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老登”应用,霸榜AI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5905
金币
37836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5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AI应用的争夺战,打到哪儿了?
如果把整个AI行业想象成一座金矿:基础设施层(芯片、算力)相当于“卖铲子”,提供挖矿的基础工具;模型层(大模型研发)好比“卖地图”,告诉大家哪里有金子;而应用层是直接“下场淘金”,把金子变现。
近两年AI应用的使用者越来越多,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8月,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达6.45亿,PC端达2.04亿。其中原生APP亿级应用的平均环比增速1.3%。
何为“AI原生应用”?可以理解为它从设计之初就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底层架构、运行逻辑、交互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围绕AI能力进行创新,豆包、DeepSeek、ChatGPT、Perplexity等都属于这类,正因为其足够纯粹,也被认为是最能检验市场对AI接受度的产品类型之一。
然而,我们对比多份榜单后发现,和国外创业公司不断孵化出头部AI原生应用不同,国内的榜单上靠前的产品大多来自大厂,有些还是老应用“加AI”的升级版,比如阿里的夸克、百度的文库等,真正由创业公司打造并冲进主流视野的原生AI应用并不多。
看似热闹的AI应用赛道,实际上依然是大厂主导的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业公司做AI应用,还有前景吗?



AI应用爆发,仍是巨头游戏


近两年,全球AI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统计数据,但从业者预估,全球AI应用数量已达数十万级别,它们大体可划分为TOB(面向企业)与TOC(面向大众)两大阵营。
为了更好的观察AI应用的长线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2025年上半年国内AI应用的热度榜单作为参照(数据来源:Xsignal)。榜单前二十名的应用可分为三类:大厂原生应用(12个)、大厂老应用+AI(1个)、创业公司原生应用(7个),仅有约三分之一出自创业公司。
前三名分别为豆包、DeepSeek和夸克,而进入前十名的创业公司原生应用,除了DeepSeek之外,仅有聊天辅助应用Lovekey键盘。
一位投资人甚至指出,严格来说,DeepSeek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它依托母公司幻方量化的资源与团队支持。这意味着,榜单上厮杀出来的创业公司比例还要更低。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趋势,我们还选取了硅谷著名VC机构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AI应用榜单进行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其统计的是iOS和Google Play的数据,因缺少Android市场的部分应用,所以和国内榜单上的AI应用排名有所区别,比如国内榜单排名靠前的腾讯元宝、360旗下的纳米AI搜索均没有上榜,与此同时,一些“大厂老产品+AI”类应用出现在榜单前十中,比如美图在2008年推出的美图秀秀、字节在2020年推出的醒图。
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榜单,结果都显示:前三名没有变,大厂应用仍是主角。




澎湃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大值得关注的AI APP榜单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上榜的主要是硅谷科技巨头和国内互联网大厂产品,其中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四家企业的自有AI APP总数占比近四分之一,字节跳动以12款自有AI APP的数量位居榜首。
综合这些榜单进一步分析,大厂在AI应用中的领先优势,一方面得益于类型优势。
当前AI应用的热度分化明显,聊天机器人以绝对优势领跑,几乎所有国内大厂都在这一赛道押下重注,比如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阿里的通义、百度的文小言。
而大模型六小龙只有部分公司推出了聊天机器人产品。
一位从业者解释,聊天机器人的通用属性让其能吸引大量用户,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算力、数据标注和算法优化成本,这是部分创业公司没有做聊天机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换到其他类型,大厂AI应用的表现也整体好于创业公司。比如在虚拟角色、视频生成领域,字节的猫箱、快手的可灵的表现都领先于创业公司的同类应用,即便MiniMax的虚拟角色应用星野也表现不错,但也排在大厂之后。
另一方面,一些AI新贵实则是“老将翻红”,大厂靠着AI让老牌应用再度起飞。比如阿里的夸克,百度的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它们原本就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如今套上AI的“新马甲”,又圈了一波热度。
夸克升级为“AI超级框”后,强调AI对话、深度搜索及AI工具集成,覆盖写作、PPT生成、解题等场景,受到学生和职场人群的欢迎;百度网盘作为云存储工具,加入AI后具备一键将图片归类、生成字幕等功能,提高了使用者的效率;百度文库则是打工人最常用的工作工具之一,其2024年的营收比WPS还高,今年5月其“智能PPT”访问量一度拿下全球第一。



创业公司做AI应用,为什么后劲不足?


