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登”应用在AI领域霸榜的现象,反映出当前AI应用市场由大厂主导的格局。无论是国内榜单还是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 AI应用榜单,大厂应用均占据显著优势。国内榜单前三名分别为豆包、DeepSeek和夸克,进入前十名的创业公司原生应用仅有DeepSeek和Lovekey键盘,且严格来说DeepSeek依托母公司幻方量化的资源支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业公司1。全球榜单中,国内大厂老产品+AI类应用也出现在前十,如美图2008年推出的美图秀秀、字节2020年推出的醒图等2。澎湃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大值得关注的AI APP榜单显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四家企业的自有AI APP总数占比近四分之一,字节跳动以12款位居榜首1。
大厂在AI应用领域的领先优势
类型优势:当前AI应用热度分化明显,聊天机器人以绝对优势领跑,国内大厂几乎都在此赛道押注,如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等。聊天机器人的通用属性能吸引大量用户,但需要投入大量算力、数据标注和算法优化成本,这是部分创业公司未涉足该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虚拟角色、视频生成等其他类型领域,大厂AI应用表现也整体好于创业公司,如字节的猫箱、快手的可灵1。
“老产品+AI”模式:大厂靠着AI让老牌应用再度起飞,这些应用原本就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例如阿里的夸克升级为AI超级框后,强调AI对话、深度搜索及AI工具集成,覆盖多种场景;百度网盘加入AI后具备图片归类、生成字幕等功能;百度文库2024年营收比WPS还高,今年5月智能PPT访问量曾拿下全球第一1。
大厂主导AI应用赛道的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厂逐渐占据主导,源自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和生态入口三方面主要原因。从事Agent应用算法方向研究的资深人士赵江杰解释,开发一个AI应用大致涉及算法侧、前端(交互界面)和后端(集成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算法侧能力的搭建,也就是大模型能力1。大厂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数据积累和生态构建等方面具有创业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支撑AI应用的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中国AI应用在全球榜单的表现
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显示,中国玩家表现突出。在网页端Top50榜中,DeepSeek、夸克等11款产品上榜,占22%;移动端Top50榜中,豆包、百度AI搜索等22款产品上榜,占44%3。网页端榜单中,DeepSeek排名第3,夸克第9,豆包第12,Kimi第17,通义千问第20,还有海螺、可灵等应用;移动端Top50中,美图公司的应用独占5席(Meitu、BeautyPlus等),字节跳动的豆包、Gauth、海外版醒图Hypic也上榜3。不过,DeepSeek增长放缓,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较峰值下跌22%,网页端跌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