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35岁还在为房贷车贷焦虑得睡不着觉,四川自贡的闵亨才却欠着35万债务住进了山洞,门口写着"独善其身"四个大字,活得比谁都潇洒。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新闻的时候就想,这哥们儿是不是疯了?欠债35万不想着赚钱还债,反而跑到崖壁下挖洞住,这不是自暴自弃是什么?可仔细一想,人家这日子过得,还真让咱这些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羡慕。
闵亨才今年35岁,没房没车没对象,还背着一屁股债。
他说过一句话:"没有女朋友,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别人为了面子死撑活撑,他却直接摊牌了,我就是穷,我就是没房,但我活得舒坦。
而他这个"舒坦"可不是说说而已。人家把山洞改造得那叫一个讲究,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水电气三通,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电视机样样不少。
而且这房子冬暖夏凉,大夏天外面40度,人家洞里27度,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室内还能保持15度。
他目前每个月的花销就三五百块,全花在吃饭上。
他的门上写着"独善其身"四个字,窗户做成太阳、月亮、星星的造型,正门上方还写着"黑洞"。
闵亨才自己说:"这代表着这里是我的小宇宙,我希望活在自己感觉舒适的空间里。"
村里人也不理解,说他年纪轻轻为啥不出去工作,说他一个人肯定搭建不出这样的住所,还说他钱用完了自然会出去找活路。
你想啊,现在 社会上多少人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被各种贷款压得喘不过气?多少人为了买房掏空六个钱包,还要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贷?闵亨才这一住,反而让大家看清了一个道理:房子不一定要买,生活不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
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活出了古代隐士的味儿。古时候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在闵亨才"洞居崖壁间,独善度年华"。都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都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求。
而且人家这个隐居还不是消极避世,照样做自媒体赚钱,照样接待全国各地来体验的粉丝。
说到底,咱现在 的社会太浮躁了。人人都在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高的工资,可有几个人问过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闵亨才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心有多宽;富有不是银行卡数字有多少,而是内心有多充实。
话说回来,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学闵亨才去住山洞,咱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欠债不还。而是说,人家这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脱态度,这种"独善其身"的生活哲学,确实值得咱们这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好好想想。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粉丝去他那里体验"隐居生活"!
我觉得闵亨才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把绝境活成了一种境界,把无奈变成了一种选择。
35岁欠债35万,在别人看来是人生失败,在他这里却成了人生新开始。这份心态和智慧,比什么成功学都管用。
--------------------------------------------------------------------------------
在四川自贡富顺板桥镇木桥沟村,有这样一位奇人 ——35 岁的闵亨才。他一袭长衫,于崖壁前悠然弹奏古琴,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而他的家,竟安在了崖壁之下。本以为是远离尘世的苦行僧式隐居,可走进一看,里面家电齐全,水电气三通,妥妥的现代生活配置,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呢?
闵亨才打造的这个崖壁下的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分区明确。几间 “房间” 用红砖墙隔开,崖壁就是天然的 “天花板”。窗户被砌成太阳、月亮、星星的独特造型,正门上方写着 “黑洞”,木门上 “独善其身” 四个红字十分醒目。他说这里是他的小宇宙,为了打造它,打扫崖壁、铺石板、砌墙,花了不少心思。而且这里冬暖夏凉,酷暑时户外 40℃,屋内才 27℃左右;寒冬户外几℃,室内也能保持在 15℃上下,居住体验相当舒适。日常开销他也控制得很精简,每月三五百元主要花在一日三餐上,自媒体和经营 “隐居生活” 的收入刚好能维持生活。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诗意的隐居背后,藏着诸多无奈。闵亨才 10 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4 岁就外出漂泊,去过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打工创业,摆过地摊,装过宽带,开过网约车,最高时月入过万,但都用来偿还之前创业欠下的债务了。后来涉足数字货币,却因银行收缩贷款资金链断裂,至今还背负着 35 万的债务。家里原本在镇上的几套住房,也因哥哥生意失败拿去抵债了。2022 年春节后,他心灰意冷回到家乡,选择在崖壁下定居,一方面是向往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无处可去的现实所致。
起初,母亲强烈反对他的隐居,担心他被人看不起,更忧心他的安全。哥哥则持中立态度。但随着闵亨才在网上分享 “隐居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账号粉丝累计达七八万,还有粉丝专门来体验这种生活,最长的住了 9 个多月,母亲这才慢慢改变态度。
不过,他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村里一开始就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年纪轻轻不出去打拼,有人质疑他独自建不起这样的住所,还有人认为他钱花完就会出去找工作。住久了之后,争议声更是不断,有人羡慕他的居住环境舒适,也有人担忧崖壁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村委会表示,崖壁洞居所处地属集体林地,闵亨才居住经过了村民小组同意,其搭建居住行为并不违规,但考虑到可能的次生灾害,多次劝导他搬离,可他始终坚持。
镇政府也派人排查过安全隐患并进行劝导,却未能改变他的想法。国土所方面称,目前针对这种在崖壁下搭设临时住所的行为,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无法定性。
其实,类似闵亨才这样追求别样生活方式的例子并不少见。前阵子有个新闻,一位都市白领,放弃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跑到偏远乡村租了几亩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说在城市里虽然收入高,但压力巨大,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身体和心理都不堪重负。而在乡村,虽然物质生活简单了,但能亲近自然,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宁静。还有一位摄影师,为了拍摄到最真实、绝美的自然风光,常年隐居在深山里,与外界联系甚少,专注于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驱使,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奔波,身心俱疲。闵亨才以及这些例子中的人,他们勇敢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回归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还是遵从内心,寻找真正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能单纯地评判闵亨才的隐居生活是好是坏。从积极的一面看,他敢于突破常规,在困境中为自己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并且通过自媒体和经营 “隐居体验”,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也为一些向往田园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从现实角度讲,崖壁居住的安全隐患确实不容忽视,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真正解决他面临的债务等问题,都需要打个问号。
在当下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选择。或许我们不必像闵亨才那样隐居,但可以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忘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城市拼搏,还是回归乡村田园,亦或是选择其他生活方式,只要能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快乐,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 “桃花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