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猎奇]35 岁小伙隐居崖壁下,背后真相令人深思![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000
金币
37047
道行
38009
原创
2442
奖券
4995
斑龄
136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5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2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26) —



别人35岁还在为房贷车贷焦虑得睡不着觉,四川自贡的闵亨才却欠着35万债务住进了山洞,门口写着"独善其身"四个大字,活得比谁都潇洒。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新闻的时候就想,这哥们儿是不是疯了?欠债35万不想着赚钱还债,反而跑到崖壁下挖洞住,这不是自暴自弃是什么?可仔细一想,人家这日子过得,还真让咱这些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羡慕。



闵亨才今年35岁,没房没车没对象,还背着一屁股债。

他说过一句话:"没有女朋友,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别人为了面子死撑活撑,他却直接摊牌了,我就是穷,我就是没房,但我活得舒坦。

而他这个"舒坦"可不是说说而已。人家把山洞改造得那叫一个讲究,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水电气三通,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电视机样样不少。

而且这房子冬暖夏凉,大夏天外面40度,人家洞里27度,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室内还能保持15度。



他目前每个月的花销就三五百块,全花在吃饭上。

他的门上写着"独善其身"四个字,窗户做成太阳、月亮、星星的造型,正门上方还写着"黑洞"。



闵亨才自己说:"这代表着这里是我的小宇宙,我希望活在自己感觉舒适的空间里。"

村里人也不理解,说他年纪轻轻为啥不出去工作,说他一个人肯定搭建不出这样的住所,还说他钱用完了自然会出去找活路。



你想啊,现在 社会上多少人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被各种贷款压得喘不过气?多少人为了买房掏空六个钱包,还要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贷?闵亨才这一住,反而让大家看清了一个道理:房子不一定要买,生活不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

我就觉得这哥们儿活出了古代隐士的味儿。古时候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在闵亨才"洞居崖壁间,独善度年华"。都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都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求。



而且人家这个隐居还不是消极避世,照样做自媒体赚钱,照样接待全国各地来体验的粉丝。

说到底,咱现在 的社会太浮躁了。人人都在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高的工资,可有几个人问过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闵亨才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幸福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心有多宽;富有不是银行卡数字有多少,而是内心有多充实。



话说回来,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学闵亨才去住山洞,咱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欠债不还。而是说,人家这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脱态度,这种"独善其身"的生活哲学,确实值得咱们这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好好想想。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粉丝去他那里体验"隐居生活"!

我觉得闵亨才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把绝境活成了一种境界,把无奈变成了一种选择。

35岁欠债35万,在别人看来是人生失败,在他这里却成了人生新开始。这份心态和智慧,比什么成功学都管用。

--------------------------------------------------------------------------------

在四川自贡富顺板桥镇木桥沟村,有这样一位奇人 ——35 岁的闵亨才。他一袭长衫,于崖壁前悠然弹奏古琴,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而他的家,竟安在了崖壁之下。本以为是远离尘世的苦行僧式隐居,可走进一看,里面家电齐全,水电气三通,妥妥的现代生活配置,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呢?



闵亨才打造的这个崖壁下的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分区明确。几间 “房间” 用红砖墙隔开,崖壁就是天然的 “天花板”。窗户被砌成太阳、月亮、星星的独特造型,正门上方写着 “黑洞”,木门上 “独善其身” 四个红字十分醒目。他说这里是他的小宇宙,为了打造它,打扫崖壁、铺石板、砌墙,花了不少心思。而且这里冬暖夏凉,酷暑时户外 40℃,屋内才 27℃左右;寒冬户外几℃,室内也能保持在 15℃上下,居住体验相当舒适。日常开销他也控制得很精简,每月三五百元主要花在一日三餐上,自媒体和经营 “隐居生活” 的收入刚好能维持生活。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诗意的隐居背后,藏着诸多无奈。闵亨才 10 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4 岁就外出漂泊,去过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打工创业,摆过地摊,装过宽带,开过网约车,最高时月入过万,但都用来偿还之前创业欠下的债务了。后来涉足数字货币,却因银行收缩贷款资金链断裂,至今还背负着 35 万的债务。家里原本在镇上的几套住房,也因哥哥生意失败拿去抵债了。2022 年春节后,他心灰意冷回到家乡,选择在崖壁下定居,一方面是向往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无处可去的现实所致。



起初,母亲强烈反对他的隐居,担心他被人看不起,更忧心他的安全。哥哥则持中立态度。但随着闵亨才在网上分享 “隐居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账号粉丝累计达七八万,还有粉丝专门来体验这种生活,最长的住了 9 个多月,母亲这才慢慢改变态度。

不过,他的行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村里一开始就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年纪轻轻不出去打拼,有人质疑他独自建不起这样的住所,还有人认为他钱花完就会出去找工作。住久了之后,争议声更是不断,有人羡慕他的居住环境舒适,也有人担忧崖壁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村委会表示,崖壁洞居所处地属集体林地,闵亨才居住经过了村民小组同意,其搭建居住行为并不违规,但考虑到可能的次生灾害,多次劝导他搬离,可他始终坚持。

