换言之,数字技术在将生活变得更“虚拟”的同时,亦催生了我们对多维感官的日常生活氛围的渴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5424
金币
409415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4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56
城市的感觉景观与数字技术的应用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城市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上,更在于其环境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可感维度。感觉景观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感官体验,还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情感依附。

一、感觉景观的定义与意义

感觉景观指的是城市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所感受到的环境特征。这些感觉景观包括但不限于:

- 视觉:街道的布局、建筑物的设计、夜间的灯光等。
- 听觉:街头音乐、车辆行驶声、人们的交谈声等。
- 嗅觉:市场里的食物香气、公园里的花草香味等。
- 味觉:地方特色小吃、街头小吃的味道等。
- 触觉:触摸建筑物的材质、感受风的速度和温度等。

感觉景观的高度地方特质使得居民能够区分不同城市的特点,增强对所在城市的情感依附。对于长期居住者来说,熟悉的感觉景观意味着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感觉景观的历史维度

感觉景观的地方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物质遗迹与留存下来的生活方式持续参与感觉景观的塑造。例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地方特色的饮食等都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感官体验。这些历史元素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感官层次,还帮助居民在当下与历史之间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活的脉络。

然而,由于城市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更新,许多感觉景观正在逐渐消失。此外,文字作为记录历史的主要媒介,往往难以全面捕捉多维感官的历史生活。尤其是气味、味道、声音等感觉景观,更容易消散且难以用文字描述。

三、数字技术在感觉景观研究中的应用

20世纪后期以来,历史学界开始关注感官文化史的问题,尝试通过文字档案重建特定时期和地理环境中的日常生活感官面向。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 探索过去的感觉景观
   -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解析过去的感官材料。例如,德国声音考古学者通过在意大利利加里群岛进行实验,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录音进行波形分析,试图重现史诗中描述的声音场景。

2. 丰富和灵动的视角
   - 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汇集、梳理和呈现,以更丰富和灵动的视角向公众讲述城市的故事。例如,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北京超百年树龄的圆柏分布情况,帮助公众理解花粉季的触觉景观来源。

3. 开放数据库的形成
   - 数字技术推动了关于城市信息的开放数据库的形成。例如,以城市历史影像为主要发布内容的自媒体平台,成为了私人地方记忆汇集的平台。这些零散的私人记录虽然难以构成系统性的档案,但能为城市历史补充生动的日常生活及感官体验方面的细节。

四、数字技术与城市“烟火气”

尽管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活变得更加“虚拟”,但它也催生了人们对多维感官的日常生活氛围的渴望。在“网红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奇观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城市的“烟火气”。这种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真实、鲜活的城市生活的向往。

结语

城市的感觉景观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体现。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感觉景观,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情感依附。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挖掘和呈现城市的感官特质,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