其实,AI应用的格局,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大厂“垄断”的。
在早期,创业公司的原生应用表现并不输大厂,“AI六小虎”凭借快速迭代和灵活打法,一度气势逼人。Kimi就曾在声量上盖过文心一言、豆包、腾讯元宝等大厂同类产品。
但如今,赛道已经走到分水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厂逐渐占据主导,源自三方面主要原因: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和生态入口。
从事Agent应用算法方向研究的资深人士赵江杰解释,开发一个AI应用大致涉及三方面:算法侧、前端(交互界面)和后端(集成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算法侧能力的搭建,也就是大模型能力。
现在,大模型的能力正在经历第三次迭代。
ChatGPT的诞生代表着大模型进入1.0阶段(通用对话);紧接着,通过与强化学习结合的后训练强推理模型是2.0阶段,以OpenAI的o1为起点,DeepSeek的出圈是标志性事件;今年随着Agent的爆发,大模型进入3.0阶段,以Agent能力作为模型重点突破的方向,在LLM+强化学习路线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模型推理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泛化性和通用性,以在现实场景的更多任务中推进Agent的落地。
赵江杰表示,各家大模型在1.0阶段的能力几乎没有任何差异,在2.0阶段OpenAI和DeepSeek分别在闭源和开源领域占据先发优势,但后面各家大模型厂商也陆续赶上,而目前3.0阶段还在发展初期,面临RL大规模训练工程化挑战、长程规划以及可验证训练环境构建等问题,但像OpenAI的gpt-5,Google(deepmind)的Gemini deepthink已经开始展现出极强的推理能力,陆续在IMO、IOI等高难度数学国际竞赛上取得金牌,接近人类顶级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在面临用户的常规任务时,各大模型都能很好的完成用户需求,只有复杂任务才会出现不同。在大模型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场景挖掘与高质量数据,直接决定了AI应用的上限,而国内TOC场景的核心数据,集中在互联网大厂手中。
随着用户复杂任务需求的增加,创业公司在此时逐渐失速。
同时,未跑通的商业模式,也放大了创业公司的压力。
赵江杰表示,AI应用的成本可分为前期人员开发、中期营销推广、后续运营维护,以及用户使用时消耗的算力。其中,API调用是最大的支出,虽然大模型厂商都在卷价格,但要支持海量用户请求,这仍是一笔高昂的费用。
但目前TOC市场用户的付费意愿普遍低迷。
“纵观国内平台型企业,从爱优腾(广告+会员)、抖音(广告)、淘宝(竞价排名)到美团(商家推广费),广告与流量变现仍是主流商业模式。让用户为AI应用直接付费,至今仍是一大难题。”一位AI行业资深投资人直言,目前国内消费者为AI TO C应用付费的路径,几乎走不通。