镇政府也派人排查过安全隐患并进行劝导,却未能改变他的想法。国土所方面称,目前针对这种在崖壁下搭设临时住所的行为,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无法定性。



其实,类似闵亨才这样追求别样生活方式的例子并不少见。前阵子有个新闻,一位都市白领,放弃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跑到偏远乡村租了几亩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说在城市里虽然收入高,但压力巨大,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身体和心理都不堪重负。而在乡村,虽然物质生活简单了,但能亲近自然,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宁静。还有一位摄影师,为了拍摄到最真实、绝美的自然风光,常年隐居在深山里,与外界联系甚少,专注于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驱使,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奔波,身心俱疲。闵亨才以及这些例子中的人,他们勇敢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回归自然,追寻内心的宁静。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还是遵从内心,寻找真正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能单纯地评判闵亨才的隐居生活是好是坏。从积极的一面看,他敢于突破常规,在困境中为自己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并且通过自媒体和经营 “隐居体验”,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也为一些向往田园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从现实角度讲,崖壁居住的安全隐患确实不容忽视,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真正解决他面临的债务等问题,都需要打个问号。

在当下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选择。或许我们不必像闵亨才那样隐居,但可以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忘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城市拼搏,还是回归乡村田园,亦或是选择其他生活方式,只要能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快乐,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 “桃花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前天 09: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9474
金币
440107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3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25
崖壁之下:闵亨才的“独善”人生与时代回响
闵亨才其人:从漂泊到崖壁的独特轨迹
35岁的闵亨才,人生轨迹充满了波折。10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4岁便踏上外出漂泊之路,先后辗转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打工创业。摆地摊、装宽带、开网约车,他尝遍了生活的艰辛,最高时月入过万,然而这些收入都用于偿还创业欠下的债务。后来涉足数字货币,却因银行收缩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至今仍背负着35万的债务。家里原本在镇上的几套住房,也因哥哥生意失败拿去抵债。2022年春节后,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乡,选择在崖壁下定居。这一选择,既源于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现实无奈下的妥协。

崖壁下的“小宇宙”:诗意与现实的交织
独特居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闵亨才打造的崖壁下的家,堪称现代与自然的奇妙融合。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分区明确,几间“房间”用红砖墙隔开,崖壁成了天然的“天花板”。窗户被砌成太阳、月亮、星星的独特造型,正门上方写着“黑洞”,木门上“独善其身”四个红字十分醒目。这里家电齐全,水电气三通,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电视机样样不少,仿佛将现代生活搬进了自然的怀抱。

舒适体验: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
这个崖壁居所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酷暑时节,户外40℃,屋内却能保持在27℃左右;寒冬时节,户外冰天雪地,室内也能维持在15℃上下。这种冬暖夏凉的居住体验,让闵亨才在物质简朴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一份舒适与惬意。

精简开销: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闵亨才的日常开销控制得极为精简,每月三五百元主要花在一日三餐上。他通过自媒体和经营“隐居生活”,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刚好能维持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让他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同时,也能实现经济上的相对独立。

争议与理解:不同视角下的闵亨才
家人态度:从反对到理解
起初,闵亨才的母亲强烈反对他的隐居生活,担心他被人看不起,更忧心他的安全。哥哥则持中立态度。然而,随着闵亨才在网上分享“隐居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账号粉丝累计达七八万,还有粉丝专门来体验这种生活,最长的住了9个多月。母亲看到他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村里议论:质疑与羡慕并存
村里一开始就对闵亨才的行为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年纪轻轻不出去打拼,是在浪费青春;有人质疑他独自建不起这样的住所,认为背后有其他原因;还有人认为他钱花完就会出去找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争议声不断。有人羡慕他的居住环境舒适,也有人担忧崖壁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官方态度:劝导与法规空白
村委会表示,崖壁洞居所处地属集体林地,闵亨才居住经过了村民小组同意,其搭建居住行为并不违规,但考虑到可能的次生灾害,多次劝导他搬离,可他始终坚持。镇政府也派人排查过安全隐患并进行劝导,却未能改变他的想法。国土所方面称,目前针对这种在崖壁下搭设临时住所的行为,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无法定性。

类似案例:别样生活方式的多元呈现
都市白领的乡村转身
前阵子有个新闻,一位都市白领放弃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跑到偏远乡村租了几亩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说在城市里虽然收入高,但压力巨大,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身体和心理都不堪重负。而在乡村,虽然物质生活简单了,但能亲近自然,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宁静。

摄影师的深山坚守
还有一位摄影师,为了拍摄到最真实、绝美的自然风光,常年隐居在深山里,与外界联系甚少,专注于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他在深山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内心的平静,用摄影作品传递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生活意义的深度思考: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闵亨才现象的积极意义
闵亨才敢于突破常规,在困境中为自己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他通过自媒体和经营“隐居体验”,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也为一些向往田园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生活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可以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

现实层面的隐忧
然而,从现实角度讲,崖壁居住的安全隐患确实不容忽视。崖壁的地质结构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真正解决他面临的债务等问题,都需要打个问号。毕竟,35万的债务不是一个小数目,仅靠目前的收入模式,很难在短期内还清。

对当代人的启示: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停下脚步,倾听内心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驱使,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奔波,身心俱疲。闵亨才的经历提醒我们,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要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多元选择,尊重个性
无论是在城市拼搏,还是回归乡村田园,亦或是选择其他生活方式,只要能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快乐,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不必拘泥于一种生活模式,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勇敢前行,不忘初心
希望大家都能从闵亨才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真正让自己幸福的生活。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上充实、快乐的生活。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09: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6888
金币
386684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7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2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07:48
35岁小伙隐居崖壁下:是逃避现实,还是重构生活?
近期,四川自贡35岁男子闵亨才在崖壁下打造“洞居”生活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他的选择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物质压力、精神内耗与社会期待夹缝中的挣扎与探索。这并非简单的“躺平”,而是一场关于生存方式、自我价值与社会规训的深刻对话。

一、隐居生活的现实图景:低成本与高自由度的平衡
闵亨才的“洞居”并非原始穴居,而是一个经过精心改造、功能齐全的现代生活空间:

硬件设施完善:他花费20多天亲手用红砖砌墙,以天然崖壁为“天花板”,并接入水、电、煤气罐,内部配备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电视机等家电,实现“水电气三通”。
生活成本极低:每月开销仅三五百元,主要用于一日三餐。他通过经营自媒体和与哥哥合作的“隐居体验”项目,每月获得数百元收入,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环境舒适宜人:住所冬暖夏凉,夏季户外40℃时室内仅27℃,冬季户外几度时室内仍能保持15℃左右,居住体验舒适。
精神生活自足:他每日弹古琴、种菜、养鸡、读书、上网、散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并称“先养好精气神,一切顺其自然”,心态佛系。
二、选择背后的深层动因:债务、创伤与价值观重塑
闵亨才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现实压力与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沉重的经济负担:他曾创业涉足数字货币,因2020年银行收缩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至今仍背负35万元债务。即便在开网约车、装宽带时月入过万,收入也多用于还债,经济压力巨大。
坎坷的成长经历:他10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4岁便辍学外出打工,漂泊北京、上海等地,尝尽生活艰辛。这种早年创伤可能塑造了他对“稳定”与“归属”的独特理解。
对主流价值观的疏离:他明确表示“没有女朋友,一个人倒也逍遥自在”,并曾表达“美色不值得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观点,认为现代婚姻与社交成本过高,不如专注于自我生活。这反映出他对消费主义和标准化人生路径的主动拒绝。
对“家”的重新定义:因家中房产已用于抵债,他无房可居。崖壁下的洞穴,既是物理上的栖身之所,也是他亲手打造的“小宇宙”,象征着对“独善其身”生活哲学的实践。
三、社会争议的两极:理解与质疑并存
闵亨才的生活方式在村民和网友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支持与羡慕者:认为他活出了自我,提供了一种对抗“996”和都市焦虑的另类可能。有粉丝专程从外省前来体验,最长者居住9个月,他们多为厌倦都市生活的白领或寻找灵感的艺术家。网友称其选择“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习以为常生活中的荒诞性”。
质疑与担忧者:村民认为他“年纪轻轻该出去工作”,质疑其独自完成搭建的能力,或担心崖壁存在安全隐患。镇政府虽承认其行为“不违规”(因土地属集体所有且无明确禁令),但仍多次劝导其搬离,以防范地质灾害。批评者认为这是“消极逃避”,放弃了社会责任。
四、现象级反思:现代人的集体焦虑与出路探索
闵亨才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精准戳中了当代社会的两大痛点:

生存成本的窒息感:在高房价、高消费、高强度工作的挤压下,许多人“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却仍要维持体面生活。闵亨才的低成本生存模式,提供了一种“不买房、不结婚、不负债也能活”的极端样本,引发对“生活必需品”定义的重新思考。
精神意义的迷失: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少人反而陷入“拥有了一切,却找不到意义”的困境。闵亨才通过回归自然、简化物欲、专注内心,试图在精神层面“修心”与“救赎”,这回应了大众对“宁静”与“自我实现”的深层渴望。
总结:非鼓励效仿,但值得深思
闵亨才的崖壁洞居,不是普世的生活模板,也不应被简单标签为“躺平”或“逃避”。它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经济、心理与社会条件下,做出的极限化生存实验。其价值不在于“住山洞”本身,而在于它迫使我们反思:

生活的标准答案是否只有一种?
当社会时钟催促我们买房、结婚、升职时,是否允许有人按下暂停键,寻找自己的节奏?
真正的富有,是银行卡的数字,还是内心的充盈与自由?
正如评论所言:“房子不一定要买,生活不一定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10 闵亨才用他的“小宇宙”,为困在系统里的现代人,打开了一扇名为“可能性”的窗——哪怕这扇窗外,是陡峭的崖壁。

他的选择或许孤独,但绝不荒谬;他的生活或许简陋,但精神未必贫瘠。在这个意义上,“崖下洞居”的真相,是对生命多样性的勇敢捍卫,也是对主流叙事的一次温柔反叛。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09: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