图源 / pexels

而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等创业公司能打造多款头部原生AI应用,与其C端用户对AI服务的付费接受度较高密切相关。OpenAI曾表示,ChatGPT今年预计能实现近100亿美元营收。
相比之下,大厂可以将AI应用视为整体AI战略的一部分,短期内不必过于在意盈利。
生态入口,则是大厂的另一张王牌。
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表示,大厂本身具有品牌优势和庞大的流量池,比如字节的短视频、腾讯的社交和游戏、阿里的电商,天然具备海量分发渠道。短期内,它们也可以不考虑投入产出比,通过大量推流获取免费用户。
更关键的是,大厂的非AI原生应用并不是“从零开始”,本来已经积累了一批用户,只需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AI升级”,就能在既有产品上收获用户,甚至凭借头部流量入口迅速登顶。
比如,打出AI概念后,2024年12月,百度文库AI的MAU达9400万,同比增长216%,环比增长83%。
而创业公司的原生应用要跑出来,全靠“冷启动”。比如Kimi曾靠投放短暂出圈,但缺乏长期留存手段,最终难以维持。
去年,Kimi与豆包、文小言并称“AI原生三强”,AppGrowing数据显示,Kimi去年10月单月投放金额为2.2亿,整个Q4达到了5.3亿。但今年Q1,Kimi下载量环比下滑3.9%,月均下载量833.8万,一方面与DeepSeek的出现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投放力度下降相关,其Q1投放量仅1.5亿。
尤洋直言:“可能大厂某一个产品单月的广告营销费用,比很多初创公司的融资总额还高。”
在这样的现实下,创业公司的AI原生应用想要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AI应用市场,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即便AI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格局也趋于稳定,但从整体来看,它的用户规模和变现潜力仍处于早期阶段。
Sensor Tower发布的《2025年AI应用市场洞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生成式AI应用(AI助手+AI内容生成器)下载量达到17亿次,环比增长67%;应用内购买(IAP)收入接近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用户累计使用时长156亿小时,相当于每天8600万小时,总会话次数4260亿次,人均约50次。
这些数据表明,AI应用的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均在显著提升,整个市场远未到天花板。
同时,技术门槛的降低也给了创业公司更多机会。
从业者阿明介绍,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一个小型开发团队甚至个人开发者,在短短几天内就能开发出功能完整的AI应用。
赵江杰也提到,今年以Cursor、Claude Code、Codex为代表的AI Coding产品发展非常快,受益于模型Coding能力和Agent能力的提升,现在的AI Coding产品的能力基本覆盖了全栈开发,通过prompt输入实现一句话编程(vibe coding),完成中等难度复杂度以下的整体项目搭建,这可以让AI应用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可能一两天就能做出demo。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业公司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没有机会。
赵江杰认为,创业公司决策链条短、行动迅速,能更专注地打磨单一产品,对市场变化和用户反馈的响应速度远超大厂。这种特性使创业公司更易避开与大厂的正面交锋,转而深耕垂直领域的细分场景。
尤洋回溯AI浪潮前的整体应用的发展历程,觉得即便大厂占据了做AI应用的先天优势,创业公司也还有空间。
“许多如今知名的大厂应用,最初也是作为初创产品厮杀出来的。比如PC时代,微软垄断操作系统,但诞生了Adobe、Autodesk等垂直软件巨头;移动时代,苹果、谷歌垄断手机系统,但诞生了无数细分领域的应用和如今的大厂:字节、腾讯、阿里、Meta等”。
他认为,AI时代的生态会分层:基础层比如预训练前沿底座大模型、建设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是少数厂商的游戏,应用层则由大厂和数千家创业公司瓜分。

图源 / pexels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AI应用都有生存空间。他认为创业公司在做AI应用时,可以考虑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首先,场景高频刚需。
比如教育学习、信息检索、内容创作都属于用户高频使用的场景,问答类的Perplexity、视频类的Sora都属于这一类。而一些泛AI类应用,可能同质化严重,用户新鲜感过后便选择离开。
其次,用户的投入产出要合适。
目前一些办公协作类AI应用比较有竞争力,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甚至获得收益。
比如智能生成PPT的工具AiPPT.cn排名靠前,证明了只要能真正帮用户解决问题,用户就愿意长期使用。
最后,技术成熟度必须与场景容错度匹配。
内容生成、编程等领域天然适配AI的创作能力,用户需求量也大,对AI幻觉也有一定的容忍度,比起医疗、自动驾驶等“强制正确性场景”更适合创业公司做出快速落地产品。
总体而言,AI应用赛道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大厂凭借体量、生态和资源占据核心阵地,但创业公司可依靠技术锐度和垂直领域的深度创新,寻找突围。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8103
金币
429927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0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6小时前
AI应用的争夺战:大厂主导与创业公司的机会

当前,AI应用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AI应用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赛道上的主导权依然掌握在大厂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公司完全没有机会。以下是对当前AI应用市场格局的深入分析,以及创业公司如何在这一领域找到突破口的探讨。

1. AI应用市场的现状

1.1 大厂主导

- 用户规模: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达6.45亿,PC端达2.04亿。
- 应用类型:AI应用主要分为TOB(面向企业)和TOC(面向大众)两大阵营。大厂在聊天机器人、虚拟角色、视频生成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 榜单分析: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的AI应用榜单,大厂的应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四家企业的自有AI APP总数占比近四分之一。

1.2 创业公司的挑战

- 技术迭代:大模型的能力正在经历第三次迭代,从通用对话到强化学习结合,再到Agent能力的突破。大厂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商业模式:AI应用的成本高昂,尤其是API调用费用。而TOC市场的用户付费意愿普遍低迷,使得创业公司在盈利模式上面临巨大压力。
- 生态入口:大厂拥有品牌优势和庞大的流量池,可以通过大量推流获取免费用户。相比之下,创业公司的原生应用需要从“冷启动”开始,难度较大。

2. 创业公司的机会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创业公司在AI应用市场中仍有机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突破口:

2.1 垂直领域的深耕

- 细分场景:创业公司可以避开与大厂的正面交锋,转而深耕垂直领域的细分场景。例如,医疗、教育、法律等专业领域的AI应用。
- 快速响应:创业公司决策链条短、行动迅速,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反馈,从而在特定领域建立优势。

2.2 技术门槛的降低

- 开发工具:随着AI Coding产品的快速发展,小型开发团队甚至个人开发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功能完整的AI应用。这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
- 模型能力:大模型的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创业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模型进行创新,而不需要从头开始构建复杂的模型。

2.3 生态系统的分层

- 基础层:预训练前沿底座大模型和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是少数厂商的游戏。
- 应用层:大厂和数千家创业公司共同瓜分市场。创业公司可以在应用层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获得市场份额。

3. 未来展望

3.1 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提升

- 市场潜力:Sensor Tower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生成式AI应用的下载量、应用内购买收入和用户使用时长均显著增长。这表明AI应用的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正在提升,整个市场远未到天花板。

3.2 创新驱动

- 技术进步:随着Agent能力的进一步提升,AI应用将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 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公司可以通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订阅制、增值服务等,来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

总之,尽管大厂在AI应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创业公司仍有机会通过深耕垂直领域、利用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创新商业模式来找到突破口。未来,AI应用市场仍将充满机遇和挑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5905
金币
37836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5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近期“老登”应用在AI领域霸榜的现象,反映出当前AI应用市场由大厂主导的格局。无论是国内榜单还是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 AI应用榜单,大厂应用均占据显著优势。国内榜单前三名分别为豆包、DeepSeek和夸克,进入前十名的创业公司原生应用仅有DeepSeek和Lovekey键盘,且严格来说DeepSeek依托母公司幻方量化的资源支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业公司1。全球榜单中,国内大厂老产品+AI类应用也出现在前十,如美图2008年推出的美图秀秀、字节2020年推出的醒图等2。澎湃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大值得关注的AI APP榜单显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四家企业的自有AI APP总数占比近四分之一,字节跳动以12款位居榜首1。

大厂在AI应用领域的领先优势
类型优势:当前AI应用热度分化明显,聊天机器人以绝对优势领跑,国内大厂几乎都在此赛道押注,如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等。聊天机器人的通用属性能吸引大量用户,但需要投入大量算力、数据标注和算法优化成本,这是部分创业公司未涉足该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虚拟角色、视频生成等其他类型领域,大厂AI应用表现也整体好于创业公司,如字节的猫箱、快手的可灵1。
“老产品+AI”模式:大厂靠着AI让老牌应用再度起飞,这些应用原本就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例如阿里的夸克升级为AI超级框后,强调AI对话、深度搜索及AI工具集成,覆盖多种场景;百度网盘加入AI后具备图片归类、生成字幕等功能;百度文库2024年营收比WPS还高,今年5月智能PPT访问量曾拿下全球第一1。
大厂主导AI应用赛道的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厂逐渐占据主导,源自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和生态入口三方面主要原因。从事Agent应用算法方向研究的资深人士赵江杰解释,开发一个AI应用大致涉及算法侧、前端(交互界面)和后端(集成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算法侧能力的搭建,也就是大模型能力1。大厂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数据积累和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创业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支撑AI应用的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中国AI应用在全球榜单的表现
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显示,中国玩家表现突出。在网页端Top50榜中,DeepSeek、夸克等11款产品上榜,占22%;移动端Top50榜中,豆包、百度AI搜索等22款产品上榜,占44%3。网页端榜单中,DeepSeek排名第3,夸克第9,豆包第12,Kimi第17,通义千问第20,还有海螺、可灵等应用;移动端Top50中,美图公司的应用独占5席(Meitu、BeautyPlus等),字节跳动的豆包、Gauth、海外版醒图Hypic也上榜3。不过,DeepSeek增长放缓,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较峰值下跌22%,网页端跌超4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